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目標: 1、能說出文章的中心論點。 2、正確地看待寬容,學會用寬容對待別人。 3、學習文章以講道理為主的論證方法,并能圍繞論點舉出有關的事例。 學習重點: 1、把握本文思路嚴謹、結構緊湊的寫法。 2、精讀第二段,提倡互諒、互讓、互敬、互愛的寬容精神。&nb...
教學目標: 1.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作者的思想觀點,明確文章的中心。 2.理解“無知山谷”、“知識的小溪”等事物的象征意義,理解故事中“先驅者”、“守舊老人”“無知的人們”三種形象的典型意義。 3.理解“寬容”的深刻含義,培養寬容精神。 教學重點: 1.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作者的思想觀點,明確文?..
教學目標 1.體會本篇寓言的獨特寫法,把握作者寓于故事中的道理。 2.訓練學生對文中抽象內容的闡發能力和對含蓄內容的理解能力。 3.培養學生對關鍵句子的理解能力。 教學重點 1.把握內容,理清思路,理解作者的思想觀點,明確文章的中心。 2.學習敢于懷疑、勇于創新的先驅者精神。 教學?..
年級八年級課型:自讀課課時:1課時執筆:韓云生 審核:備課組時間:2013-3-21學生班級:姓名:&nbs...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明確文章的中心論點,并知道怎么樣才能做到寬容。 理解寬容與批評的統一關系。 2、過程與方法 搜集有關“寬容”的經典語句、...
找一找:下面作文片斷在運用事例材料證明論點時存在哪些問題? 寬容是一種美德。生活中別人的寬容讓我們感到溫暖。 一位女士不小心摔倒在一家鋪著漂亮的木地板的商店里,她手中的奶油蛋糕弄臟了漂亮的地板,她歉意地向老板笑笑,不料老板卻說:“真對不起,我代表我們的地板向您致歉,它太喜歡吃您的蛋糕了!...
一、教學目標 ⒈知識與技能 明確文章的中心論點,并知道怎么樣才能做到寬容。 理解寬容與批評的統一關系。 ⒉過程與方法 搜集有關“寬容”的經典語句、格言;設置關于寬容事例的具體情境,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呈現對"寬容"的思考,為...
教材分析: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定初中學生能夠閱讀和寫作淺顯的議論文。《多一些寬容》是蘇教版八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本單元是議論文單元,這是本單元的最后一課。通過自主學習,學生可以對本單元所學知識做一個小結,加深對議論文知識的掌握。就本課來說,教學目標應包括議論文語言、結構、論證方法的學習?..
課前預習 字音 Héxiéhuòdájingyìrónghuà 和諧 ...
陜西省佛坪縣中學王寶杰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明確選擇論據的原則,要求學生能圍繞話題選擇合適的事例論據。 過程與方法: 2、學習根據論點概括和剪裁事例材料,為證明論點服務。 3、盡量多接觸社會,盡力多閱讀課外書,盡可能地開拓自己的視野,儲備豐?..
編寫:王戰軍 【學習目標】 1.明確選擇論據的原則,要求學生能圍繞話題選擇合適的事例論據。 2.學習根據論點概括?..
一、學習目標 1、理解文中體現的作者的思想。 2、培養對新思想、新事物寬容的精神。 二、學具:多媒體 三、學習時數:1課時 四、學習步驟 (一) 導入新課 法國大作家雨果說: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這段名言告訴我們什么做人的道?..
一、 教學目的與要求 明確選擇論據的原則,要求學生能圍繞話題選擇合適的事例論據。 學習根據論點概括和剪裁事例材料,為證明論點服務。 注意事例與論點之間的聯系,掌握各種方法分析使用事例論據。 明確組合事例論據的意義,了解組合事例論據的方法。 二、 教學重點 學習圍繞論點概括和剪裁...
《寬容》序言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育目標 1、學習在寫作中運用豐富的想象、聯想構造情節,表現主題的寫作方法。 2、掌握寓言虛擬情節,富有深意的特點,從而體會本文主題。 3、掌握一般序言...
《多一些寬容》教案 學習目標: 1、在分析課文的基礎上提高語言概括能力。 2、學習用事實來證明觀點,使文章更有說服力。 3、理解寬容的涵義,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學習過程: 學習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導入: (播放“彌勒佛”圖片和“慈禧”圖片)畫面上的這個人物大家?..
課時計劃(備課時間2005年12月8日第15周)第1課時(總第65課時) 課題 教學目的 重點 難點 教法和手段 《寬容》序言 理解“無知山谷”、“知識的小溪”等事物的象征意義。 把握與評價故事中的哲理。 在整體感知全文內涵的基礎上,把握故事蘊含的哲理。 講讀式 啟發式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
多一些寬容 一學時 一、學習目標: 1.學習文章嚴謹的結構,有力的說理方法; 2、理解文章闡述了人與人之間寬容的重要,提倡在黨性原則和社會主義道德規范的基礎上互相理解和支持。 3.人的高貴在于靈魂,提倡人們在生活中保持純正的精神追求。 二、學習重點、難點 ...
魯發福 房龍 執教人:宜城市實驗中學 魯發福 教學目標 1、理解“無知山谷”“知識小溪”等事物的象征意義,理解“先驅者”、“守 舊老人”、“無知人們”三種形象的典型意義; 2、明確主旨,把握和評價故事中蘊含的哲理; 3、人格培養:培養學生對新事...
教學目標: 1、訓練學生判斷并選擇論據的能力 2、培養學生正確使用論據的習慣,提高學生作文的能力 3、使學生認識到寬容的可貴,培養學生寬容大度的心理品質,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教學內容剖析: (一)地位和作用:本課是第三冊語文“表達交流”中的內容,屬于議論文寫作...
學會寬容學習選擇和使用論據 【習作目標】 ⒈發掘現有的生活積累,開掘材料的不同意義,學會選擇和使用新穎而最具有說服力的論據。 ⒉盡量多接觸社會,盡力多閱讀課外書,盡可能地開拓自己的視野,儲備豐厚的寫作資源。 ⒊養成客觀理智?..
8、《多一些寬容》 教學目的 1、學習文章嚴謹的思路,緊湊的結構。 2、理解文章闡述了人與人之間寬容的重要,提倡在黨性原則和社會主義道德規范的基礎上互相理解和支持。 教學重點、難點 1、對寬容和批評統一關系的理解。 2、理解文章以講道理為主的論證方法。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
學習目標: 1.課文學習就是一種閱讀,引導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閱讀體驗和感悟文本。 2.重視整體閱讀,引導學生深入淺出地把握作品的深刻內蘊,認識真正的“寬容”。 教學時數:一課時 授課班級:高中部高一(2)班 授課人:石建柱 授課時間:2003年11月22日(星期六)上午第二節(見通知)。 ...
設計理念: 本課處于議論文單元,是一篇自讀課文,且是議論文單元的最后一課,剛好可以對本單元所學知識做一個小結,同時反饋學生對議論文知識的掌握情況。 在教學設計上,先讓學生運用所學過的議論文知識解讀文本,理清文章的論證思路,引導學生思考論述層次間的關系,在此基礎上歸納小結議論文的知識要點。...
安徽省懷遠縣常墳中學 程超 【教學目標】 1、在整體感知全文內涵的基礎上,理清文章思路,明確全文主旨。 2、在教師點撥下,學生能對課文思想內容進行適當的闡發、評價、質疑,理解“無知山谷”、“知識的小溪”等事物的象征意義,理解故事中“先驅者”、“守舊老人”、“無知的人們”三種形?..
自讀要求 1.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能快速從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理清思路,理解作者思想、觀點,明確課文中心意思。 2.在教師的指導下對課文內容進行一定的闡發、評價和質疑,并能理解故事中“無知山谷”、“知識的小溪”的象征意義和“守舊老人”這兩個形象的典型意義。 學習重點 1.指導學生琢磨、領悟課文...
房龍 教學目的: 1.分析評價本文反傳統變革思想。 2.分析評價本文獨特的寫作方法。 3.借鑒本文的語言和表達技巧。 學習重點:分析評價本文的思想內容。 教學難點:分析評價本文寓言式寫法。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方法:自讀討論法。 一.解題: 序言,說明書籍或著作?..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進一步學會寬容。 二.使學生學會辯證地看問題。 教學時間:兩教時 三.教學過程: 材料一、有人騎一匹國馬(指平時養于民間,戰時由國家征用的馬),另一人騎一匹駿馬,兩人一路同行。駿馬咬傷了國馬的脖頸,國馬血流如注,但若無其事,行走自如。后來駿馬回到家中,草?..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學習“序言”文體知識,理解本篇序言的獨創特點。 2、理解文中的象征意義和“先驅者”與“守舊老人”這兩個形象的典型意義。 3、體會作者寓于故事中的哲理,學習思維的深刻性。 能力目標: 1、學習作者豐富的想象力和聯想力,把握作者寓于故事中的哲理。 ...
《寬容》序言 教學目的 -、把握文章大意,聯系人類社會的發展史,充分理解寬容的內容。 二、深入思考文中為什么不能夠“寬容”的原因?品味、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分析文體的特點,注重寫作文體的創新。 教學設想 本文是--篇自讀課文,且又是一篇序言.在講瀆這篇課文時,充分體現它自讀課?..
劉匯 【教學目標】 1.學習“序言”文體知識。 2.理解文章的象征意義和“先驅者”與“守舊老人”形象的典型意義。 3.學習作者豐富的想象力和聯想力,把握寓于故事中的哲理。 4.理解思想自由、寬容精神是歷史進步和社會發展的必要條件。 5.學習敢于懷疑...
《〈寬容〉序言》教案 樹德中學楊小全 教學目標: 1、 教會學生概括信息、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2、 了解本文是如何體現房龍寬容思想的。 3、 進一步了解房龍寬容思想,培養學生要有寬容之心。 教學重點: 1、 學生怎樣把握本文幾個概念的象征意義(概括能力的培養)。 2、 本...
《寬容》序言教學課例 一、教學設計 一、 新教材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要求 高中語文新大綱中明確規定,高中語文教學要讓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基本方法,養成自學語文的習慣”,“為繼續學習和終身發展打好基礎”,提出了“以閱讀教學為龍頭帶動整個語文教育是一個標本兼治的通途”,“要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讓...
多一些寬容 教學目標 一、嚴謹的思路,緊湊的結構。 二、透徹的分析,辯證的說理。 三、提倡人與人之間的?..
《紀念白求恩》《敬業與樂業》《多一些寬容》等教案 紀念白求恩 教學目的 1.學習白求恩共產主義精神。 2.學會歸納各段內容要點。 3.學習對比手法,理解其作用。 重點:學會歸納各段內容要點。 難點:學習對比手法,理解其作用。 ...
《〈寬容〉序言》 【自讀導言】 自讀要求 1.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能快速從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理清思路,理解作者思想、觀點,明確課文中心意思。 2.在教師指導下能對課文內容進行一定的闡發、評價和質疑,并能理解故事中"無知山谷""知識的小溪"的象征意義和"先驅者""守舊老人"這兩個形象的典型意?..
●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能力 1.理解文中事物和人物象征意義,把握和評價故事中蘊含的哲理。 2.掌握本文虛擬情節,富有深意的特點。 二、過程和方法 誦讀、感悟、討論、鑒賞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理解“寬容”的深刻含義,培養寬容精神。 ●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把...
張君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誦讀課文,把握和評價故事中蘊含的哲理; 3.誦讀課文,品味文章含蓄雋永的語言; 4.通過歸納、總結,理解“無知山谷”、“知識的小溪”等事物的象征意義;理解故事中“先驅者”、“守舊老人”、“無知的人們”三種形...
王寶安 學習目標: 1.合作交流中把握作者的觀點。 2.了解課文嚴謹的思路和緊湊的結構。 3.同桌合作體會課文透徹的分析和辨證的說理。 學習時數: 一課時 學習設計: 一、導語設計 講述有關寬容的故事《“絕纓”之會》以導入...
教學目的 1、學習文章嚴謹的思路,緊湊的結構。 2、理解文章闡述了人與人之間寬容的重要,提倡在黨性原則和社會主義道德規范的基礎上互相理解和支持。 教學重點、難點 1、對寬容和批評統一關系的理解。 2、理解文章以講道理為主的論證方法。 教學課時:一課時 ...
農墾總局九三分局第一中學 朱漢春 2003年11月4日 ...
祝暢紅 學習目標:提倡人與人之間高尚的人格修養--寬容,學會寬容待人,能夠運用所學到的知識勸說他人。 課堂學習: 第一塊: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備注 1 創設情境:你認為寬容在人的社會生活中具有怎樣重要的意義? 通讀文章,在書中圈點勾畫。...
zhuzhu 一、教學目標: 1、了解寬容的重大意義,明確怎樣才能建立純潔的人際關系。 2、學習文章以講道理為主的論證方法,并能圍繞論點舉出有關的事例。 3、正確地看待寬容,學會用寬容的心態對待別人。 二、教學過程: 1、導入:同學們,在你們所見過的?..
李萍 教學目標: 1.領會寬容的意義。 2.培養透徹分析、辯證說理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由學生上演因同學撞掉東西而爭吵的場面。引入:我們生活在同一間教室里,總要與他人相處。所以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十分重要。在與他人相處應:多一些寬容 ...
黃淑觀 導入: 歷史學家曹聚仁在《我與我的世界》中回憶他看到的一本書時的情景說:“那天下午,我發癡似的,把這部史話讀下去,車來了,在車上讀,到了家中,把晚飯吞下去,就靠在床上讀,一直讀到天明,走馬觀花地總算看完了。”他還說:“這五十年中,總是看了又看,除了《儒林外史》《紅樓夢》,沒...
lqsh 郭安鳳 教學目標 1.學習文章嚴謹的思路,緊湊的結構。 2.理解文章闡述了人與人之間寬容的重要,提倡在黨性原則和社會主義道德規范的基礎上互相理解和支持。 教學重點、難點 1.對寬容和批評統一關系的理解。 ...
鄭月明 教與學目標: 1、 掌握寓言故事內容,理解寓言人物形象寓意。 2、 多角度分析理解本文思想主題,培養學生寬容精神,增強學生創新意識。 教學與重點、難點: 1、 理解寓言故事寓意,把握“寬容”精神內涵。(重點) 2、 結合歷史及現實生活多角度分析提...
烏蘭浩特市第四中學侯朝暉 教學目標: 1.聯系人類的演進,理解、寬容新事物; 2.把握故事的哲理,學習思維的深刻性; 3.理解文體的特點,探求事物的象征意義。 教學重點 ①試分析作者刻畫的類型形象; ②試概要故事反映的歷史規律; ③試評析先驅悲劇的社會根源。 教學過程: ...
烏蘭浩特市第四中學侯朝暉 教學目標: 1.聯系人類的演進,理解、寬容新事物; 2.把握故事的哲理,學習思維的深刻性; 3.理解文體的特點,探求事物的象征意義。 教學重點 ①試分析作者刻畫的類型形象; ②試概要故事反映的歷史規律; ③試評析先?..
方以川 本課例遵循“開放性四步驟立體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是我校“立體教學”研究小組的 一堂研究性公開課,時間屬第二課時。 第一步驟:導讀質疑 師:上一堂課通過我們的反復閱讀和共同學習,同學們理解了...
福建福州二中董舒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 理解本序言的獨特寫法。 2、 理解文中的象征意義和“先驅者”與“守舊老人”這兩個形象的典型意義。 能力目標 1、 學習作者豐富的想象力和聯想力,把握作者寓于故事中的哲理。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