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寫:禤德育審核:八年級語文備課組(第11周使用) 【學習目標】 1.熟讀并背誦課文。 2.理解、積累一些文言詞匯。 3.了解作者筆下的理想社會,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學習過程】 一、 自主學習、知識鏈接: 1、 作者簡介?..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理解積累一些文言實詞。 3.了解作者通過描寫“世外桃源"所表達的不滿黑暗現實,追求理想社會的思想感情。 學習重點 1.重點文言實詞,特別是古今異義詞。 2.了解作者通過描寫“世外桃源"所表達的不滿黑暗現實,?..
學習目標 1.朗讀、背誦文育課文。 2.理解積累一些文言實詞。 3.認識作者通過描寫“世外桃源"所表達的不滿黑暗現實,追求理 想社會的思想感情。 預習導學 一、基礎積累 1.查字典,讀準下列加點字的音。 ...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識和評價陶淵明在文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把握文意,復述課文。 3、了解課文中的文言現象并進行歸類,積累文言詞語。 【教學重點】 理解文章中的思想。 【課時安排】 一課時。 【課前準備】 1、學生查閱資料,了解作者?..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讀準下列字音: 豁然儼然衣著阡陌鬢要邑詣驥語 2.積累文言詞匯,掌握文言詞匯的特點。(1)通假字:具、要;(2)古今異義:交通、妻子、絕境、無論;(3)一詞多義:舍、尋;(4)辨析同義詞:悉、并、具、咸、皆;(...
教學目標: 1、理清文章結構,把握語言的具體內涵; 2、感悟作者透過文字所表現的思想情感和理想; 3、領會文章的美學特點和審美價值; 教學重難點: 領會文章的美學特點和審美價值 教學過程: 導入:桃花源訪談節目--“新聞會客廳” 通過朗誦大家是不是和老師一樣對桃花源十分向往,今?..
周次:______周課型:_______備課時間:______主備人:高彬課時:____ 【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了解有關陶淵明的文學常識。 2.準確、流利地朗讀、背誦、翻譯課文。 3.掌握相關的文言實詞和虛詞及古今異義現象和本文出現的成語。 4.理清文章...
新豐初中傅依梅 學習目標 1.了解陶淵明及其作品。 2.掌握重點詞句,結合注釋疏通文章大意。 3.把握文章內容,理清文章結構,理解文章主旨。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新課導入 導語設計1: 王國維曾在《人間詞話》里指出人生有三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掌握、積累一部分文言常用詞語,了解古今異義現象。 2.使學生理解本文記敘的順序、品味語言。 3.理解作者理想社會的實質。 教學重點 同教學目標1、2、3。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思考陶淵明為什么虛構這一撲朔迷離的世外桃源,如何看待他的理想。 課時安排 2課時?..
《桃花源記》教學設計 北京市第八中學南洋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指導學生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理解文章字詞與基本內容。 3.對文章所寫社會現實與社會生活有所了解。 過程與方法: 1.小組合作探究,班級讀、評、...
20.落日的幻覺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引導學生速讀課文,把握主體內容,提煉信息語句。 2.培養學生迅速篩選信息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欣賞重點語段,課堂延伸,訓練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2.研讀課文主體,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激發學生觀察...
《桃花源記》課堂實錄 師:今天我們要學的是《桃花源記》,昨天預習的時候知道同學們已經學好這篇文章了。我很擔心:熟悉的地方哪有風景啊?不過呢,我相信世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生齊說:發現美的眼睛。今天我們來重讀桃花源記,在熟悉的字里行間,發現新的風景。孔子說了嘛,溫故而知新。我們就先來溫一?..
《桃花源記》(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嘉魚縣南嘉中學周瓏玲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能背誦課文,概括作者在文中所表現的思想。 2、過程與方法:師生合作探究,品味課文語言,培養想象能力。 3、情感態度及價值觀:進一步理解作者通過描寫“世外桃源”所表達的不滿黑暗現實,追求...
嘉魚縣南嘉中學周瓏玲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準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甚至背誦。 2、了解作者以及文章寫作背景。 3、掌握“皆、咸、悉、并”等文言虛詞以及“妻子、交通、無論、鮮美、絕境”等古今異義的詞。 4、疏通文意,感受桃花源的美。過程與方法 在誦讀的基...
21、桃花源記 【學習目標要點】 1、了解①作者與時代背景,結合②概括本文故事相關情節了解桃花源的③理想社會特色與④作者對美好的理想社會的向往和追求。 2、⑤背讀課文,圈劃重要字詞,根據課下注釋、或查工具⑥疏通課文詞句。 3、積累以下:⑦省略句式、⑧古今異義詞\、⑨成語等。 【?..
一、導入: 我們初中的時候,學習過一篇《桃花園記》,作者是誰?(陶淵明)在作品中,詩人為人們虛構了一個景色優美,土地肥沃,資源豐富,風俗淳樸,沒有壓迫,沒有戰亂,社會平等,和平安寧的“世外桃源”,寄托了自己的政治思想,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意愿。今天,我們又將學習他的田園詩作的代表作品--《...
《桃花源記》教案(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1、在感知課文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課文,領會課文的寓意,把握課文主旨。 2、鞏固上課時的文言文知識--文言詞語和知識的積累。 教學重點:1、鞏固文言詞語的積累2、把握課文的主...
制作設計:李新 1.了解作者: 陶淵明(365--427),又名潛,字元亮。東晉著名詩人、文學家,世號靖節先生,別號五柳先生。生于東晉末期,出身于沒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時頗有壯志,博學能文,任性不羈。當時社會動亂不安,他有志不得伸。二十九歲出仕,但幾次做官都不過擔任祭酒?..
八年級上期末復習之課內文言文1 班級姓名 21、桃花源記 一、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 緣溪行&nb...
一、學習內容 1、積累重要的文言詞語,如“鮮美、儼然、詣”等,掌握它們的讀音、詞義。 2、誦讀、背誦課文。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 3、借助工具書,能自己釋義、翻譯,培養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 二、課前自學 1、走進作者 《桃花源記》選自《&n...
一、學習內容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理解積累一些文言實詞。 3、認識作者通過描寫“世外桃源"所表達的不滿黑暗現實,追求理想社會的思想。 二、課文研討與交流 1、桃花源的美真是美不勝收,請用“這里的美,美在&nb...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朗讀、背誦課文。2.理解積累一些文言實詞。 (二)能力目標 1.理解本文以漁人的行蹤為線索敘事的表現手法。 2.能辯證地看待作者在文中寄托的社會理想。 (三)情感價值目標 了解作者追求理想社會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為追求理想的活而努力學習,形?..
授課人 趙文學 班級 八(3) 課時安排 2課時 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朗讀、背誦文育課文。 2.理解積累一些文言實詞。 3.認識作者通過描寫“世外桃源"所表達的不滿黑暗現實,追求理想社會的思想感情。 2、過程與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
教學目標: 1. 朗讀、背誦文言課文。 2. 理解積累一些文言實詞。 3. 認識作者通過描寫“世外桃源”所表達的不滿黑暗現實,追求理想社會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 朗讀、背誦文言文。 2. 理解積累一些文言實詞。 3. 理解文章的敘事線索。 教學難點:理解文章故事曲折回環,懸念迭起?..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桃花源記》是課程標準人教版第三冊第五單元的一篇文言課文。學生在此之前已經接觸過這類文體。因此學生對文言文的一些基本常識和學法已經有所了解和認識,教師應在這基礎上進一步培養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
1.第2段中,作者從哪幾方面對桃花源中的人們進行了描寫?(3分) 2.文中哪句話表明桃源人聽了漁人的話之后,雖“嘆惋”卻仍然想繼續在桃花源中生活?他們為什么不愿離開?(4分) 3、文中表現桃花源優美環境的句子是&nbs...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掌握“妻子”“交通”“無論”“鮮美”“絕境”等古今詞義的變化。 (2)認識作者通過描寫“世外桃源”所表達的不滿黑暗現實,追求理想社會的思想感情。 2、過...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理解積累一些文言實詞。 3、掌握課文內容,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學習重點:了解常用的文言知識,如“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等 知識鏈接: (1)了解作者:陶淵明,名潛,字元亮?..
學校:南門中學 科目:語文 年級:初二 時間:2011、10、20 授課教師: 參與備課成員: 課題:《桃花源記》 課型:新授課 教材分析 《桃花源記》是初中語文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第一篇文言文,是東晉文人陶淵明的代表作之一,以武陵漁人進出桃花源的行蹤為線索,按時間先后順序,把發現桃源、小...
一、教學目標 1.復習上一節課所學的文言字詞句。 2.了解本文所描繪的理想社會,感受寧靜的田園生活,正確理解作者的理想。 3.熟讀并背誦全文。 二、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感受桃花源優美的環境,淳樸的人情,和平安定、豐衣足食的生活,民主平等、其樂融融的人際關系。 ...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桃花源記》,選自人教版的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 一、教學分析 《大綱》的要求: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對閱讀能力提出這樣的要求“學習欣賞文學作品,感受作品中形象,欣賞優美、精彩的語?..
設計教...
教學目標: 1、熟讀并背誦課文。 2、掌握、積累一部分文言常用詞語,了解古今異義現象。 3、把握文章的線索,體味簡潔而豐富的語言。 4、理解“世外桃源”所寄托的作者的社會理想。 教學重點:同教學目標 教學難點: ...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根據漁人的行蹤,理清課文思路,掌握課文內容 2.過程與方法反復誦讀,領悟文章優美、簡潔、精煉的語言特色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作者對“世外桃源”的理想社會的描述 重難點 1.重點學習翻譯第一?..
師:在中國,素有“山川以人而勝”的傳統。所謂“景不自美,因人而彰”“地不自勝,惟人則名”。陶淵明作了《桃花源記》以后,桃源仙境忽名聲大噪。歷代文人雅士紛紛涉足山溪,探尋靈秘。今天我們就要與東晉大文豪一覽桃源仙境。在閱讀文章之前,老師請幾位同學上臺來做一個小練習。誰愿意一試? (生小聲議...
1.教學目標: (1)誦讀課文,掌握故事情節,能對作者描寫的理想社會進行正確的評價。 (2)掌握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的詞語。 (3)能補出文中省略的內容,并對文章進行準確的翻譯。 2.學法指導: (1)弄清時代背景,了解作者的思想傾向和政治主張,有...
教學目的 1.朗讀、背誦文育課文。 2.理解積累一些文言實詞。 3.認識作者通過描寫“世外桃源"所表達的不滿黑暗現實,追求理想社會的思想感情。 重點、難點 重點: (1)朗讀、背誦文言文。 (2...
教學目標:1、積累文言詞匯。2、感受寧靜的田園生活,了解本文所描繪的理想社會。學習重點:了解本文所描繪的理想社會,感受寧靜的田園生活。教學教程:一、作者及寫作背景簡介:陶淵明,名潛,字元亮。東晉著名詩人、文學家,謚(shì)號“靖節先生”,別號“...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文言詞匯 3.朗讀、背誦課文 能力目標 1.培養朗讀和背誦的能力,理解文章深刻的思想內容。 2.掌握故事情節,理解故事寓意。 情感目標 認識作者構建的理想世界體會作者內心世界。 教學重點 1.朗讀、背誦課文。 ...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了解作者及背景;理解文章主題思想 能力目標 通過的對文章語言的重點賞析,提高閱讀鑒賞能力 情感目標 體會作者追求的理想世界 教學重點 通過的對文章語言的重點賞析,提高閱?..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朗讀、背誦課文。 2.把握課文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體會文章優美精練的語言。 能力目標 1.培養朗讀和背誦的能力,理解文章深刻的思想內容。 2.掌握故事情節,理解故事寓意。 情感目標 認識作者通過描寫“世外桃源”所表達...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理解文題 2、讀---讀準字音,讀出句讀,把握感情基調 3、掌握重點詞語、特殊句式 4、掌握課文內容,把握作者情感 教學過程 一、由“世外桃源”導入,并釋題。------------計劃2分鐘 桃源----桃園(辨析理解) 二、走近作者,你對陶淵明...
課型:新授課編者:執筆: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 了解古今詞義的變化,積累部分文言詞語。 2、 疏通文章大意,了解故事情節,理清寫?..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積累文言詞匯,掌握文言詞匯的特點;理清課文的思路和結構。 2.能力目標:培養朗讀和背誦的能力,這樣可以品味語言的神韻、氣勢和感情色彩,體會語言形式、修辭方法、寫作手法的表現力,理解文章深刻的思想內容。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作者追求平等、自由、幸福,沒...
課題:《桃花源記》 課型:新授 主備人:孫永軍 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詞匯。 2、感受寧靜的田園生活,了解本文所描繪的理想社會。 學習重點: 了解本文所描繪的理想社會,感受寧靜的田園生活。 教學教程: 一、作者及寫作背景簡介: ...
桃花源記 陶淵明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識記生字詞,積累重點文言詞語和句式,通譯全文。 2、研讀課文,整體把握文章內容。 3、理解本文深刻的主題思想,感受作者美好的社會理想。 &nbs...
教學目標 1.理解本文所寄托的社會理想。 2.借助工具書和課下注釋,初步感知文章文意,了解“世外桃源”的故事,并能加以復述。 3.反復誦讀,達到熟讀成誦,體會文中語言簡潔而含蓄豐富的特點,并積累常用文言詞語。 4.發揮想象,改寫文章,培養自己的想象力。 學習重點: 1.反復?..
四合永中學語文導學案 主備人: 張宗瑀 審核: 八年級備研組 編號:BYS5211 課 題 桃花源記 課型 預習探究 計劃課時 3 備課時間 2010.8.29 授課時間 姓名 知 識 鏈 接 關于作者陶淵明:陶淵明,名潛,字元亮。東晉著名詩人、文學家,世號靖節先生,別號五柳先生。生于東...
四合永中學語文導學案 主備人: 張宗瑀 審核: 八年級備研組 編號:BYS5212 課 題 桃花源記 課型 展示引領 計劃課時 3 備課時間 2010.8.29 授課時間 姓名 知 識 鏈 接 線索是敘事性文藝作品中貫穿整個情節發展的脈絡。它把作品中的各個事件聯成一體,表現形式可以是人...
《桃花源記》教案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把握文章內容。 2、展開想象,品味桃源勝境。 3、聯系背景,感悟作者思想。 教學重點:研讀課文,整體把握文章內容。 教學難點:理解作者筆下的社會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有位英國文學家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