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參加心理健康培訓,我感受頗多。其實,我想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改變一下,但不知何時開始,變得不認識自己,或是根本不想改變。我也想改變一下教學方式,一些冥頑不化的習慣,成見,讓自己在工作、生活等方面輕松些。經過這幾天的培訓,我還是覺得改變很難。
確實,我們教育工作者每每都把素質放在口頭上,但一進入教室,我無法讓素質操縱我的課堂,我的思維和我的教學方式。我要做到的是怎么給學生把課講得明白,好讓他們考試不至太差。我很想不讓分數成績等左右我的大腦,這樣我的課堂會輕松愉快些。我很難做到。主要因為我的學生預習沒有做好,不是主動學習,所以我不能放任他們在課堂上的一些無理無故地去違反課堂紀律,那課堂時間對于我和他們來說有多珍貴。那是他們真正學習的過程,回家后他們有多少時候是真正去學的,只不過寫寫作業罷了。我只希望他們把知識學得更深入些,扎實些,我就很滿意了。至于成績名次,我一直未放在心上,但這些成績也確實壓在我和學生身上,我們身不由己。我深知:即使我的學生成績再不好,我還是更注重他們的品行。這些才跟素質有關,我一直朝這方面努力著。我一直希望我的學生無論身體、心理和道德等方面都健康,這是我教育學生最大的欣慰。但我不知怎么去塑造。所以,這幾天的課,給我很多反思。
我不是班主任,加上平時沒能好好走進學生的心里,了解他們。我也非常明白學生都不想安靜在課室里。他們想到的是不用在課堂上,每天玩耍,反正不用面對老師,面對作業和考試就好了。他們不知苦,而學習枯燥乏味,無多少吸引力。因此,我兩年來感受到的是社會對老師要求好像越來越高,但人們不去嚴格要求孩子,無論他們的品行有多悖逆,一句未成年,要受保護,還是教育的對象,我們就無計可施。我們的無奈,父母的寵愛,很多時候放縱了這些孩子。他們大多心理道德方面都讓我們大傷腦筋。當他們不好好學習的時候,我們不知該如何提升他們學習的動力?所以,一個團隊精神是必需的,而且這個團隊精神才能真正使得教師從個人重重壓力中稍解很多。畢竟,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培養一個好學生要付出多少心力?只有一個積極向上、團結、陽光的團隊,能讓我們的育人重擔輕省些,也會事半功倍。
當我看到教練訓練初三學生的學習動力時,要讓他們先知道有責任感,能知恩感恩時,學生才能真正釋放他們的心力去主動學習。我明白為什么要這樣訓練:因為這些孩子在家中,父母親人的疼愛,沒經過苦難,他們心中眼中只有自己,他們不會設身處地地站在父母親人,更不能站在老師同學的角度去想去體會,當然也很少為自己操心將來。當隊中的某個人的一次次的犯規,卻讓隊長獨自承受那么多的身與心的痛楚時,他們親身體驗那是怎樣的無怨無悔的付出。他們感動了,也由此明白:該努力學習,才對得起為自己默默付出的親人。我相信,當他們懂得去回報,去感恩時,他們的人生品格也會漸漸得到良好的塑造。
教出好成績的學生無疑值得高興,但成功塑造學生健康的人格,更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自豪。
更多熱門文章:
8.2016年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
10.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