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定位及學情分析: 《蘭亭集序》被選入人教版必修二第三單元古代山水游記散文單元。該單元主要是引導學生欣賞文中描繪的自然風光并聯系作者生平及社會背景去探究自然、思索人生的自覺意識,激發學生尊重敬畏自然,不斷探索自然的奧妙和人生價值的興趣。本班學生語文基礎一般,閱讀面較窄,但質疑意識強烈...
【教學目標】 1、積累整合文言知識,掌握文言文閱讀的方法。 2、了解時代背景,把握作者的創作意圖,認識作者在樂、悲、痛中暗含的對人生的眷戀和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誦讀全文,并能背誦。 ...
人教版必修二:第三單元古代抒情散文--情景交融 教材篇目《蘭亭集序》《赤壁賦》《游褒禪山記》導學案 單元目標 1.識記積累本單元實詞、虛詞。 2.掌握本單元重要文言句子的翻譯。 3.掌握單元課文中常見名句的填空。重點難點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 課時安排2課時 ...
教師:上虞豐惠中學劉建松 班級:高二(7)班 此文的關鍵點在于感情看似無理由的轉換,是那樣的出于意料,那樣的騰挪跌宕,先是一條大河波浪寬,然后風吹稻花香兩岸。突然跌入鼓浪底,濺起巨浪千堆雪。 師:出示小沈陽的一段視頻《不差錢》(你別看我歲數小,但我總結了,...
【教學目標】 1、積累整合文言知識,掌握文言文閱讀的方法。 2、聯系現代文寫作,把寫作知識融合其間 3、升華全文中心,講解對學習的認知 【教學重點】 1、從古文學習中體會寫作方法 2、體會作者由“樂”到“悲”再“痛”的思想感情及其變化。聯系自身 【...
【案例背景】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二的一篇講讀課文。這篇序言不僅是書法藝術的巔峰,而且是文學藝術的瑰寶,二者相得益彰,確立了其在中國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文章由敘事而寫景,感物抒懷,從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動談到了作者的生死觀,并以此批判了當時士大夫階層?..
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蘭亭集序》: 一、說教材地位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是魯人版必修三第四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這一單元的單元主題是文明的蹤跡,這篇序言代表了曾經輝煌一時的燦爛的古代文明,我們應該重溫并永恒銘記。它不僅是書法藝術的瑰寶;而且在思想、語言上也具有獨特...
課題:蘭亭集序 課時:一 教師:“蘭亭集序”既是書,又是文。當時的人對這個書帖的評價非常之高,說它是“天下行書第一”。時人謂之八個字,“飄若浮云,矯若驚龍”。28列,325字,其中有20余“之”字,每一“之”字寫法不一。 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說過,“筆墨是一個人的氣質、?..
【教學目標】 1、積累整合文言知識,掌握文言文閱讀的方法。 2、了解時代背景,把握作者的創作意圖,認識作者在樂、悲、痛中暗含的對人生的眷戀和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誦讀全文,并能背誦。 2、體會作者由“樂”到“悲”再“痛”的思想感情及其變化。 【教學難點】 認識作者深?..
【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知識,記誦全文。 2.掌握本文情景交融,敘議結合的特點,體會行文之妙。 3.正確認識作者對人生無常、終歸于盡之慨,感嘆中含積極之情。 【教學設想】 本文是一篇美文,必須加強誦讀。要積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生死觀。抓住序的特點和本文行文思路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
教學目的: 1、了解序文的寫作特點,掌握實詞意義。 2、理清課文內容層次,品味樸素清新的語言。 3、理解作者的生死觀,樹立正確積極的人生觀。 第一課時 一、 導入新課 1、序的題材特點 序是一種文體,一般寫在書或文集的前面,有的近似論說文,有的近似記敘文?..
一、學習目標 1、了解書序的特點。 2、掌握文中重要的實詞、虛詞,提高文言閱讀能力。 3、體會本文情景交融、敘議結合的寫作手法及行文的技巧。  ...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能脫稿說出重點文學常識; 2.扎實掌握第一段中的重點文言基礎知識,并懂得大意; 3.理解作者的寫作緣由和第一段中流露出來的情感。 【課前自學】 預習指要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2.再讀課文,借助注解和工具書解決第一段中的疑難字詞,并懂得大意; 3....
第二單元 單元規劃 《蘭亭集序》是王羲之的傳世之作。文章記敘的是東晉時期清談家們的一次大集會,表達了他們的共同意志。文章融敘事、寫景、抒情、議論于一體,文筆騰挪跌宕,變化奇特精警,以適應表現富有哲理的思辨的需要。綜觀全篇,作者時喜時悲,喜極而悲,文章也隨其感情的變...
夏德燕 學習目標: 1、積累重點文言字詞 2、譯重點語句 3、背誦文中常見名句 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癸丑會稽修禊嗟悼游目騁懷放浪形骸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
【指導思想】 根據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和黑龍江省《模塊教學內容目標與考核要求》,從應用、審美、探究三個方面提出對學生的語文能力的培養。重視語文的生活性和實踐性特點,培養學生大語文的觀念。教學中應重視語文性和人文性的有機統一。在價值觀、情感、態度方面給予正確引導。本文是模塊2中的三單元的文本,...
一、說教材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是第三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它不僅是書法藝術的瑰寶,而且在思想、語言上也具有獨特的價值,二者相得益彰,共同確立了它在中國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作為一篇書序,文章由敘事而寫景,感物抒懷,從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動談到了作者的生死觀,在立意上不同凡響。 二、說教?..
冠縣一中陳以波 導入新課: 剛結束的國慶長假里,全國的游客看世博,賞西湖,爬泰山,登長城……玩的可謂不亦樂乎。其實游山攬勝古已有之,只是古人在游覽之余還會抒發自己對人生得幾多感慨。幾天我們就學習一篇這樣的文章--《蘭亭集序》。看作者王羲之是怎樣記述游覽之盛況,抒人生之感悟的。 ?..
教學目的 1、 掌握重要的文言詞語、句式。 2、 提高誦讀文言文的能力,培養語感。 3、 體會認識作者的人生觀,提高自己對社會、對人生的認識水平 教學重點難點 1、 掌握重要的文言詞語。 2、 領會王羲之在文中的哲學思考與人生認識。 教學方法 1、 誦讀法 2、 自主、合作、探究 ...
一、教學目的 1、指導學生深入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領悟作者對人生重大問題的深切感慨。 2、指導學生體會本文情景交融、敘議結合的寫作手法及行文的巧妙。 3、指導學生品味本文精練優美、樸素清新的語言。 二、教學設想 1、安排兩課時。 2、重視朗讀環節,指導學生在把握文意、理清思路...
三維目標: 1、了解書序的特點。 2、掌握本文出現的“畢”“修”“引”“次”“是”等重點實詞、“之”“于”“所”“夫”等重點虛詞的含義及特殊文言句式。 3、體會本文情景交融、敘議結合的寫作手法及行文的技巧。 4、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領悟作者對人生重大問題的深切感慨。 過程和方法: 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序文的寫作特點,掌握一定的文言知識。 能力目標:1.理清課文內容層次;2.理解作者的生死觀。 情感目標:正確認識作者對人生悲歡無常、終歸于盡的深沉感慨,樹立積極進取的人生觀。 【重點難點】重點:了解由這次集會而引起的人生無常...
教學目的: 1、 了解蘭亭宴集的起因、經過,認識作者感情由喜轉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嘆中暗含的對人生的眷戀和熱愛之情。 2、 了解本文句法上駢散文并行而以散為主的特色。 3、 背誦全文,掌握文中一詞多義現象。 教學重點: 1、 了解由這次集會而引起的人生無常的感慨,理清作者的思想感情脈絡。 ...
班級:組別:姓名:組內評價:教師評價: 蘭亭集序(一) ...
一、版本、章節 《蘭亭集序》是江蘇省中職語文教材第二冊第四單元的第三篇課文 二、設計思路 《蘭亭集序》是一篇著名的宴游詩序,雖名為“序”,但實與一般的序言不同。它借題發揮,由一次普通的宴游活動論及人生的意義,言雖簡而意頗深。由于學生自身的生命體驗有限,加上對魏晉那一特定時代的疏?..
陜西省佛坪縣中學王寶杰 教學目標: 1.領會本文的思想內容,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變化,正確評價作者的生死觀。 2.學習本文情景交融、敘議結合的協作手法,感受幽遠的文思,清新的辭采。 教學重點: 1.理清課文線索,了解文章內容,揣摩作者的感情。 2....
《蘭亭集序》學案 目標: 1、提高誦讀文言文的能力,培養語感;在文中找關鍵詞,體會作者的感情變化。 2、掌握重要的文言詞語,學會聯想與比較,在“語境”中對其意義確認。 3領會本文的思想內容,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變化,正確評價作者的生死觀。、 知識鏈接: 1、文體簡介(有關“序跋”...
教學設計:張飛作者博客:張飛教語文http://happychinese.blog.zhyww.cn/ 【教學目標】 1、積累整合文言知識,掌握文言文閱讀的方法。 2、了解時代背景,把握作者的創作意圖,認識作者在樂、悲、痛中暗含的對人生的眷戀和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誦讀?..
第二單元 5、蘭亭集序 王羲之 學習目標 1、了解序的體裁特點。 2、了解作者曠達的...
【教學目的】 1、指導學生深入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領悟作者對人生重大問題的深切感慨。 2、指導學生體會本文情景交融、敘議結合的寫作手法及行文的巧妙。 3、指導學生品味本文精練優美、樸素清新的語言。 【教學設想】 一、安排兩課時。 二、在教學過程中,?..
[自讀導言] 1.了解蘭亭宴集的起因、經過,認識作者感情由樂轉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嘆中暗含的對人生的眷戀和熱愛之情。 2.引導學生了解本文句法上駢散并行而以散為主的特色,掌握本文敘述、議論和抒情巧妙結合的寫作特點。 3.背誦全文,了解課文中的詞類活用、...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蘭亭宴集的起因、經過。了解序文的寫作特點,積累課文中的文言實詞、虛詞、特殊用法。 2.能力目標:品味文中精練優美、樸素清新的語言,理清課文內容層次,理解作者的生死觀。認識作者感情由樂轉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嘆中暗含的對人生的眷戀和熱愛之情。 3?..
《蘭亭集序》教學設計 王羲之 教學目標: 1、...
[教學參考]《蘭亭集序》教學設計 崔國明發表于2017-10-3112:30:49 教學設計背景: 1、作者創作背景:酒發靈感,酒能助興!像“酒入豪腸,七分化作月光,剩下的三分嘯成了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余秋雨《尋李白》)的李白,斗酒詩百篇;像參加滕王閣盛宴?..
沂水四中2008-2009學年度第二學期 2008級語文◆必修二◆蘭亭集序復習學案 編寫:校審:高一語文組使用時間:2009年月日周 ...
《蘭亭集序》教學設計 素質教育目標 知識與技能:⒈了解和掌握書序的特點。 ⒉掌握文言詞語:咸、畢、惠、信、興等詞的意思和用法。&nb...
教學目標 1.了解蘭亭集會的起因、經過,認識作者感情由樂轉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嘆中暗含的對人生的眷戀和熱愛之情。 2.了解本文句法上駢散并行而以散為主的特色。 3.背誦全文,掌握“修、一、之”等詞的多義性。 教學重點 1.了解由這次集會而引起的人生無常的感慨,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脈絡。 ...
師:這篇文章就像一座小橋,我們走過這座橋,就來到了東晉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的蘭亭,我們見到了王羲之,看上去,他的心情怎么樣?用一個字來回答。 生:樂 師:為何而“樂”? 生:時光美,“暮春之初”。 師(板書):良辰 生:景色美,“崇山峻嶺,茂林修竹”;“...
有關“序跋” 聽朗讀錄音,整體感知課文 討論明確文章大意 1第一段是按怎樣的順序記敘蘭亭盛會的? 明確:先總敘時間、地點及集會,再敘人、地、事、樂。 2作者為何說“信可樂也”? 明確:人眾:群賢比至,少長咸集 ...
教學目的: 1.了解蘭亭宴集的起因、經過,認識作者的感情變化。 2.了解本文句法上駢散并行而以散為主的特色。 3.背誦全文,掌握“修、期、致、臨、次”等詞的多義性。 重點難點:1、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脈絡。2、認識作者深沉感嘆中所蘊含的積極情緒。 教學方法:組織朗讀背誦、...
《蘭亭集序》教學設計 浙江溫州二中程永超 一、設計說明 王善之的《蘭亭集序》作為書法作品,歷來為人推崇,被尊為“墨皇”,有“天下第一行書”之譽。其實,作為入選教材的文章,它也是文辭優美,識見高遠,臉炙人口。如何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妥善處理好“文...
教學目的 1.知識目標:了解序文的寫作特點,掌握實詞“修、期、致、臨、次”的意義。 2.能力目標:品味文中精練優美、樸素清新的語言,理清課文內容層次,理解作者的生死觀。 3.情感目標:欣賞文中描繪的自然美,學會關愛自然,樹立正確積極的人生觀。 教學設想...
一、教學目標: 1,積累課文中的文言實詞、虛詞、特殊用法。 2,誦讀課文,品味富有意蘊的語言,培養文言語感。 3,把握文本主旨,分析評價作品的基本觀點,有自己的見解認識。 二、教學重點、難點: 1,學習和積累有關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知識。 2,把握文本主旨,分析評價作品的基本觀點,有?..
[學習目標]: 1、了解蘭亭宴集的起因、經過,認識作者感情由樂轉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嘆中暗含的對人生的眷戀和熱愛之情。 2、了解本文句法上駢散并行而以散為主的特色。 [重點難點] 1、認識作者深沉感嘆中所蘊含的積極情緒。 2、對文中多義詞具體義項的確定,如“一”在“一觴一詠,亦?..
教學要點: 1、有感情地誦讀全文,并能背誦。 2、體會作者由"樂"到"悲"的思想感情。 教程要求: 一、導入課文 問:大家是否喜愛中國的毛筆書法? ...
教學目的 1、領會本文的思想內容,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變化,正確評價作者的生死觀。 2、學習本文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感受幽遠的文思,清新的辭采。 教學重點 1、理清課文情感思路,了解文章內容,揣摩作者的感情。 2、了解書序體裁的特色和本文在寫景方面的特點。 教學難點 啟發學生?..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能夠說出文言實虛詞的含義,并能夠列舉出相應的文言詞句; (2)了解本文句法上駢散結合、以散為主的特點和意義,并能夠正確識別出四六駢句。 (3)能夠正確流利的背誦課文; (4)能夠欣賞其他古代散文,歸納出它們與本文的異同。 2、過程與方法 ?..
導入:同學們,在上課之前,我先問大家一個問題:在我國歷史上有“書圣”之稱的一位著名書法家,請問是誰?書法作品《蘭亭集序》最為有名,它被后世評論者譽 為“行書第一”,那么它到底是什么樣的面貌呢--請看圖。這是千古傳誦的名篇。下面我們就來欣賞它吧。 【寫作背景】 東晉穆帝(司馬聃)永和九?..
師:王羲之作為一魏晉士人的風范我們在讀本"魏晉士人"單元已經有所了解,今天我們學習他的集書法文學于一體的精品蘭亭集序. 師:這學期古文字詞訓練我們的原則是溫故知新,探問求源.本課老師要看同學們在古文字詞的溫故與知新探問與求源的能力方面訓練到了什么程度. 王羲之又稱王右軍,右軍是官職名,同?..
一、反思教學的進程 1、教學前:《〈蘭亭序〉與書法文化》這一課題,基于其本身為“研究性學習”,存在著教學重點的靈活性,學生研究范圍的廣闊性。但作為課堂教學,尤其作為公開課而言,必須有突出的、明確的、單一的教學重點,我在試講前的構思,將其重點定為“書法鑒賞能力的學習”。顯然,認真考慮,便能發覺這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