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主學習 (一)基礎達標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唐雎()佛然()徒跣()休祲()縞素()&nb...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的文言字詞 2、培養學生復述、翻譯、朗讀的能力 3、學習唐睢作為小國之臣卻不畏強暴,敢于斗爭,勇于斗爭的精神 4、探討唐睢不畏強權,為國赴難精神的現實意義 教學重點、難點:通過對人物語言、動作、神態等細節的評析,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
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第三中學張志堅 【教學內容分析】 《唐雎不辱使命》選自《戰國策魏策》。《唐雎不辱使命》是《戰國策》中記載的許多策士故事中的一個,它對人物言行的簡潔傳神的刻畫被后人作為寫人記事的典范。 故事的背景:戰國末年,秦統一天下前夕,秦以秋風掃落葉之...
《唐雎不辱使命》教學設計 湖北省漢川市楊業初級中學袁成良 【教學內容選擇】 ◎確定核心教學目標: 朗讀個性化的語言,分析人物鮮明形象,感悟士文化及其精髓。 ◎確定支撐核心教學目標的教學內容: 1、識記文學常識,隨文積累重點文言實詞和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2、品讀文?..
《唐雎不辱使命》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借助注釋,結合語境掌握重點字詞,疏通文意,了解文章內容。 2.通過朗讀表演、品析語言、改寫段落等方式,體會唐雎的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點。 3.初步體會作者運用對話表現人物特點的寫作方法。 過程與方法: 1.以“讀”貫穿?..
同學們,在中國歷史上曾有“戰國七雄”之說,那么,你們知道是哪“七雄”嗎? 其實,在這“七雄”當中,秦國在戰國前期最為弱小,但在戰國后期卻最為強大。本文記敘的就是戰國后期,最強大的秦國和一個弱國之間一場外交斗爭的情況。 “在戰國時期的最后十年,秦國以秋風掃落葉……由此引出...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
編號:主備人:初審人:復審人:授課人: 第周星期&nb...
編號:主備人:初審人:復審人:授課人: 第周星期&nb...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積累重要的文言實詞、虛詞 學習本文通過對話描寫表現人物形象的寫作方法 了解《戰國策》 過程與方法 培養學生翻譯、復述、朗讀的能力 通過賞析課文的語言描寫,學習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唐雎作為小國之臣卻不畏強暴,敢于斗爭,善...
教材分析: 唐雎不辱使命是一篇經典的古代文學作品。記敘了一個小人物的一個大故事。--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國,面對暴秦勇敢無畏、義正辭嚴地同秦王展開針鋒相對的斗爭,終于使秦王折服而保全國土的經過,維護國家尊嚴和領土的完整。唐雎一個小人物,卻擁有一個大故事,成為我國歷史上“不辱使命”著名的外?..
教材分析 1、“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語文課程標準》從合作探究的角度對語文學習提出了這樣的要求,《唐雎不辱使命》是一篇很多人都熟悉的名篇,文章描寫人物非常傳神,性格鮮明,敘述語言對仗工整,辭藻華麗,文采飛揚,正義凜...
學習目標: 1、通過對課文的學習,了解人物形象。 2、培養復述、翻譯朗讀的能力。 3、學習唐雎作為小國之臣卻不畏強暴、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精神。 學習難重點: 理解課文,了解人物形象。 自主學習互動探究 1、學生自讀第二、三、四段,結合注釋疏通文意 2、思考以下問題:&n...
22、唐雎不辱使命導學案(第一課時) 【預習檢測】 1、查閱資料,把你收集到的《戰國策》知識和本文背景知識寫在下面 《戰國策》: (1)《戰國策》是____末年____根據戰國時事的記錄整理編輯的。共____篇。 (2)唐睢是____國的使臣,他是一位____的謀士,出色地完成了出使秦國的使命。“...
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詞匯,培養復述、翻譯、閱讀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通過對文中人物語言、動作、神態等細節的剖析,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體會《戰國策》的語言風格。 3.感受唐雎布衣之怒的英雄豪氣,體味唐雎作為小國之臣,卻不畏強暴、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精神。 教學重點...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通過對話描寫表現人物形象的寫法。 2、培養學生朗讀、復述、翻譯和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 3、學習唐雎作為小國之臣卻不畏強權、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精神;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了解民族文化的熱情。 教學重點:學習本文通過對話展?..
學習目標 1、學習本文通過對話描寫表現人物形象的寫法。 2、培養學生朗讀、復述、翻譯和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 3、學習唐雎不畏強權、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精神。 一、預習...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主備人:木子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
七年級語文第三單元《唐雎不辱使命》學案  ...
第22課唐雎不辱使命 《戰國策》 一、課文類型:精讀(必學課文)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的能力目標: 1.學一點文學常識。 2.了解一點寫作背景。 3.把握課文內容。積累詞語(即:通假字、一詞多義詞、古今義異詞?..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準確理解重點文言字、詞、句的含義,培養文言語感。 (2)積累名句,背誦精彩句、段。 (3)理解文章內容,評價人物形象,提高語言運用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自主復習,積累文言詞語及名句,培養文言語感。 (2)通過拓展遷移,提高賞?..
22唐雎不辱使命 [教學內容] 九年級上冊語文22唐雎不辱使命 [教學目標] 1、 學習本文通過對話描寫表現人物形象的寫作方法。 2、 培養學生復述、翻譯、朗讀的能力和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表演能力。 3、 學習唐雎作為小國之臣卻不畏強暴、敢于斗爭、善于斗...
教學目標: 1、 學習本文的文言字詞。 2、 培養學生復述,翻譯、朗讀的能力。 3、 學習唐睢作為小國之臣卻不畏強暴,敢于斗爭,勇于斗爭的精神。 4、 探討唐睢不畏強權,為國赴難精神的現實意義。 教學重點; 通過對人物語言、動作、神態等細節的評析,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課時安排; ...
教育目標 1、學習本文通過對話描寫表現人物形象的寫作方法。 2、培養學生復述、翻譯、朗讀的能力和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表演能力。 3、學習唐雎作為小國之臣卻不畏強暴、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精神。 4、領悟本文言辭的巧妙美。(言之有節,言之有據,言之有力。) 教學步驟 ...
時間:2004 年4月1日 教學目標: 一、通過對課文的學習,了解人物形象。 二、掌握重要詞句,培養學生朗讀 理解能力。 三、學習唐雎不畏強權的精神,敢于為國犧牲自?..
靈思一動 教學目的 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感受人物個性特征,品味古人凜然氣節 教學內容 對話描寫刻畫人物形象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周恩來與派克鋼筆的故事導入,孟子說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
語默 自讀要求 1.整體把握文章思路,理清故事情節。 2.揣摩對話中不同人物的語氣、口吻和情態,體會不同人物的思想性格以及文章的思想感情。 學習側重點 1.誦讀訓練,注意句讀,要讀出人物的不同語氣。 2.理解對話描寫、人物語言個性化的特點及其作用。 ...
yaya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在兩千年以前,我國歷史上出現了諸侯割據、群雄紛爭的戰國時代,各個國家或者為了使自己更強大,或者為了“轉危為安,運亡為存”,爭相養士,利用這些人在內政外交上出謀劃策,“扶危持傾”,課文中唐雎這個人物,就可以使我們由一斑見金豹。 二、多種形式?..
作者:不詳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讀一讀寫一寫本文的字詞; 能力目標:借助注釋和工具疏通文意。 重點難點:體會秦王和唐雎這兩個對立的人物在性格上的反襯作用。 策略和方法:朗讀法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由電影《我的一九-...
石家莊市第四十一中學王立 教學目標: 1、 學習本文通過對話描寫表現人物形象的寫法。 2、 培養學生朗讀、復述、翻譯和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 3、 學習唐雎作為小國之臣卻不畏強權、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精神;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了解民族文化的熱情。 教學重點:學習本?..
lxl 三、時代背景 戰國時期的最后十年,秦相繼吞并各諸侯國,公元前230年滅韓,公元前225年滅魏。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國,秦企圖用“易地”的政治騙局進行吞并,由此引起了兩國之間的一場外交斗爭。這篇文章記敘唐雎出使秦國,同秦王進行針鋒相對的斗爭,終于折服?..
龍亢中學:邵林永 教學目標 一、 通過對課文的學習,了解人物形象。 ...
江蘇南京市四中華曉雋 《唐雎不辱使命》是一篇傳統課文,也是一篇經典的古代文學作品,出自《戰國策》。相對于初中階段的其他古文,例如《曹劌論戰》等來說,這一篇在文字上有些難度,《戰國策》又是以記言為主,初中生學習起來可能興趣不大。因此,在教學過程的設計安排上應注意充分調動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