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疏導計:讓孩子由對立變成合作。
大禹治水的成功之處在于“疏”而不在“堵”,父母也可以從這種方法中得行啟示。
在教育孩子時太過專制只會引起孩子的逆反,讓孩子跟你對著干,但如果采取明智、開放的疏導策略,孩子就會愿意跟你愉快合作。
21,尊子計:讓孩子與父母貼得更近。
親子之間所以出現沖突矛盾,往往是因為父母對孩子不夠尊重,使孩子心懷恐懼、不滿,拉開了相互之間的距離。
其實孩子也是需要尊重,那么他們一定會成為孩子最受歡迎的父母。
22,對等計:與孩子實現良好的溝通。與孩子良好溝通的前提,就是平等地對待孩子,做孩子的好朋友。這樣孩子才會愿意向你說心里話,家長才可以及時幫孩子擺脫各種問題。
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_2
關注已久的“蘇州市第五屆小學生“蒲公英”當場圖文大賽”的比賽結果終于在蘇州市滄浪區少年宮的網站上公布了,懷著激動而復雜的心情,查看網上的公告欄。把所有獲獎名單都下載下來,從三等獎往特等獎開始查找,最后在特等獎里找到了女兒的名字,此時的心情除激動外,還有些小小的佩服,連續三次在不同的作文比賽中都拿“特等獎”,的確體現了班級語文水平,老師付出的比任何人都多。
女兒的每次比賽,我都會精心準備,她也會認真應賽,得到獎的確是好事,令大家都開心,老師也說,學生獲獎,她比吃啥都開心。但我在開心之余卻發現了女兒的一種“只能成不能敗”的心態,從而也慢慢想對策、找時機跟她溝通,在事情沒發生或心態未成熟前,先要引導她走出這個誤區。
當天,女兒從學校回來,就覺得她有心事,告訴了她比賽的結果,她感覺很高興,更感覺很理所當然。在吃飯時,她終于忍不住把心事講出來了。原來今天在課堂上,老師讓小朋友在學完“我想變成大大的荷葉”這課后,拓展思維,進行擴寫,她把自己寫得自認為很美的句子講給我聽,讓我評評寫得怎么樣,我說,寫得還可以,不錯啊。她感覺委屈,告訴我:“我也覺得還行啊,可老師今天卻沒讓我把本子帶回來打印,小嚴寫得也不錯,她就帶回來了呀。是不是老師現在對作文的要求更嚴了,得了優秀的還不能打印啊,一定要優秀星星星的才能打呀?”我覺得這是個教育的好時機,放了碗筷,語重心長的說:“寶貝,課堂練習和你參加比賽是一回事,媽媽讓你參加每次比賽,并不是讓你每次都要拿獎,你很了不起,每次都拿特等獎。有沒有想過,如果哪天班級參加的所有小朋友都拿了獎,而就你一個沒得獎呀?其實有這么一天,也是很正常的呀。因為這樣的比賽評委老師是不同的,他們的個人評價的角度不同,所以結果也會是不一樣的。
今天老師認為其他小朋友寫得不錯,認為你的文章有欠缺,也是很正常的呀,你也得承認,每天心情不同,寫出的內容也會不同,是不是?”
女兒沉默了一會,此刻我知道她心理很糾結,她在想象參加比賽沒有獲獎的時刻,我繼續說下去:“媽媽讓你參加每次比賽,并不指望每次獲獎的都是你,當然,你獲獎,媽媽比誰都高興。媽媽愿意讓你參賽,是想讓你享受比賽的過程,結果會是怎樣,媽媽更希望你能接受,如果哪天沒有獲獎,那你不也經過了這樣一個過程?你得到了鍛煉,至少你下次不管什么比賽時,入場都不會心慌,這也是一種收獲呀。”此時的她也感覺到過程走過了,就值得了,深深地點頭,但在心里,我能感覺她沒完全接受。
孩子長大了,需要父母更密切地關注,一直生長在鮮花與掌聲中,要適當的給其增加些挫折教育,不然在挫折來臨時,束手無策,會深深挫傷孩子的自信心。成功的教育一個孩子,不僅僅要給她良好的生活、學習的環境,更要教育她如何面對逆境,授給他們走出挫折與失意的方法。
我不是個完全稱職的母親,但我愿意花更多的時間去讀懂現在的孩子,只要自己提高才能與孩子共同進步。現代的孩子想法不同于孩童時的我們,套用先前父母的教育方式,是完全行不通的。十年的陪伴,給女兒更多的是思想上的“富有”,從未嘗試思想的“貧窮”,當有一天,“貧窮”的來到,就會考驗孩子的承受能力,我不僅需要她能承受與面對,更希望她能獨立解決,用自己的雙手帶給自己思想的“富有”,這才是教育的成功,我很期盼,也會向著這一目標努力。
不管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都要因人而異,孩子的心思很細膩,不用心體會,就抓不住教育的契機,我很慶幸有一位高要求的班主任老師,心眼與想法多的孩子,如果不能時時關注,就會被孩子引領,讀不懂孩子就沒辦法有教育她的好方法。
轉眼間,又要期未考試了,從上次英語考試失利后,我更關注了孩子的復習,沒有責怪,因為她能自覺的總結與認識,希望這學期的陪伴會帶來可喜的收獲吧,讓女兒過個愉快而又充實的暑假。
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_3
1、父母是孩子第一個老師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是指孩子成長的最關鍵時期。0-7歲左右,人的性格就是這段時間形成,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非常感重要,這是決定孩子一身的教育。不如獨立、愛心、情感、勇敢、都是這段時間從小放大。這7年中,孩子除了幼兒園教育之外,更多的是家長的影響。所以,父母的語言、行為、習慣、家庭環境、飲食習慣,給孩子的聽覺、視覺、觸覺、思維、個性、身體等,都直接產生影響。比如,一個我大女兒,奶奶帶她到8歲,奶奶是個很要強的人,家里大小事物都是她說了算,很堅強,大女兒是奶奶的第一個孫子,當然更護著她,所以孩子也很堅強,甚至倔強,有點象男孩子性格。記得她在貴陽大姑姑的學校上小學時,經常帶小伙伴爬學校大門進去,
二年級是到東莞來上的,第一學期總是有本地男孩子欺負她,為什么是男孩子欺負她,而不是女孩子欺負她?其實,我們經常說的,帶槍的遇到帶槍的,寫文章的遇到寫文章的,人以類聚,這樣就不難理解了。兩個學期后,情況就倒過來了,一般男孩子都開始怕她了。當然,這樣的性格我知道是拿不到第一名成績的,問題是,拿到第一名成績又怎么樣?往往小學時期的女生成績再好,到中學后就會變化,這是規律。所以,倔強并不是什么壞事,關鍵是表情好。所以,我在她的表情上下了不少功夫,不過,這種已經形成的倔強表情,真要更改過來,確實很難。
小女兒情況不同了,她可能從小在我們身邊,加上周邊很多人都愛逗她,所以她在表情上可豐富了,口才一等一的疼人,有時候真怕她長大了會“巧言令色,鮮矣仁”。目前來看,大女兒責任感很強,雖然口上不說什么,但是需要什么事需要去做的,她第一個去幫忙做,而小女兒口上說,媽媽,我愛死你了,媽媽我幫你,但真要她做什么,她可要討價還價了。不過,任何事情都有雙面性,好的必有壞的,正面必有反面,加強訓練,讓她們獨立,這點我還是比較下功夫的,小女兒三歲我開始要求她自己洗短褲(當然我會最后幫她清一次),從小都是自己穿衣服,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獨立睡一個房間,有時候甚至讓她墊著凳子洗碗,這些,至今早已養成習慣。大女兒這方面就更強了,小小年紀,家里的事務基本上能獨立料理。外出兩人一起,基本上只有幫助別人的。大女兒的滑板、冰鞋、單車水平都不錯,周六日早上基本上都是她自己起床做早餐給妹妹一起吃。小女兒的冰鞋、單車都還可以。所以,獨立能力、責任感,有愛心、講究衛生,對一個女孩來說,非常重要。
2、改變孩子要從改變自己開始
我以前買東西不記賬,特別是花錢方面,沒有記錄。小學的孩子是需要零花錢的,開始我按月給她們,每月20元/人,結果出問題了,她們很快花完,當然中途組錯事,也實行嚴格的罰款,記得我2007年的時候,還跟大女兒簽訂了一份合同,關于他生活、學習、處罰獎勵的有關條款,可是她經常違反條款,后來,我想,開始記賬吧。于是堅持每天記賬,也要求她們每天記賬,月薪制改成周薪制,目前還是5元/周,平時集體活動開支是我的,她們自己買東西是自己的,加上她們平時考試的獎勵,目前大女兒還有50多元,小女兒還有40多元。她們的記賬本可不比我的差,只是內容少點而已。
3、素質教育遠遠超過智力教育
學習方面,當然是最重要的,孩子讀書,就象大人的工作。我們以數學為核心,發展其他功課。為什么呢?因數學課女孩子一般上形象思維超過抽象思維,所以很多女孩子初中輸男生就輸在數學上,女孩子英語、語文好不行啊,數學一差就是20分,這樣會拉很大距離的,作文嘛,我感覺還是很象八股文,開頭總寫,然后分開寫兩三段,最后寫感想,就可以句號了。真正能發表的文章,那是要看取材和創意,標題也很重要。小學基本上沒機會自己命題,所以,就那么回事。語文和英語都是詞匯的積累,所以強制性花時間積累詞匯,是容易把孩子記傻的,就免了,還是跟老師讀練,就OK了。最重要的還是素質教育,素質教育,專家談什么學術性、實用性、權威性、前瞻性與專業性,都是小時候語文學得好,才寫出這么幾句什么學術性、實用性的,其實,在我看來,德性、正道、勞動、愛心、身體、衛生、責任、判斷力才是最重要的。我是一名家庭主婦,很多女性都不愿意在家做家庭主婦,都忙著在外面掙錢,其實,錢永遠都缺,什么一切的付出都是為了改善家庭生活,因為家庭困難才去打工等等,造就多少留守兒童,造就了多少離婚案例啊!結果,錢沒賺到,孩子心身也沒得到健康成長,家庭掙錢,為孩子掙錢,借口!生了孩子不好好帶孩子,孩子未來的錢你今天能幫她掙夠嗎?不去掙錢就真的沒有吃的嗎?現在生活真的比舊社會生活差嗎?攀比,無限的攀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