小組合作學習更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主動參與的意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下面是語文迷小編整理的2017教師小組合作學習心得體會,歡迎大家閱讀!
【2017教師小組合作學習心得體會1】
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靠模仿與記憶,動手實驗、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由此可見,小組合作學習,是課改倡導的重要學習方式之一,也是創建高效課堂教學的有效手段。然而很多時候,在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只是流于形式,而無法體現其有效性。那么,怎樣才能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的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呢?今天數學教研員蔡主任給我們上了一節生動的教研培訓課,使我對小組合作學習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一.明確合作學習的流程
課前要讓每個學生明確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是: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匯報交流。因此課上每個學生在看到老師提出的問題后,首先得獨立思考,盡量自己解決所有問題,避免小組交流時“人云亦云”、盲目從眾,并且把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標記下來,以便提供給小組成員討論。然后才能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二.教給合作學習的方法。
1.首先應該讓學生學會傾聽,處理好踴躍發言與虛心聽取的關系。從觀察中發現,學生較多注意的是自己的思考,而不重視聽同學的發言。然而,傾聽不僅是對發言者的尊重,而且更是交流的前提。只有聽清別人在講什么,才能確定自己該講些什么。
2.其次要讓學生學會思考,處理好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關系。任何的小組合作學習,教師都應強調先獨立思考,然后再組織交流,這樣才有助于學生個體的成長。
3.要讓所有的人積極參與,特別關注小組學習中保持沉默的學生。每次小組合作推選出的一名同學或全組同學向全班展示他們的學習成果。對匯報者來說,因此會獲得了內心的滿足,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悅。教師在活動中則更應關注他們的表現,對表現突出的應及時表揚。這樣,才能讓學生對小組合作學習始終保持一種激情,樂于參與。
三.調控合作學習的時間.
采取合作學習時,需要教師精心組織,重視引導,避免學生在互相爭執及拖延中浪費寶貴的學習時間。讓學生有秩序地分別發表自己的意見和建議,讓每個學生都有表達的機會。學習伙伴之間會存有意見沖突,要正確的引導,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傾聽其他學生的發言,避免交流時過多的內容雷同,從而提高學習的實效。讓學生交流學習情況,展示學習思路,并進行群體的判斷、綜合,得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與途徑;最后反思與深化發現深一層次的,或者是新的問題,從而推動小組學習的進一步深入。
四、客觀評價,調動積極性
1、對學生個人表現進行評價
要用賞識的眼光和心態去尋找學生點滴的閃光點,用賞識的語言進行激勵,使他們越來越優秀,越來越自信。教師對個人的評價包括個人參與的態度和表現的能力等。例如對于那些一向愛動腦筋,合作學習中參與熱情高、探究能力強、并善于帶領其他成員共同探究的學生,可以這樣評價他們:你在小組中的表現讓人刮目相看。老師真為你感到驕傲!”而對于那些反應不是很靈活,對自己不是很自信的同學,可以這樣評價:“你是一個聰慧的孩子。如果你能自信地融入同學們的討論、探究中,老師相信你能學得更好。”對于那些成績中下等,平時膽小慎微,不善于發表自己意見的學生,可以不失時機地提醒:“老師相信你有自己的想法,同學們愿意給你幫助。”……
2、對合作狀況進行評價
各成員是否明確自己的任務,各司其職;各成員之間是否能相互合作,彼此之間有無遇到矛盾,是否能相互幫助,最終達成共識。對于合作表現優秀的小組,教師要及時表揚。樹立小組榜樣,激勵其他小組,調整自己的合作方法,完成合作任務。
3、對合作效果進行評價
對合作效果的評價,著重關注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的參與程度。學生能否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的興趣有沒有比以前有所提高,是否達到學習要求,任務完成情況,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能否相互幫助,共同進步等等。
小組合作學習為課堂注入了活力,越來越受到很多教師的首肯,也越來越被學生所喜歡。這種學習方式不僅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而且激活了學生的思維,訓練了學生的語言,交流了情感,鍛煉了學生學習的能力,融洽了師生關系,使課堂教學更加科學合理。作為教師的我們應從實際出發,結合學生特點,不斷的探索研究,讓我們的小組合作更有效!
【2017教師小組合作學習心得體會2】
主動參與、善于合作、樂于探究,這是“如何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大力倡導的學習方式。于是,原本“安靜”的課堂一下子就“熱鬧”起來了,以小組合作為代表的合作學習被教師們廣泛采用。教師從講臺上走了下來,不再“居高臨下”,師生之間的距離拉近了,學生也動了起來。
可稍作注意,我們就會發現,課堂中相當一部分合作學習存在問題,合作學習的效率較低。例如,有的把合作學習作為一種形式,一種點綴,只進行兩三分鐘,學生還沒有真正進入學習狀態,就草草收場;有的看似全員參與,實際上是好學生“一統天下”,學困生“袖手旁觀”;有的小組合作學習,學生不會傾聽,不會合作,課堂幾乎處于失控狀態,教師缺乏組織教學的策略;有的重視對合作結果的評價,忽視提高合作有效性的指導……種種現象表明,合作學習流于形式的多,取得實效的少。通過對“如何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的學習,談談我的學習心得體會。
一、組織分工,明確職責
在課堂教學中,我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4人,組長一名,負責組織工作;副組長一名,負責協調、記錄工作。組長為1號,副組長為2號,兩名組員依次為3號、4號。這樣做既可以保證小組學習有序有效進行,又能為全班交流提供便利。比如,教師檢查學生讀課文時,不用再逐一叫學生名字,可以直接說:“請每個小組的4號來讀。”教師也可以就同一個問題請不同小組的同一號學生發言。這樣做利于不同小組之間的公平競爭。
二、有序學習,合作提高
1.學前提要求
教學中我大都讓學生自學,然后組織小組交流和全班交流。為提高學習效率,我要求組長在組織學習時,每次都先由小組里的4號同學發言、質疑,因為相對而言,他在小組里學習較差,提的問題也較簡單。所以小組交流的基本順序是:4號質疑,3號解疑,2號補充,1號總結。依此類推,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在交流中學到知識,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2.學時會傾聽
因為是按序交流,所以每個學生都要時刻注意傾聽。比如,4號提出一個問題,3號如果沒有注意聽,就解答不了;2號要是走神了,又怎么能對3號的解答進行及時補充呢?所以,有序交流在一定程度上逼迫每個學生都學會關注別人,傾聽別人的發言。
3.學后再質疑
小組交流完畢后,副組長要及時對小組成員的發言進行整理,對小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予以總結,并交給組長,準備在全班學習時進行交流。這樣環環相扣,層層把關,就保證了小組學習的時效性。
三、人人努力,共同進步
1.序號調換
為了提高小組成員的參與積極性,我把小組成員序號的命名權放手交給了組長:即序號不是一成不變的,可以根據組員的表現適時調換。如果一段時間4號的學習勁頭足,課堂表現好,就可以晉升為3號;反之,如果2號表現退步,小組成員對其不滿意,則可以把其降為3號。這樣,每個小組成員就會心中有希望,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就一定能進步。
2.激勵表揚
小組學習大多都是圍繞“質疑”和“解疑”進行,所以,為了調動組員的積極性,我采納了組長的建議:即每學完一課,每個小組都要評選出“最佳提問者”和“最佳解疑者”。這樣就促使每個組員在合作學習時更用心地去思考,讓自己的質疑最有意義,最有價值;讓自己的解答更充分,讓他人更滿意。
實踐證明,上述小組合作學習形式的實施帶給學生的變化是顯而易見的:課堂上敢站起來發言的人明顯多了,學生的質疑能力提高了,解疑能力增強了。我相信,只要充分相信學生,“依靠”學生,我的數學課上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也高漲了,學習氛圍就越來越精彩了!
更多相關文章:
1.2017關于小組合作學習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