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業長青》告訴我們高瞻遠矚公司會用一種教派式的文化加強員工“意識上的忠誠”。yuwenmi小編整理了《基業長青》讀后感,歡迎欣賞與借鑒。
管理暢銷書《基業長青》讀后感【篇一】
《基業長青》是由斯坦福大學商學院年輕的學者詹姆斯·柯林斯和斯坦福大學副校長杰里·波勒斯合著,出版時間有點早,于1994年。與其說《基業長青》是本管理暢銷書,其實它更像是一份調查報告,或者是一篇探討企業發展的長篇實證論文。整本書都是在圍繞實例做分析,可讀性非常強。其實,這本書就是基于兩位作者長達6年的一個調查研究項目。該項目把研究對象限定為1950年之前創立的公司,最年輕的沃爾瑪創立于1945年,最老的花旗銀行創立于1812年。他們通過調查問卷選取了所在行業全球最受崇拜、最成功的18家企業,稱為“高瞻遠矚的公司”,同時選取了同樣優秀,但沒那么受崇拜的另外18家企業作為對照對象。然后比較分析“在長久的歷史里是什么使高瞻遠矚公司有別于對照公司?”,從而找出了“基業長青”公司的特質是具備堅定的核心價值觀、堅實的企業文化以及膽大包天目標。最后總結出了本書的核心管理思想:高瞻遠矚公司得以“基業長青”不在于眼光遠大的魅力型領袖,也不在于先進的產品觀念或長遠的市場眼光,而在于高瞻遠矚公司是一種組織、一種機構。其實想想,的確如此。人固有一死,產品同樣如此。因此,企業在追求基業長青的大道上,應該脫離于某個人、某個產品或服務,反求諸己,從組織方面構建企業,培養出可觀的彈性,展現出從逆境中恢復的能力,從而能夠獲得杰出的長期績效,才有可能成就基業長青。至此,作者為追求基業長青的企業提供了一套解決方案:從組織方面構建企業,形成進化機制,把企業看做“平臺”,人才和產品在這個平臺上進化。在這一機制下,企業遵循達爾文的進化理論,能自行涌現魅力型領導、先進的產品或業務,能自行進化適應漫長的時代變遷。
《基業長青》論據充分,邏輯自洽,讓我不得不信服,但除此之外,它還提升了我在管理上的一些認識。該書提出平臺型企業管理思想已有20多年。可是,近年來,平臺型企業管理思想在我國乃至全球嫣然已成為主流發展戰略。2015年最暢銷的管理書籍《重新定義公司:谷歌是如何運營的》全面介紹谷歌公司如何運營,其核心管理思想“賦能”一詞,引起企業界廣泛認可。“賦能”就是打造平臺型組織,賦予員工發揮才能。張瑞敏這幾年一直在推動海爾從制造工廠向創業平臺轉型,引起全球廣泛關注,其本人被授予譽為“管理思想界的奧斯卡”的Thinkers50“最佳理念實踐獎”。谷歌和海爾是企業在內部管理上踐行“平臺化”思想的典范。不僅如此,在企業發展戰略上,“平臺化”思想更受青睞,如蘋果公司的App shore、亞馬遜公司的云計算服務平臺AWS、阿里巴巴的淘寶天貓、滴滴出行、P2P模式、網絡直播等業務模式本質上都是平臺化。“平臺為王”的戰略思想已成普遍共識,內部為員工搭建發展平臺,外部為客戶、消費者搭建平臺。豈止如此,在企業基礎管理層面也同樣閃爍著“平臺化”思想的光芒。近年來,參與型領導風格越來越受到推崇。參與型領導最根本的是在部門或團隊內部形成一套員工積極參與的機制。它不因領導更換或工作內容改變而發生根本性的改變。這種機制不正是“平臺化”思想。
讀《基業長青》,不僅能在公司戰略層面得到很多啟發,而且對于日常的基礎管理從中也可以獲得指導,猶如享受了一場管理思想的盛宴,非常值得深讀。也不奇怪該書被《哈佛商業評論》評選為“90年代最重要的兩本管理書籍”之一,作者詹姆斯·柯林斯曾被評為對中國管理影響最大的15人之一。其另一本管理暢銷書《從優秀到卓越》,延續了《基業長青》主要管理思想,相信也一定非常值得閱讀。
管理暢銷書《基業長青》讀后感【篇二】
如何建立一個偉大并長盛不衰的公司?有思想的人們早已經厭倦了“年度流行語”般稍縱即逝的管理概念,他們渴求獲得能經受時間考驗的管理思想。
柯林斯和波勒斯在斯坦福大學為期6年的研究項目中,選取了18個卓越非凡、長盛不衰的公司作了深入的研究,這些公司包括通用電氣、3M、默克、沃爾瑪、惠普、迪士尼等,它們平均擁有近百年的歷史。是什么使這些公司不同于它們的競爭對手呢?他們擁有什么別的公司所不具有的法寶呢?
通過回答這些問題,柯林斯和波勒斯超越了連篇累牘的專業術語,拒絕追逐時尚,發現了使杰出公司出類拔萃的永恒品質。
全書有數百個具體的例子,并被組織成了緊密的實用概念框架,能夠適用于各個層次上的經理人與創業者。
管理暢銷書《基業長青》讀后感【篇三】
這本書是柯林斯和波勒斯在斯坦福大學為期6年的研究成果,共選取了18家卓越非凡、長盛不衰的公司以及他們的對照公司(用于對比分析)做了深入研究,希望找出能夠解釋高瞻遠矚公司的歷史軌跡,揭示企業基業長青的答案。這些公司包括通用電氣,3M,默克、沃爾瑪、惠普、迪士尼等,他們平均擁有近百年的歷史。我們驚嘆美國企業的強大,背后其實都與這些管理界的泰斗長期細致深入的研究密不可分。
對于一個公司來說,面臨的最大問題不是缺乏新的管理思路(事實上,我們被眾多的思想淹沒了),而是不能理解最基本的原則。如果大多數經理人能夠回歸到基本的原則,不會時不時移情于另一個短暫誘人而又包裝精美的管理時尚,那么他們對組織做出的貢獻將會更大。
書中提到:如果說成為一個經久不衰的偉大公司有什么秘密的話,那就應該是要有掌控連貫性和變化性的能力,即使是那些已經有遠大目光的公司,這個原則也需要有意識的不斷運用。經久不衰的偉大公司從不放棄它們的核心價值觀和高要求的行為標準。就像美國的《獨立宣言》精彩地闡明了一套國家核心價值觀:
我是誰?我代表的是什么?我的目標何在?如何在這個紛繁雜亂、不可預測的世界里保持自我意識?如何為我的生活工作尋找意義?如何讓我保持新鮮感,能夠身心投入和活力四射?同時,他們每天都問自己:“我們明天怎樣做得比今天更好?”他們把這個問題看成生活方式,變成思想和行動的習慣。
更多相關讀后感推薦:
2.基業長青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