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培東 《語文學習》2017.3 歷代名家評論《始得西山宴游記》,多著意“始得”二字,可知它對文章的重要性。確實,這篇游記既然寫游西山的經過,加之游西山的時候還飲酒取樂,那為什么不像一般作者那樣,起一個叫《游西山記》或者《宴游西山記》這樣的題目呢?“始得”,定有奧妙。柳宗元緊扣“始得”結構全文,老?..
相看兩不厭,暫得一時歡 浙江長興中學 梁磊 梳理整篇內容,學生已初步感知柳宗元漫步西山,心凝形釋,暫得歡顏。此時劈空一問:“為什么單單是西山,而不是‘永州之山水有異態者’令柳宗元怦然心動,心懷釋然呢?” 生:因為西山特立,不與培塿為類,與別的山不同,氣質更獨特卓立。 ?..
肖培東 《語文學習》2017年第3期《始得西山宴游記》鏡頭讀罷,最深刻的感受是幾乎都是從解讀從文意上探求新角度,而立足在“言”的基礎上,通過對文言字詞等的把握逐步推進到對文章內容的發掘的少之又少。文學是語言的藝術,文學鑒賞離不開對語言的分析,咬文嚼字方能含英咀華。只有注意積累文言詞語,注意各種語?..
蘇教版語文必修一《始得西山宴游記》教學案例 執教: 肖培東 點評: 鄧彤 教學背景:2013年9月24日,浙江省湖州市第二中學。 (課前學生自由朗讀) 一、題目能不能改成“西山宴游記”? 師:文章有幾個較難讀的詞,注釋里標有拼音的我們一起讀一下,讀的時候也看看它的意思。來,一起跟老師讀...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在比照與映襯中寫景的特點; 2、體會本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藝術特色; 3、了解“為”“窮”的不同用法。 教學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齊聲背誦柳宗元《江雪》一詩,體會詩歌意境及作者情感。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
【一】、教學目的: 1.了解作者被貶永州寄情山水聊以忘憂的情懷。 2.理解課文在比照與映襯中寫景的特點。 【二】重點難點: 體味課文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韓如潮,柳如泉,歐如瀾,蘇如海”。柳宗元,他的文風沒有其他三人的大...
一、學習目標 1、體會作者被貶永州后寄情山水聊以忘憂的情懷。 2、在誦讀中,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二、背景資料 1、柳宗元,字子厚,世稱柳河東,也稱柳柳州。在文學上與韓愈一起倡導...
《赤壁賦》 一、教學目標 1、掌握文中重點的實詞、虛詞和特殊句式。 2、體驗蘇軾如何在逆境困苦中運用理性思辯使自己走出悲情,從而感受蘇軾樂觀曠達的情懷。 3、感悟文中蘊含的人生哲理。 二、預習: 1、了解作者與“賦”的有關知識{見導學練p70} 2、注音: 舉酒屬(&nb...
教學目的1.理解作者被貶永州后寄情山水聊以忘憂的情懷。2.理解課文在比照與映襯中寫景的特點。教學重難點:重點:在誦讀中,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難點:體會作者在山水游記中寄托的寄情山?..
【教學目的】: 1.理解作者被貶永州后寄情山水聊以忘憂的情懷。 2.理解課文在比照與映襯中寫景的特點。 【教學重、難點】: 1.重點:在誦讀中,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2.難點:體會作者在山水游記中寄托的寄情山水聊以忘憂的情懷。 【教學時數】:&...
畫樓畔昨夜風 一、讀文本,通字詞、明層次 聽老師范讀課文,給生字詞注音,并思考兩段文字分別寫了哪里的宴游? 山水游記是柳文中最為膾炙人口的作品,它繼承了《水經注》的傳統而有所發展,不僅用凝練的文筆、精華的語言描繪南國美好風物,并且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不幸遭遇、怨憤抑郁的心情融注其間,文筆...
[學習目標] 一、知識和能力 1、理解課文運用比照與映襯寫景的藝術手法。 2、體會本文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藝術特色。 3、掌握文言實詞和虛詞意義及用法,翻譯全文。 4.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并默寫全文。 二、德育滲透目標 1、理解作者在被貶永州后寄情山水聊以忘憂的曠達情懷 2...
始得西山宴游記 教學目的 1.學習本文在比照與映襯中寫景的特點。 2.體會本文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藝術特色。 3.了解“為”、“窮”的不同用法。 教學時數:3課時 教學過程 1.作者簡介。 柳宗元的山水游記對后世游記散文?..
《始得西山宴游記》教案9 教學目的: 1.積累文言詞匯。 2.了解作者被貶永州寄情山水聊以忘憂的情懷。 3.理解課文在比照與映襯中寫景的特點。 重點難點: 1.重點: (1)積累文言詞匯。 (2)體會課文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 2.難點:學會翻譯文言文。&nb...
始得西山宴游記教案 孫俊 教學目的 1.學習本文在比照與映襯中寫景的特點。 2.體會本文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藝術特色。 3.了解“為”、“窮”的不同用法。 教學重難點 1.學習在比照與映襯中寫景的特點。 2.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
第四板塊--像山那樣思考--感悟自然:《始得西山宴游記》 教學目的: 1. 學習本文在比照與映襯中寫景的特點。 2. 體會本文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藝術特色。 3. 了解“為”、“窮”的不同用法。 重點難點: 1. 疏通文意,積累文言語匯。 2. 背誦全文。 3. 內容理解與寫法分析?..
《始得西山宴游記》教案 〖作者/會員名〗扶搖仙子1234 《始得西山宴游記》 教學目的 1.學習本文在比照與映襯中寫景的特點。 2.體會本文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藝術特色。 3.用比較的方式理解部分實詞的古今異義及一詞多義現象。。 教學重難點 1.學習...
始得西山宴游記 專題規劃: &nb...
始得西山宴游記 南京師大附中倪峰 【教學目標】 l。引導學生了解作者的處境,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2.引導學生體會作品獨特的韻味,品味其語言特色。 3.通過文本研習領會作品體現出的人與自然的關聯...
始得西山宴游記 備課人董志霞 教學目的 1.用比較的方式理解部分實詞的古今異義及一詞多義現象. 2.學習本文在比照與映襯中寫景的特點. 3.通過與《小石潭記》的比較閱讀,加深對柳宗元山水游記特征的掌握. 教學重點 1.用比較的方式理解部分實詞的古今異義及一詞多?..
始得西山宴游記 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理解文中的難詞難句。用比較的方式理解部分實詞的古今異義,用文白對照的方式把握某些句子的意思。 2.正確理解“其”“則”“未始”等文言虛詞,在朗讀中體會“之”“也”“而”“乎”等虛詞的作用。積累文言詞匯。 過程與方法 1.學習本文在比照與映襯中...
:《始得西山宴游記》 教學目的: 1.學習本文在比照與映襯中寫景的特點。 2.體會本文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藝術特色。 3.了解“為”、“窮”的不同用法。 重點難點: 1.疏通文意,積累文言語匯。 2.&...
始得西山宴游記 江蘇省如東高級中學張勇 教學目的 1.理解作者被貶永州后寄情山水聊以忘憂的情懷。 2.理解課文在比照與映襯中寫景的特點。 教學重難點: 重點:在誦讀中,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
始得西山宴游記 柳宗元 【教學目的】 1.學習本文在比照與映襯中寫景的特點。 2.體會本文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藝術特色。 3.了解“為”、“窮”的不同用法。 【教學重難點】 1.學習在比照與映襯中寫景的特點。 2.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始得西山宴游記教案 教學目的 1.學習本文在比照與映襯中寫景的特點。 2.體會本文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藝術特色。 3.了解“為”、“窮”的不同用法。 教學重難點 1.學習在比照與映襯中寫景的特點。 2.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
《始得西山宴游記》教案 教學目的 1.理解作者被貶永州后寄情山水聊以忘憂的情懷。 2.理解課文在比照與映襯中寫景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作者簡介。 柳宗元(73-819),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省永濟)人,人稱“柳河東”。晚年貶為柳州(今廣西柳州)刺?..
《始得西山宴游記》教案 教學目標:1、通讀課文,理解文意。 2、了解作者,理解作者寫作時的情感。 教學重點:讀誦與理解相結合。理解作者在文中所流露的情緒和感情。 教學難點:兩段文字之間內在的聯系及西山對作者心理上所產生的巨大沖擊。 教學用具:錄音機,多媒體。 教學方法:自?..
始得西山宴游記 柳宗元 學習重點:1、了解作者寫作背景及意圖 2、概寫與特寫相結合的寫法 3、采用比照和映襯的手法描寫景物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語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世稱“柳河東”,官至柳州刺史,也稱柳“柳柳州...
《始得西山宴游記》教案(一) 一、目標: 1、 體會柳宗元滯留永州時的一次心靈苦旅,從“恒惴栗”而麻木于山水到“心凝神釋,與萬化冥合”的天人合一境界,精神上的自救。 2、 了解西山特點和她在柳宗元心中的位置及作用。 二、過程: 1、導入:今天非常榮幸和大家一起來學習第五板塊“像山一樣?..
《始得西山宴游記》教案 [教學目的] 1.學習本文在比照與映襯中寫景的特點。 2.體會本文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藝術特色。 &n...
lihaiqing 課時 2課時 日期 教 學 內 容 教學目的:1.解作者被貶永州后寄情山水聊以忘憂的情懷 2.理解課文在比照與映襯中寫景的特點。 3.積累文言詞匯。 4.學會翻譯文言文。 重點難點:1.重點: (1)體會課文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 (2)積累文言詞匯。 ...
劉紹普 初中語文第五冊教材,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觀點,充分顯示了語文的特性,是一種文化的載體。為完成好這學期的教學任務,全面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素質,特制訂如下計劃。 一、培養目標: 在聯系生活的基礎上,能有序地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增減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發展...
姓名:木木電子郵箱:hui124990@sina.com 教學目的:1.用比較的方式理解部分實詞的古今異義及一詞多義現象. 2.學習本文在比照與映襯中寫景的特點.  ...
安東寧 [教學目的] 1.學習本文在比照與映襯中寫景的特點。 2.體會本文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藝術特色。 3.了解“為”、“窮”的不同用法。 [教學重難點] 1.學習在比照與映襯中寫景的特點。 2.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設想] ...
安東寧 一、課文悟讀 讀柳宗元的山水游記,很容易被那奇麗秀美的山水風光所陶醉,仿佛和作者一起消融在那邈遠無限的景色之中,正如文中所說“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可以說,柳宗元在永州十年間是他一生中最郁悶痛苦的時期,他多么希望自己能游遍永州的青山秀水,使自己沉醉于那高山、深林、回溪、幽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