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考試剛剛結束,各省的語文試題就出現了,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北京卷高考作文閱讀試題,歡迎閱讀!
【北京卷高考作文閱讀試題】
管子〃輕重閱讀答案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題。
桓公問于管子曰:“楚者,山東之強國也,其.人民習戰斗之道。舉兵伐之,恐力不能過,兵弊于楚。為之奈何?”管子對曰:“即以戰斗之道當之矣。”公曰:“何謂也?”管子對曰:“公貴買其鹿。”
桓公即使人之楚買生鹿。管子即令桓公告民,
藏谷十之六
。令左司馬伯公將白徒而鑄錢于莊山。令中大夫王邑載錢二千萬,求生鹿于楚。楚王聞之,告其相曰:“彼金錢,人之所重也,國之所以存,明主之所以賞有功。禽獸者,群害也,明王之所棄逐也,今齊以其重寶貴買吾群害,則是楚之福也。
天且以齊私楚也
。子告吾民,急求生鹿,以盡齊之寶。”
楚民即釋其耕農而畋鹿
。管子告楚之賈人曰:“子為我致生鹿,二十賜子金百斤,什至而金千斤也。則是楚不賦.于民而財用足也。”
楚之男女皆居外求鹿。隰朋【1】教民藏谷五倍;楚以生鹿藏錢五倍。管子曰:“楚可下矣。”公曰:“奈何?”管子對曰:“楚錢五倍,其君且自得而求谷。”桓公曰:“諾。”因令人閉關,不與楚通使,楚王果自得而求谷。谷不可三月而得也,楚糴石四百。齊因令人載粟處芊【2】之南,楚人降齊者十之四,三年而楚服。
桓公問于管子曰:“吾欲求制衡山【3】之術,為之奈何?”管子對曰:“公其令人貴買衡山之械器,燕、代必從公而買之。秦、趙聞之,必與公爭之。
衡山之械器必倍其價
。天下爭之,衡山械器必十倍以上。”公曰“諾。”因令人之衡山求買械器,不敢辯其價。齊修械器【4】于衡山十月,燕、代聞之,果.令人之衡山求買械器。燕、代修三月,秦國聞之,果令人之衡山求買械器。衡山之君告其相曰:“天下爭吾械器,令其價再什以上。”衡山之民釋其本,修械器之巧。齊即令隰朋購粟于趙。趙糶石十五,隰朋取之石五十。天下聞之,載粟而之齊。齊修械器十七月,修糴五月,即閉關不與衡山通使。
燕、代、秦即引其使而歸
。衡山械器盡,魯削衡山之南,齊削衡山之北。
內自量無械器以應二敵,即奉國而歸齊矣
。
(取材于《管子〃輕重》)注釋:【1】隰朋:春秋時齊國大夫。【2】芊:地名。位于齊楚接壤處。【3】衡山:齊魯之間的小國。【4】修械器:意思是施行購買兵器的策略。
9.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令左司馬伯公將白徒而鑄錢于莊山將:率領
B.什至而金千斤也什:十倍
C.楚不賦于民而財用足也賦:給予
D.衡山之民釋其本本:農耕
【答案】C
【解析】“賦”在這里理解為“取財”,是向百姓收取賦稅,而并非“給予”。
10.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同的一項是(3分)
A.使人之楚買生鹿B.其人民習戰斗之道
載栗而之齊公其令人貴買衡山之械器
C.楚王果自得而求谷D.今齊以其重寶貴買吾群害
果令人之衡山求買械器楚以生鹿藏錢五倍
【答案】B
【解析】A選項“之”均為動詞,意為“到、去”;C選項“果”均為副詞,意為“果然”;D選項“以”均為介詞,意為“用、憑借”。而B選項中第一句中的“其”為代詞,在文中代指“楚國”,第二句中的“其”為連詞,意為“如果”。
11.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藏谷十之六
把十分之六的糧食儲藏起來
B.天且以齊私楚也
上天將用齊國(的金錢)惠及楚國
C.衡山之械器必倍其價
衡山兵器的價格一定翻倍
D.燕、代、秦即引其使而歸
燕、代、秦就帶領衡山的使節回國
【答案】D
【解析】這道題考查“其”的用法,“燕、代、秦、趙即引其使而歸”中“其”是代詞,意思是“他們的”,指前面“燕、代、秦、趙的”,這句話的意思是燕、代、秦、趙四國(從衡山)召回了他們的使者,不是帶領衡山的使者回歸。所以D項錯誤。
12.將下面的句子譯為現代漢語。(6分)
①楚民即釋其耕農而畋鹿。
②內自量無械器以應二敵,即奉國而歸齊矣。
【答案】①楚國百姓便立刻放棄他們的農業而從事獵鹿。
②(衡山國)自己估量沒有兵器來應對兩大敵國,便奉國而降齊了。
【解析】①重點詞:釋:放棄畋:打獵即:立即、馬上
其:代詞:他們的而;表順承
②重點詞:內:內心,指自己以:表目的,翻譯為“來”歸:歸附、歸屬
這是一個省略句,需要補充主語衡山國。
13.在下面每個人物后的橫線上寫出一個恰當的熟語或成語,用來評價人物在文中的表現。(4分)
①桓公______②管子______③衡山之君______
【答案】①桓公:善于納諫、從善如流、知人善任(其他符合人物的成語、熟語也可)
②管子:目光長遠、足智多謀、鞠躬盡瘁(其他符合人物的成語、熟語也可)
③衡山之君:舍本逐末、目光短淺(其他符合人物的成語、熟語也可)
【解析】桓公要抓住他善于聽從管子的建議并及時采納的特點,管子要抓住他能從全局角度出發,善于分析敵人特點,審時度勢進行長遠打算的特點,衡山之君要抓住他只顧眼前利益,不結合國家具體情況進行長遠打算的特點。
14.本文講述了管子運用謀略的故事,你從中獲得了哪些啟示?請結合文章內容具體回答。(5分)
【答案】
(1)做事要主次分明。古代農業是國之根本,楚國馴養鹿而舍棄農業。沒有分清主次,舍本逐末,最后導致楚國失敗。
(2)做事要目光長遠,不能為了眼前利益而不顧以后,衡山國因為不顧眼前而舍本逐末最終導致滅亡,所以不能只顧眼前。
(3)做人要善于聽從別人的意見和建議。桓公知人善用,從諫如流,認真聽取管子的建議,最終獲得了成功。
(4)從管子的角度來講,我們應該審時度勢,有全局觀念并善于利用敵人的弱點。
【解析】從文中出現的不同對象去分析,盡量多角度,寫三個方面以上。注意:每一個啟示后面要結合原文內容進行分析。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
1.桃花心木閱讀答案
2.忽略閱讀答案
3.新葉閱讀及答案
4.母親閱讀答案
5.牽牛花蔓閱讀答案
7.言默戒閱讀答案
8.新葉閱讀短文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