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年4月21日主備人:審核人: 課題 《季氏將伐顓臾》 課型 新授課 教學目標 1.感情目標:了解孔子反對國君進行武力征伐,主張禮治,即以德服人的觀點和加強教化的政治主張。培養國家?..
一、學習目標 1.了解《論語》語錄體散文的特點,積累“是、疾、見、過”四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義項,積累兩種句式:表委婉語氣的“無乃……與”和表示反問語氣的“何(以)……為”。 2.學習引用名言和運用比喻來增強說服力的特點。 3.理解課文大意,了解孔子“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均無貧、...
14、孔孟二章 《季氏將伐顓臾》教案 教學目標: 1.了解語錄體的論述方式。 2.初步了解孔子“修文德以來遠人”的政治主張及孔子思想在當時的地位、影響。 3.了解本文語言高度精煉的特點。 4.能夠歸納出“是、疾、止、見、過”五個詞語的義項; 了解兩個句式:“無乃……與”;...
《季氏將伐顓臾》教學設計 目的要求: 1.了解孔子以德服人的政治主張。 2.了解本文采取對話方式、反復辯難、使文章生動活潑、富有雄辯力的寫作方法。 重點難點: 通過辯論,理解孔子的政治主張。 課時:1課時 課型:新授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
《季氏將伐顓臾》教學實錄 師:(出示孔子的圖片)在同學們心中,孔子是怎樣一個形象? 生:知識淵博,特別聰明。 生:很喜歡學生,也喜歡教育學生,培養了許多優秀的人才, 生:教育方法適當,能因材施教, 師:最大特點是性格溫和,從不體罰學生。(生笑) ...
學習目標: 1、積累文中常用文言詞語和句式。 2、學習孔子以禮治國,以德服人的“仁政”思想。 學習方法: 誦讀、質疑、探討 一、文章背景 1、 孔子簡介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人。他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公認的世?..
一導入 大江東去,淘盡了多少王侯將相,刀光劍影,黯淡了多少豪杰英雄。然而縱使江河奔騰,山川易形,卻有這樣一個人和這么一本書,總是如浩月當空,長明不熄,照耀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靈,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為我們創造了取之不竭的精神財富,給予了我們恒久的精神滋養。 大家知道...
學習目標: 一、初步了解孔子的政治主張及其堅持原則、當仁不讓的人格。 二、理解掌握十幾個詞語的意義。 三、歸納“是、疾、止、見、過”等詞的義項。 四、掌握文言句式“無乃…與?”與“何以…為?”。 五、理清課文層次,熟讀成誦。 自主積累:...
班級:上虞豐惠中學高一(1)班 執教:豐中小劉。 師:(出示孔子的圖片)在同學們心中,孔子是怎樣一個形象? 生:知識淵博,特別聰明。 生:很喜歡學生,也喜歡教育學生,培養了許多優秀的人才, 生:教育方法適當,能因材施教, 師:最大特點是性格溫和,從不體罰學生。(生笑?..
【教學目標】 l、解決預習難點,歸納文言詞語意義及句式。 2、弄清思路,理解課文。 3、了解孔子的政治主張。 【教學重點】文言多義詞與句式辨識。 【教學難點】第3段闡述孔子的主張。 【課時安排】1課時 一、入課 映示教學目標,由《論語》這部書和回憶孔子導入課文。 引:初中...
教學目標: 1.了解《論語》語錄體散文的特點,積累兩種句式:“無乃……與”和“何(以)……為”。 2.學習引用名言和運用比喻來增強說服力的特點。 3.理解孔子“不患貧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均無貧、安無傾”的政治思想和用仁義教化使“遠人”歸服的主張。 教學重點和難點?..
目的 1.了解孔子以德服人的政治主張。 2.學習本文用對話方式反復辯難,掌握生動活潑、富有雄辯力的寫作方法。 教學設想 1、重點難點: 通過辯論,理解孔子的政治主張。 2、教具準備: ...
季氏將伐顓臾 [教學目標] 1.理解孔子“修文德以來遠人”的政治主張。 2.了解語錄體的論述方式。 3.了解本文語言高度精煉的特點。 [教學重點] 實詞、誦讀。 [教學課時] &nbs...
《季氏將伐顓臾》教案 A.課時安排:2教時。 B.教學目的: 1.了解《論語》語錄體散文的特點,積累兩種句式:表委婉語氣...
季氏將伐顓臾 備課人董志霞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孔子的政治主張及孔子思想在當時的地位、影響。 2.能夠歸納出“是、疾、止、見、過”五個詞語的義項;了解兩個句式:“無乃……與”“何以……為”。 3.熟讀課文并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文言詞語的理?..
季氏將伐顓臾 教學目的 1.繼續學習和積累文言常用詞語和句式。 2.了解孔子主張仁政、實行禮治的政治觀點。 教學設想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字詞句的掌握和課文的脈絡層次,難點在于對孔子政治主張出發點的理解。學生學習本文時,只?..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孔子的政治主張及孔子思想在當時的地位、影響。 2.能夠歸納出“是、疾、止、見、過”五個詞語的義項;了解兩個句式:“無乃……與”“何以……為”。 3.熟讀課文并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文言詞語的理解歸納及文言句式特點的掌握。 教學難點 孔子鼓吹禮治,主張以德服人...
連城一中公開課教案 授課人:沈在陽 授課時間:2002.11.13 教學目的: 一、初步了解孔子的政治主張及其堅持原則、當仁不讓的人格。 二、理解掌握十幾個詞語的意義。 三、歸納“是、疾、止、見、過”等詞的義項。 四、掌握文言句式“無乃…與?”與“何以…為?”。 五、理清課文層次?..
劉衛紅 一、教材分析 1、本課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季氏將伐顓臾》這篇課文是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一冊中一篇課文,被列在先秦諸子散文單元的第一篇。它的位置決定了它的重要作用。其次,這篇課文體現了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以“仁”為核心的哲學思想體系,因此,也?..
宋發旺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孔子的政治主張及孔子思想在當時的地位、影響。 2.能夠歸納出“是、疾、止、見、過”五個詞語的義項;了解兩個句?..
蔡雁斌 《論語》 教學目標與要求: 了解孔子反對國君進行武力征伐,主張?..
文/諸定國 教學目標: -1.解決預習難點,歸納文?..
教學目的 1.繼續學習和積累文言常用詞語和句式。 2.了解孔子主張仁政、實行禮治的政治觀點。 教學設想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字詞句的掌握和課文的脈絡層次,難點在于對孔子政治主張出發點的理解。學生學習本文時,只有先掃清文字障礙,才能抓住重點,突破難點。...
海螺學校高中語文組內公開課教案 一、課題 《季氏將伐顓臾》 二、課時 三課時(本節為第二課時) 二、課型 新授課 四、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育目標 在誦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文章層次,把握?..
授課人:鐘虎 目的要求: 1. 了解孔子以德服人的政治主張。 2. 了解本文采取對話方式、反復辯難、使文章生動活潑、富有雄辯力的寫作方法。 重點難點: 通過辯論,理解孔子的政治主張。 教具準備: 錄音機、磁帶、掛圖 課時:1課時 課型:新授 教學過程: 一、 組織?..
關于《論語》 該書的思想內容 該書的版本流傳 該書的注本 本書對于后世的影響 關于孔子 孔子生平簡介 孔子思想介紹 孔子個人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 今天我們怎樣評價和看待孔子 關于孔子的弟子 孔子弟子生平事跡介紹 孔子弟子的思想 孔子弟子在中國思想史上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