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得西山宴游記
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理解文中的難詞難句。用比較的方式理解部分實詞的古今異義,用文白對照的方式把握某些句子的意思。
2.正確理解“其”“則”“未始”等文言虛詞,在朗讀中體會“之”“也”“而”“乎”等虛詞的作用。積累文言詞匯。
過程與方法
1.學習本文在比照與映襯中寫景的特點,把握文章的精巧構思。
2.體會本文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藝術特色。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感悟古人遣詞造句之美,想像作家筆下山水之美,進而陶冶情操,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練就一雙善于以自然學物中發現美的眼睛。
2.理解作者被貶永州后寄情山水聊以忘憂的情懷,把握作者的精神風貌。
教學重點:體會本文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藝術特色。
教學難點:通過背景知識的介紹結合課文分析體會作者遭受挫折卻不甘沉淪的人格之美。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導入
人生是一杯酒,對于中國古代文人來說,固然有春風得意馬蹄急的幸運兒品嘗到了其美味,但更多的是一代又一代失意的文人品嘗著苦澀,他們懷才不遇,抱負難展,有的郁郁寡歡,有的寄情山水,或抑郁、或灑脫、或大氣……我們剛剛學習過《赤壁賦》,了解到蘇軾是其中的一位,今天我們再來領略一下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的精神情懷吧。
二、作者簡介
柳宗元,唐代文學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河東人.世稱“柳河東”.又官至柳州刺史,也稱“柳柳州”.柳宗元的山水游記對后世游記散文的發展有重大影響,柳宗元在被貶永州十年間,遍游佳山秀水,借以排遣心中的愁悶,并創作了一系列山水游記,其中尤為人們傳誦的是《永州八記》, 即《始得西山宴游記》、《鈷鉧潭記》、《鈷鉧潭西小丘記》、《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記》.初中我們已經學習了其中之一的《小石潭記》,今天將一起學習其中的第一篇。
三. 解題.
“始得”,初識,初游.暗含了初次遭遇西山,透露出偶然而又驚喜的心情。“宴游”,宴飲游樂. “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主要是記載事物,并通過記事、記物,寫景、記人來抒發作者的感情或見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四、 疏通課文.
1. 學生朗讀,讀準字音,停頓,節奏。
2.同桌合作,參照工具書及課下注釋疏通全文大意。
3.圈畫疑難詞句,并質疑。
4.集體解疑,教師點撥。
5.翻譯全文。
詞語小結
A、古今異義
累積(古義)重疊,積壓 攢蹙~ (今義)積累
然后(古義)這樣以后 ~知吾向之未始游。(今義)轉折連詞
于是(古義)從此,從這時 游~乎始。(今義)遞進連詞
更(古義)更換交替 醉則~相枕以臥。(今義)更加
披(古義)撥 到則~草而坐。(今義)覆蓋在肩背上。
就(古義)接近,頹然~醉(今義)就是。
向(古義)從前 然后知吾~之未始游。(今義)朝。
志(古義)記 故為之文以~。(今義)志氣,志向。
是(古義)代詞,這 ~歲元和四年也。(今義)判斷動詞。
B、一詞多義
異 :認為……奇異 始指~之
獨特 以為凡是州之山有~態者
特 :特別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
超出一般 然后知是山之~立
為 :成為 自余~ 僇 人
為(表目的)故~之文以志
C、通假字
自余為僇人(“僇”通“戮”,遭到貶謫)
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趣”同“趨”,往,赴)
五、具體研習,%
本教案轉載自蘇教版高中語文教學網:http//:www.oldq.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