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名稱 群文閱讀:從《天凈沙》學寫散曲 科目 語文 教學對象 七年級 課時 第三課時 教學者 張毅 一、教材內容分析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第一單元,學生學習了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為了幫助學生感受中國詩詞曲的魅力,特選擇一組《天凈沙》曲牌名的散曲再讓學生閱讀,同時希望通...
一、導入 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曾在若耶溪浣紗,由此流傳下來一個詞牌--浣溪沙,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宋代詞人晏殊的詞--《浣溪沙》 二、詞人介紹 晏殊(991-1055),北宋詞人。一生顯貴,擅長小令,多表現詩酒生活和悠閑情致,語言婉麗。歐陽修,范仲淹皆出于其門下。是婉約詞派代表人物。 三、朗讀 1....
教學目標: 1、了解詩歌有關知識。 2、品味語言,體味詩歌意境。 3、有感情地反復誦讀并熟練地背誦。 4、領會詩歌中蘊含的節奏美,提高詩歌的鑒賞能力。 教學重難點: 品味語言,體會意境,領會詩人在詩歌中所表達的感情。 教學方法: 誦讀法、探究法。 學情分析: 在課前我讓學生...
教學目的: 通過學習,了解小令的基本常識,正確分析作品的思想內容,掌握作品的藝術特色。 (一)走進作者,了解元曲常識 1.馬致遠(1250?一1321?),字千里,號東籬,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戲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狀元”之稱。他的散曲描寫景物意境優美,語言凝煉,流暢自然。后人把他和關漢卿、白樸?..
教學目標: 1、能朗讀、背誦《天凈沙秋思》。 2、能了解元散曲中小令的特點。 3、能理解《天凈沙秋思》所描寫的意象和 表達的思想感情。 4、初步具有創造能力。 5、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感情。 教學方法: 1、啟發 2、合作學習 3、 誦讀與探究相結合 教?..
八、《天凈沙秋思》賞析(李靜梅) (一) 這首小令之所以獲得如此高的贊譽,一方面是由于它描繪了一幅絕妙的深秋晚景圖,真切地表現出天涯淪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情調雖然低沉,但卻反映了當時沉悶的時代氣氛,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它有很高的藝術成就。比較明顯的特點是: 1.簡約與深?..
教案 教學內容 《次北固山下》、《天凈沙秋思》 教學安排 一課時 教學重點 1,背誦兩首詩歌 2,分析詩歌中所包含的生活哲理 3,分析作者在詩歌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并熟練背誦兩首詩歌 2,理解詩歌的內容,領悟名句所包含的生活哲理 3,?..
復習,檢查背誦 1、抽查個別學生的背誦情況 2、《觀滄海》中最能體現作者博大胸襟的詩句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次北固山下》中寫新舊事物必然交替的詩句是?“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次北固山下》中點明詩人的思鄉之情的詩句是?“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第十五課 教學目標 1.了解古代詩歌體裁的有關知識。 2.培養學生朗讀古代詩歌的節奏感。。 3.能夠準確背誦并默寫,能夠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4.品味語言,體味詩詞意境。 教學重點: 誦讀;引導學生領會詩歌的意境美,感受詩歌的語言美。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進入詩歌意境,運用?..
劉忠平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體會作者用凝練的語言描寫出的一幅美妙的風景圖,體味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品味詩句,感悟詩歌意境,學習詩人借景抒情的寫作手法,培養學生?..
《飲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教學內容: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體會古詩的意境美。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用巧妙的構思描繪出西湖的風采神韻。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引領導入1、同學們,大家以前一定有過旅游的經歷。...
年級八年級課型:賞析課課時:1課時執筆:韓云生 審核:備課組時間:2013-3-27學生班級:姓名: 教學?..
一、 成功學習 (一)成功目標 1、 了解作者馬致遠及其作品和元曲相關知識。 2、 理解詞中所描寫的意象和表達的思想感情。 3、 體會作品中情感抒發與景物描寫的關?..
湖北宜昌五峰漁洋關鎮中學 向光梅 三維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合理的聯想與想象,加深對詩詞的理解。 2.引導學生運用擴寫的方法,有創意的擴寫。 3.培養學生大膽想象,創新表達的能力。 4、培養學生對古典詩詞的熱愛及純正的文學趣味。 5、培養學生勇于發表自己見解的勇氣。 教學重難點: ...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1、 引入新課:(同學們:我們進中學以來初次學習古詩,很高興能成為大家的朋友,聚集在這里,和大家一起共同學習古詩,請大家一起學習從現在起,我們就是親密的合作伙伴,愿我們合作愉快,合作成功!朋友們,有信心嗎?)我們的課就要開始了,請先聽一段音樂,放松放松。(放第一...
學習目標:(有目標就有方向,同學們,加油!) 1、能了解元散曲中小令的特點 2、借助品讀、想象,領會小令凄婉蕭瑟的意境與悲秋思鄉的思想感情。 3、能朗讀、背誦《天凈沙秋思》 導學設計:(相信自己一定行,完成它們是你們的拿手好戲) 1、認識作者: 馬致遠(1250?一1321?):字&n...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體會作者用凝練的語言描寫出的一幅幅美妙的風景圖,體味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2、品味詩句,感悟詩歌意境,學習詩人借景抒情的寫作手法,培養學生賞讀詩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在反復朗讀中啟?..
課題 古代詩歌四首1 課型 講讀課 主備人 姚春雨 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了解詩歌朗讀的技巧。 過程與方法 反復誦讀,品味詩歌的意境美,韻律美。 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會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重點 把握每一首作品怎樣融情于景,通過創造出一種意境來表達自己的胸襟、情懷或生活情趣的。 難?..
第三單元古代詩歌四首 學習目標: 1、朗讀并背誦詩歌,理解詩曲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品味語言,體味詩曲意境,領會表達的妙處。 3、激發學生熱愛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和審美情趣。 重難點提示: 1、重點:聯系背景?..
陜西勉縣楊家山中學:戚繼祥郵編:724200 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被選入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15課中,這是一篇著名的散曲作品,曾被王國維視為元人小令之最佳者。小令僅五句二十八字,題名《秋思》,但全篇卻無一語道及其所“思”的內容。小令主人公將“思”孤零零的寄寓在景物上,讀者需借...
詩詞曲三首 一、學習目標 ⒈反復朗誦詩歌,領略詩人深沉的情懷,復雜的感情。 ⒉深入理解名句,培養學生品味語言鑒賞詩歌的能力。 3在理解的基礎上能充分發揮想象能力。 二、學習重點 目標1、2 三、學法指導 ⒈幫學生打通時間帶給學生的詞意理解的障礙...
教學流程: 師:中國是詩歌的國度,古詩是我們中華民族最值得世代相傳的精神瑰寶,對詩歌,“清代詩人趙翼《論詩》中有一段這樣的評價,”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這句詩是什么意思? 師:毎朝每代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學作品和出類拔萃的人才。請同學們說說看,我們國家歷代文學的代表形式。 ...
說明:前面是學案,本資源包括學案(指導學生自學的方案)、教案、課件三部分,學案將學生要掌握的知識點以習題形式出現,督促學生先自學,教師批改后再根據做的情況講解,只講學生不會的,力求提高課堂效率,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學會學習。教案是學生展示的方案,學案中學生已會的無須再講,因此教案應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了解詩詞有關知識,品味語言,體味詩詞意境。 2、過程與方法目標: 有感情地反復誦讀并熟練地背誦。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啟發學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的思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教學重難點】 品味語言,?..
教學目的:1.學習這四首詩,朗讀、背誦這四首詩詞。;2.理解四首詩歌的意境;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1.朗讀、背誦這四首詩詞;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1.理解詩歌的意境。 課時:3課時。 課型:綜合新授課 教學方法:講讀-討論 教學...
○學習目標 ①了解詩詞有關知識。 ②品味語言,體味詩詞意境。 ③有感情地反復誦讀并熟練地背誦。 ④啟發學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的思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學習重點 品味語言,體會意境,誦讀并背誦。 ○學法指導 唐宋詩詞是我國古代...
教學目標 1.在誦讀吟詠中體會本曲的語言特色。 2.理解本曲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體會曲中所創設的意境。 說明: 作者白樸出身于官僚士大夫之家,但作為封建時代的知識分子,他為江山異代、田園荒蕪而感傷悲戚,同時也為自己一生九患的身世而傷懷,所以他通過詞曲來傾訴著自己...
甘肅省張掖市鐵路學校 張曉軍 【教學目標】: 1、了解元散曲中小令的特點。 2、理解《天凈沙》所描寫的意象和表達的思想感情。 3、初步具有創造能力。 【教學目標】: 1、理解《天凈沙》所描寫的意象和表達的思想感情。 2、訓練想?..
一、教學目標 1、能朗讀、背誦《天凈沙秋思》 2、能了解元散曲中小令的特點 3、能理解《天凈沙秋思》所描寫的意象和表達的思想感情 4、初步具有創造能力。 5、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感情。 二、重點難點 1、朗讀、背誦《天凈沙秋思》 ...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有感情地朗讀,直至背誦;體味詞句,揣摩作者的感情,體會作品的意韻。 2.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3.道德、情感、價值觀:領悟詩中蘊含的節奏美,提高對古代詩歌作品的鑒賞力。 教學重點: 1.背誦詩歌。 2.品味語言,體會作品的意韻。 教?..
一.教學內容 語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下)第25課《天凈沙秋思》 二.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目標 ⑴識記有關作者的文學常識,掌握“散曲”的文體知識。 ⑵正確朗讀、背誦全曲,能準確把握這首曲表現出的思想內容和思想感情。 ...
文敏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能力: ① 美讀詩歌,想象詩歌中的畫面,體會詩歌情景交融的形象美、情感美.這也是教學重點 ②初步掌握詩歌欣賞的一般方法,并運用此方法自學一首詩歌.這也是教學難點 ③背誦詩歌. 2. 過程與方法: ①朗讀法. “?..
王宏興 馬致遠 教學目的要求: 1、 通過反復誦讀,能正確說出作者寄寓的思想感情。 2、 通過畫面的賞析,準確描述曲中表現的形象,體會形象中蘊涵的意境。 3、 通過對比閱讀,學習用具體的意象表達抽象的感情的方法。 4、多渠道引導學生品味寫景語言,培?..
常州市北環中學 蔣麗華 教學目標: 1、 通過反復誦讀,能正確說出作者寄寓在小曲中的思想感情。 2、 通過畫面的賞析,準確描述小曲表現的形象,體會形象中蘊涵的意境。 3、 通過對比閱讀,學習用具體的意象表達抽象的感情的方法。 4、 能背誦并默寫課文,積累古代描寫“愁”的詩文。 研究目?..
青分楚豫 (教學設想:《天凈沙秋思》反映的是游子思鄉之情,而《君子于役》則反映的是妻子思夫之情。這兩篇文章能不能結合起來學呢?) 師:同學們學過歷史,知道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是什么嗎?(《詩經》) 師:《詩經》305篇...
任課教師:深圳市寶安區石巖公學謝紅衛老師 授課班級:初一(1)班 授課時間:2003年9月27日星期三,第三節 教材分析:兩首古詩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十五課,是在學生已掌握了”古風”和”近體詩”兩種詩歌體裁的基礎上所要學習的內容,它們是宋詞和元曲中的經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