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教材 《知人論世之〈擬行路難〉》選自《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的第一單元。《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是高中語文實驗教材中的選修教材,它著重從文學鑒賞的角度引導學生閱讀古代詩文。第一單元的題目是“以意逆志、知人論世”,主要學習如何理解中國古典詩詞的內容與主旨,圍繞這一目標,介紹兩種閱讀詩歌的方法?..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及其生平,掌握詩歌的內容。 2.培養學生“知人論世”的閱讀能力。 3.引導學生運用“知人論世”的方法探究詩歌的意旨。 重點:詩歌情景關系上的特點。 難點:通過意象營造意境,表達情感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王勃在《滕王閣序》中抱怨自己空有報國之志卻報國無...
甌北五中谷雪雅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準確流暢地朗讀詩歌,準確認讀多音字塞、行,理解羞、直、歧路、濟等詞義,初步理解詩意。 2.過程和方法:品讀詩歌,了解李白在失意和迷惘中仍不失灑脫樂觀的形象。 吟誦詩歌,入情入境地感受李白的浪漫主義詩風。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感受詩仙悲...
教學目標: 1、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2、能分析文中“比興”的用法和作用 3、引導學生認識懷才不遇者的不幸,珍惜人盡其才的大好時代 教學重點:對詩歌的反?..
鄭春平 教學目標: 1、反復誦讀詩歌,力求當堂成誦。 2、理解大意,品味詩歌的意境美、韻律美,掌握詩人在詩中表達的感情。 一、設境導入 推開唐朝的大門,就好像打開了詩歌的窗。在這扇窗里,閃過了無數熟悉的臉龐。孩子們,在這短暫的瞬間,你能回憶起唐代的哪些詩人? 大家第一個提...
年級:高二 編寫:謝一彰 審定:高二語文備課組 編制時間:2017-10-22 班次: 小組: 姓名: 使用時間: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誦讀、聽讀,能用恰當的語調和語氣讀出詩詞的情感,并準確無誤地背誦詩歌。 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學習、查閱資料、小組討論交流,用“以意逆志、知...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1、了解詩歌的內容。 2、能分析文中“比興”用法的作用 3、理解文中大幅渲染愁緒的用意。 教學重點:體會作者思想情感的變化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在上課之前,我們先來回顧初中學過的一首詩,李白的《行路難》,初中時我們學習過李白的《行路難》,請同學們一起朗讀這首...
《行路難(其一)》 一、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一)了解詩歌創作背景。 《行路難》古代樂府《雜曲歌辭》。722年詩人應昭入京,供奉翰林,試圖施展自己的經國濟世的宏愿,但他很快感到受到排擠,遭受讒毀離開長安南下,找不到政治出路,在或去或留之時,寫下這組詩(共三首),這是其中第一首。 ...
湯原縣高級中學郎圓圓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學會詩歌鑒賞的一般步驟 2、理解思想內容,把握情感 能力目標: 1、學會比較閱讀,積累一定量的詩歌 2、能分析文中“比興”的用法和作用 3、學習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詩歌鑒賞方法,提高詩歌鑒賞的能力 情感目標: 引...
擬行路難--鮑照 瀉水置平地,各自東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嘆復坐愁! 酌酒以自寬,舉杯斷絕歌路難。心非木石豈無感,吞聲躑躅不敢言!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詩歌的內容。 2、能力目標:能分析文中“比興”用法的作用;理解文中大副渲染愁緒的用?..
擬行路難--鮑照 瀉水置平地,各自東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嘆復坐愁! 酌酒以自寬,舉杯斷絕歌路難。心非木石豈無感,吞聲躑躅不敢言!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了解詩歌的內容。 2、 能力目標:能分析文中“比興”用法的作用;理解文中大副渲染愁緒的?..
教學目標: 1、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2、能分析文中“比興”的用法和作用 3、引導學生認識懷才不遇者的不幸,珍惜人盡其才的大好時代 教學重點:對詩歌的反?..
一、導入 1、在大唐盛世,有一位詩人他豪情滿懷,詩酒仗劍走江湖。他才華橫溢,滿懷經世治國之志。在道士吳均的推薦下,在人生邁入第四十一個春秋之際,他由布衣登上了卿相的殿堂,滿以為實現理想、施展才華的時候到了,但是皇帝昏聵無能hūnkuìwúnéng...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2、學會詩歌鑒賞的一般步驟 能力目標: 1、學習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詩歌鑒賞方法,提高詩歌鑒賞的能力 2、學會比較閱讀,積累一定量的詩歌 3、能分析文中“比興”的用法...
教學目標: 1、通過對詩歌的反復誦讀,培養學生提高對語言美的感知能力; 2、通過品味詩歌的意境美、韻律美、以提高學生審美情趣和創造美的能力。掌握詩人在詩中表達的感情。 一、整體感知: 《行路難》是一首交織著憂郁和樂觀自信的抒情歌曲,主旋律始終是昂揚激越的。...
一、助學資料: 作者簡介:鮑照(?~466),南朝宋文學家。字明遠。本籍東海(治所在今山東郯城);一說上黨(今屬山西)可能是指東海鮑氏的祖籍。他的青少年時代,大約是在京口(今江蘇鎮江)一帶度過的。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鮑照20多歲時,為了?..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并熟練地背誦這五首詩歌。 2.品味語言,體味詩歌的情味,領悟詩歌的意境。 3.培養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能力。 學習重難點: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韻味。 學習過程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給下列...
《行路難》教學設計 作者: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暗天。 閑來垂釣坐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一、 寫作背景: 唐玄宗天寶年間...
學習目標:1、運用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方法,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2、分析文中“比興”的用法和作用,理解詩中渲染愁緒的用意。 一、作者簡介 鮑照(約415-470),字明遠,南朝宋文學家。鮑照出身寒微,自稱“家世貧賤”,是“負鍤下農”(《謝秣陵令表》)。二十多歲時,在臨川王劉義慶門下?..
擬行路難 教學目標: 1、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2、能分析文中“比興”的用法和作用 3、引導學生認識懷才不遇者的不幸,珍惜人盡其才的大好時代 教學重點:對詩歌的反...
行路難 學習目標: 1、通過對詩歌的反復誦讀,培養學生提高對語言美的感知能力; 2、通過品味詩歌的意境美、韻律美、以提高學生審美情趣和創造美的能力。掌握詩人在詩中表達的感情學習重點難點: 1、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誦全詩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 一、了解詩?..
一、教學目的 1.通過對詩歌景物的分析,學習“融情入景、因情造景”的寫法。 2.通過對詩歌意象的分析,感受詩歌營造的意境和傳達出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詩歌情景關系上的特點。 2.難點:通過意象營造意境,表達情感的寫法。 三、教學步驟: 一、導入 湘夫...
董淑璦 課題:古詩詞復習---九年級下冊 復備欄 復習目標: 1.背誦、默寫詩詞名句。 2.把握詩詞內容,理解作者感情,鑒賞詩詞中的名句及藝術手法等。 復習過程: 一飲酒 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一、 教學目標。 1、 通過自主研討,理解詩人懷才不遇的情懷,體會詩人悲憤中不乏豪邁,失意中仍懷希望的思想境界。 2、 通過反復誦讀,做到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全詩。 3、 通過學習,提高學生的古詩鑒賞能力。 二、 教學重點:目標1、2 三、 教學難點:目標2 四、 教學方法:自主合作?..
高二語文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學案(3) 組題:康建英時間:3月5日 《擬行路難》(其四)與《蜀相》 學習目標 1、分析《擬行路難》的思想內容,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過程。 2、分析《擬行路難》中“比興”的用法和作用,理解詩中渲染愁緒的用意。&nb...
整體感知 詩歌涉及到的主要人物形象有幾個?抒情主人公是誰? 湘君和湘夫人,這首詩題目雖然是《湘夫人》,但詩中的抒情主人公卻是湘君。 詩歌講述的是一個什么樣的故事? 湘君和湘夫人的神戀故事,是由一次約會在時間上的誤差而引出的悲劇。 3、這個?..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和寫作背景,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人的情感。 2.通過朗讀,展開聯想與想象,品味詩歌的意境美與情感美。激發學生對詩歌的興趣。 3. 朗誦、背誦。 教學重點: 理解詩歌的內容,感受詩歌的意境美和情感美。激發學生對詩歌的熱愛。 ...
擬行路難 【教學目標】 1、理清詩歌的層次,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過程。 2、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引導學生認識懷才不遇者的不幸。 3、能分析文中“比興”的用法和作用,理解詩中渲染愁緒的用意。 4、學習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詩歌鑒賞方法,提高詩歌鑒賞的能力。 5...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培養鑒賞古詩的能力。2.研讀品味,體悟詩的表現手法。3.反復閱讀,領會作者意志和情趣。4.了解五首詩的創作背景及不同的藝術風格 教學重難點1.整體把握和感悟詩的表現手法。2.語感的培養和詩歌表現手法的學習。 教學課時:4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飲酒》和...
課題 《擬行路難》(其四) 課堂類型 欣賞課 教 學 目 標 知識與技能 過程與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了解詩歌的內容。 能分析文中“比興”用法的作用,理解文中大副渲染愁緒的用意 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教學重點 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過程,把握文中對比和“比興”手法的運用 ...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詩歌的內容。 2、能力目標:能分析文中“比興”用法的作用 3、理解文中大副渲染愁緒的用意 4、情感目標:樹立正確的人生觀。&nb...
擬行路難(其四)鮑照 教學要點 1、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2、學習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詩歌鑒賞方法,提高詩歌鑒賞的能力。 3、學會比較閱讀,積累一定量的詩歌,能分析文中“比興”的用法和作用。 教學重點難點 1、 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過程,把?..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并熟練背誦五首詩歌。 2.品味語言,體味詩歌的情味,領悟詩歌的意境。 3.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和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 熟讀并背誦詩歌。 2. 品味語言,體味詩歌內涵。 課時安排: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
教學目標: 1、 了解詩歌的內容。 2、 能分析文中“比興”用法的作用,理解詩中渲染愁緒的用意。 3、 理清詩歌的層次,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過程。 4、 學習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詩歌鑒賞方法,提高詩歌鑒賞的能力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1、 作者簡介 ...
江藍雨虹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了解詩歌的內容。 2.能力目標: 能分析文中“比興”用法的作用,理解詩中渲染愁緒的用意。 3.情感目標 :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過程。 2、把握文中對比和“比興”手法的運用。 3、理清詩歌的層次,體會作?..
《飲酒》、《行路難》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詩歌的創作背景和藝術風格。 2、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標: 1、品味詩句,感受詩歌的意境美,培養學生讀詩的情感。 2、了解詩歌情交融、理趣盎然的特點。 3、品味名句,積累名句,增加語言積累,豐富?..
一威尼斯商人 (英國莎士比亞) 一、教學目標: 1、了解《威尼斯商人》的故事梗概。 2、理清劇本的思路,把握情節的發展脈絡。 3、把握人物關系。 4、培養鑒賞戲劇能力。 二、教學難重點: 重點:把握戲劇沖突,理解戲劇情節在戲劇構成中的地位和作用...
行路難教學實錄 一、導入 在大唐盛世,有一位詩人他豪情滿懷,詩酒仗劍走江湖。他才華橫溢,滿懷經世治國之志。在道士吳均的推薦下,...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2、學會詩歌鑒賞的一般步驟 能力目標: 1、學習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詩歌鑒賞方法,提高詩歌鑒賞的能力 2、學會比較閱讀,積累一定量的詩歌 3、能分析文中“比興”的用法和作用 情感目標: 1、引導學生認識?..
《行路難》《送友人》《月下獨酌》1 教學目標 1、運用多種誦讀方法,理解詩歌內容,培養良好的誦讀習慣,并積累重點文言詞語及詩歌中的名句。 2、以誦讀促思考,通過反復吟誦品味詩歌的意境,感悟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行路難》 1、詩人復雜變化、激蕩起伏的情感及樂?..
《詩詞五首》 教學目的: 1.通過朗讀、感悟,把握作品的意旨,在整體感悟基礎上推敲品味詩歌的語言,領會詩歌的韻律美和意境美。 2.培養古代詩詞的閱讀、鑒賞能力,在誦讀中陶冶情操,受到啟迪。 3.背誦積累一些古代...
《行路難(其一)》魔鬼教案 教師:安徽省無為縣愛國初中李壯志又名:耍酷大師 教學目的要求: 1、 把握詩意,體會意境,感受詩人對理想的執著追求; 2、 通過改寫練習,提高習作能力; 3、 激發藝術想象,增強學生對詩歌本身的藝術美的感悟。 重...
金華 ◎ 總體構思 這篇課文集錄的五首古代詩詞,作者涉及唐宋明三代,風格各不相同,表現手法多種多樣,語言生動優美,意境深邃悠遠。從不同角度表述了作者的心志,抒發了人生情懷。課文綜合運用多種修辭,引用的典故較多,音韻鏗鏘有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宜立足于引導學生朗讀、感悟,把握作品的意?..
曹潤芳 教學目的 學習這首古詩,理解詩人懷才不遇的情懷,體會詩人悲憤中不乏豪邁,失意中仍懷希望的思想境界。 提高鑒賞古詩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背誦默寫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1解題 《行路難》古代樂府《雜曲歌辭》。722年詩人應昭入京,供奉翰?..
小草 一、預習《行路難》 二、正課 1.朗讀《行路難》。 2.作者簡介。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年輕時即漫游全國各地,曾經至長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讒去職。晚年漂泊東南一帶,最后病死于當涂。其詩多強烈抨擊當時的黑暗現實,深切關懷時局安危,熱愛祖國山河,同情...
譚敏 行路難 教學目標: 1、通過對詩歌的反復誦讀,培養學生提高對語言美的感知能力; 2、通過品味詩歌的意境美、韻律美、以提高學生審美情趣和創造美的能力。掌握詩人在詩中表達的感情。 一、整體感知: 《行路難》是一首交織著憂郁和樂觀自信的抒情歌曲,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