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縣第二中學馮佰珍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充滿感情的朗讀詩歌,準確地把握詩歌感情的發展變化,并學會作者運用鮮明的意象表達情感的寫法。 2.過程與方法:采用學生自讀、小組合作探究交流的方式,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提高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3.?..
一、教材內容分析 《鄉愁》是人教版語文九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一課,是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的作品,詩中表現的是許多文學作品共同的主題--鄉愁。《鄉愁》借助時空的變化來推進詩情的抒發,表現了詩人對祖國、對家鄉的深情思念。通過“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四個可感的意象將抽象的情感具體化,是一首游子...
1詩兩首 知識與技能 1.熟讀并背誦,把握詩歌的內在旋律與和諧節奏。 2.把握詩歌的意象,領會其象征意義。 過程與方法 1.品味詩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2.體會詩歌中優美的意境,感受涌動著的激情。 3.把握詩歌的主題。提高閱讀和鑒賞詩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學習現代詩的朗誦基本技巧,學會節奏、重音,有感情的朗誦。 過程與方法 運用品讀詩歌的已有知識,從多角度理解詩歌,以培養學生鑒 賞詩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作者強烈的思鄉、思國的感情,以及渴望統一的美好愿望。 教學重難點 重點&...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品味詩歌語言,體會詩人的情感。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欣賞詩歌的能力。 情感目標:使學生增強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重點】反復誦讀詩歌,體會詩人對祖國真摯的熱愛之情。 【教學難點】掌握鑒賞詩歌的基本方法。。 【教學方法】...
教學目標: 1.深情地朗誦詩歌并背誦。 2.把握詩歌的意象,領會詩歌深刻內涵。 3.體會詩人真摯的情感,把握詩歌的主題。 教學重點: 1.朗誦詩歌并背誦。 2.把握詩歌的意象,領會詩歌深刻內涵。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真摯的情感,把握詩歌的主題。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過程: ?..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詩歌,體會詩歌的音樂之韻和結構之美。 2.理解詩歌的意象,體會詩人對祖國的愛和那份思鄉情結。 3.鼓勵學生課前讀詩并查閱資料,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教學重點 1.理解詩人在詩文中運用的通俗易懂而又親切感人的形象。 2.通過朗讀品味詩歌中所蘊涵的...
仁化長江中學沈四蘭 知識目標: 1、反復朗誦,把握詩歌內在的旋律和節奏。 2、學習詩歌借助具體意象表現抽象感情的方法。 能力目標: 1、分析詩歌的意象,理解詩意由鄉愁到家國之思的升華。 2、引導學生對詩歌的美點進行賞析,逐步提高學生閱讀和鑒賞詩歌的能力。 情感目標: 體...
周至縣西寶中學王敏 教材分析: 《鄉愁》是人教版九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一篇詩歌,本單元所選的四首詩都是現代詩歌中的名家名篇,具有豐富的人文教育資源,余光中的《鄉愁》選擇了特定歷史時期的四個意象,表達了千萬游子的思鄉之情,表達了他們期望民族分裂局面早日結束,祖國統一大業盡快實現...
執教:王凱點評:徐道生 [實錄展播] 師:愛家鄉是愛國的情感基礎,思鄉與愛國是人類所共有的美好情感。因此,思鄉與愛國也是千百年來文人墨客詠嘆和歌頌的主題,面對這一常寫常新的主題,臺灣詩人余光中又是如何抒寫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鄉愁》。 師:學習這首詩,我們有兩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之前我們學習過一首馬致遠元曲小令《天凈沙秋思》。大家還記得嗎?(記得),能不能背誦給老師聽聽? 教師:好的,這首小令表達了游子什么樣的思想感情?(鄉愁) 教師:對,同學們,其實啊,故鄉,是每個離...
教學目標: 1、理解本詩深刻的主題,獨創的意象,精巧的構思和近趨完美的形式。 2、培養學生有感情的朗誦能力、品味語言的能力、自學探究能力及團結合作精神。 3、深刻理解作者的鄉關之思、懷親之情、及更為深沉的愛國情懷,將感情上升到激勵學生對祖國的熱愛,對祖國統一...
教學目標 1.學習自由體詩,了解詩的格調,理解藝術形象,欣賞詩中語言。 2.反復誦讀,找出詩中名句,旨在品味并積累。 3.通過欣賞詩歌,陶冶情操,凈化心靈,加深對祖國和家鄉的情感。 教學要求 學習本單元要注意誦讀和體味,抓住詩中飽含詩人情感的具體形象,深入領會詩歌的情感內涵與思想意蘊。 ...
學習目標:以誦讀為基礎,介紹幾種賞析,重在學生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重難點:對詩歌的理解 教學方法;誦讀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播放《鄉愁》朗讀錄音 二、作者介紹: 余光中:中國臺灣詩人。福建永春?..
學習目標: 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歌。 正確理解詩歌所表達的情感以及表達情感的方法。 學習過程: 一、板題、示標。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臺灣詩人余光中的一首詩《鄉愁》(板題)。 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是(投影顯示)。 二、第一次“先學?..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和朗讀,培養學生朗讀詩歌的能力。 2.培養學生品味詩歌的能力,并體會詩人內心的思鄉愛國情感。 3.學習詩歌中將抽象的情感寄托在具體意象上的寫法,體會其意蘊。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體會詩歌的藝術美,學習現代詩的朗誦基本技巧。...
作者及工作單位 張靜月 定興二中 ☆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朗誦是解讀詩歌的敲門磚,我們只有對詩歌進行反復誦讀,才能真正走進解讀詩歌的藝術殿堂。,正所謂:“熟讀百遍,其意自現。”誦讀可讓學生體會情感美,節奏美。在讀中引導學生發現、體會作者情感的變化,由家愁到國愁的升華。通?..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⑴品味詩歌語言,了解詩人的情感。 ⑵了解詩歌的寫作順序和感情線索。 2、過程與方法: ⑴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 ⑵反復誦讀,使學生掌握誦讀詩歌的要領和技巧。 ⑶提高學生欣賞詩歌的能力。3、情感態度價值觀價值: 體味?..
【目標明示】 1.熟讀并背誦,把握詩歌的意象,在誦讀中體會詩歌的思想情感。 2.朗讀訓練,規范學生誦讀過程中的語氣、語調和停頓。 【重點難點】 1.誦讀。理解詩歌意象,體會詩人真摯的情感。 2.感受詩歌中涌動著的激情,把握詩歌主題。 【學習方法】誦讀法。通過感情?..
課前熱身:閱讀材料,思考: 1、春運是世界上最大規模的人員流動。 2、贈臺大熊貓取名為“團團”和“圓圓”。 3、中國的傳統的節日中秋節和純潔是團員的節日。 4、中國自古就有許多關于思鄉的詩歌。 總結:...
一、說教材。 《鄉愁》是九年義務教材第三冊第四單元中的一篇自讀課文。本單元是一個新詩單元,要求學生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體會其中豐富的想象,優美的意境和詩人抒發的真摯感情,注意詩中運用的比喻、擬人、象征等表達方式,揣摩詩歌形象、含蓄、精練的語言。本詩是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
課前放音樂鄉愁四韻。 一、導語 師:在1972年的1月21如,詩人余光中于廈門街的舊居內,聽著那潺潺的冷雨,淅淅瀝瀝,淋淋漓漓,愁緒萬千,離開大陸已經二十多年了,不知何年何月能夠回去,思鄉之情噴涌而出,不能自己,僅用了20分鐘就吟唱出了一首讓無數人動容的詩歌--《鄉愁》。讓我們一起走如詩歌,...
【教學目標】 1、學習現代詩歌朗讀的基本技巧,學會有感情地朗讀。 2、感知《鄉愁》的意境和情感。 3、培養學生的聯想、想象思維和運用詩歌表達情感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在朗讀中感知《鄉愁》的意境和情感。 難點:培養學生聯想、想象思維和運用詩歌來表達情感的能力。 【教學模...
《鄉愁》教案 教材分析: 本課是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九年級第一單元第二課,本單元是一個新詩單元,這一組詩都具有抒情性強,形象鮮明,想象豐富,語言優美的特點,充分體現了現代詩歌的基本特點。但這一些必須由學生自己在閱讀過程中來感悟和體驗。通過閱讀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審美情趣,又可以引...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熟讀并背誦,把握詩歌的內在旋律與和諧節奏。 2.把握詩歌的意象,領會其象征意義。 能力目標 1.品味詩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2..感知詩歌內涵,能夠結合詩中的意象構設畫面。 3、品味詩歌凝練含蓄的語言,體會詩中蘊涵的濃烈的思鄉情懷。 學習步驟: 感情地朗讀-----細膩地品讀-----豐富地想象------詩意地仿寫 學習過程: ...
3、鄉愁 學習目標:以誦讀為基礎,介紹幾種賞析,重在學生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重難點:對詩歌的理解 教學方法;誦讀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播放《鄉愁》朗讀錄音 二、作者介紹: 余光中:中國臺灣詩人。福建永春人。先后在金陵大學(現南京大學)和廈門大學外文系學習。歷任?..
鄉愁四韻 余光中 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 酒一樣的長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鄉愁的滋味 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 ...
鄉愁 余光中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后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后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里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
《鄉愁》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通過想象和聯想感受詩歌的繪畫美。 情感目標:體會海外游子拳拳的愛國之心,增強愛家鄉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標:學會抓住詩歌的意象去賞析詩歌。 【教學重點】 1.學習現代詩的朗誦基本技巧,有節奏、有感...
鄉愁 余光中 一、導入課文 鄉愁,是深切思念家鄉的心情。可以說是中國詩歌當中一個歷久常新的主題,提起它,我們的腦里會涌現許多有關鄉愁的詩句。如: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鄉愁》導學案 孟玉榮 【學習目標】 1、把握詩歌的形象,領會其象征含義。 2、品味詩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3、領悟詩歌的思想感情。 【學習重點】 1、誦讀詩歌,把握詩歌中出現的形象,領會象征含義。 2、領悟作者在詩歌中表達出的思想感情。 一、整?..
人教版《鄉愁》教學案例 岳曉芹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語文出版社出版的人教版中學語文九年級上第一課,本單元是一個新詩單元,四篇課文都具有抒情性強,形象鮮明,想象豐富,語言優美的特點,充?..
原帖地址:https://bbs.ruiwen.com/thread-35238-1-1.html 五柳先生 完整版見《中學語文教學》2006年第3期:《詩意,讓課堂如此美麗》 課例一:《鄉愁》實錄 師:(吟詠余光中的《尋李白》)“酒入衷腸,七分釀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
原帖地址:https://home.ruiwen.com/space-22204-do-blog-id-73.html 張鳳標 內容提要:本課是系列探索課中的一節,以人教版初中第三冊《鄉愁詩兩首》為材料,進行對“鄉愁”情結的探索性教學。本課注重激發同學們的參與意識,訓練他們的搜索積累能力,訓練知識能力的遷移,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增強教學?..
[知識目標]學習現代詩的基本朗誦技巧, 學會劃分節奏、重音,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體會與欣賞詩歌中美的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誦讀體會作者深沉的思鄉之情和愛國情懷。 [教學重點]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體會...
教學目標 1.能正確劃分詩的節奏、重音,飽含深情地朗誦詩歌。 2.識記有關艾青的文學常識,了解本詩的寫作背景。 3.理解飽含著詩人感情的具體形象。 4.體會詩人對祖國真摯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 1.關鍵詩句的理解 2.理解飽含著詩人感情的具體形象 3.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
知識儲備點: 1、品味詩歌語言,了解詩人的情感。 2、了解詩歌的寫作順序和感情線索。 能力培養點: 1、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 2、反復誦讀,使學生掌握誦讀詩歌的要領和技巧。 3、提高學生欣賞詩歌的能力。 情感體驗點: ...
石家莊市欒城縣教育局教研室彭勃 教學目的: 1、感知《鄉愁》的意境和情感。 2、讓學生初步學習鑒賞詩歌的方法。 3、培養學生的聯想思維和運用詩歌表達情感的能力。 教學重點: 1、結合音畫營造氛圍,讓學生走進自?..
知識與能力: 1、學習現代詩的基本朗讀技巧,學會劃分節奏、重音,能有感情地朗讀。 2、學習詩歌中借物抒情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 通過誦讀‘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會作者深沉...
教學目標: 1、 通過欣賞和朗讀,培養學生朗讀詩歌的能力; 2、 學習本詩嚴謹的結構、精巧的構思; 3、 掌握通過分析意象感知詩歌內涵的方法,體會臺灣同胞濃厚強烈的思鄉情懷。 重點難點: ...
[教學設計] 鄉愁是文學作品中常見的也是重要的主題之一。學生通過對本詩的學習,掌握基本的朗讀技巧,培養學生的家國之情。由于中學生的人生閱歷,對本文鄉愁不能有深刻的體會。在導入新課時,播放臺灣著名歌手費翔的《故鄉的云》、引用一些學生熟悉的古代詩人思鄉之作的佳句;教學過程中融入有關練習,用?..
《鄉愁詩兩首》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理解本詩的形象化手法所表現的具體含義。 2、學習現代詩的朗誦基本技巧,學會節奏、重音,較有感情的朗誦。 能力目標:抓住意象體會豐富的想象所創造的意境,培養學生閱讀鑒賞詩歌的能力。 情感目標...
一、教學背景 2006年10月,我校開展“人人上一節優質課”活動。《鄉愁》一課得到學校領導和師生的一致好評。 二、 教材分析 本課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九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一課。本單元是一組以愛國與思鄉為主題的新詩單元,蘊涵著詩人深沉而熾烈的情感,具有抒情性強,形象鮮明,?..
教學目標 1.了解演講辭的文體特點。 2.掌握閱讀文章的基本方法。 3.樹立創造意識,培養敢于創造的精神。 教學重點:學會從分析題目、把握文體的角度來整體感知課文。 教學難點 1.快速閱讀全文,把握文章的大致內容,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選用最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 教學方法:討?..
《鄉愁》教案設計 備課教師:鄭海躍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通過想象和聯想感受詩歌的繪畫美。 情感目標:體會海外游子拳拳的愛國之心,增強愛家鄉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標:學會抓住詩歌的意象去賞析詩歌。 【教學重點】 1.學習現代詩的朗誦基本技巧,有節奏、有感情的朗誦?..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和朗讀,能把握好節奏和重音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能選擇角度評論詩歌,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 3.學習詩歌中將抽象的情感寄托在具體意象上的寫法,體會其意蘊。 教學課時:一課時 課前準備: 1.收集余光中生平資料。 2.朗讀詩歌《鄉愁》。 教?..
余光中 一、 課型--配樂朗讀鑒賞式 二、 教學對象分析 1、 由于中學生的人生閱歷,對本文鄉愁不能有深刻的理解,因而教師多點撥、多鼓勵,讓他們展開聯想和想象,做到切己體察。 2、 高中學生對現代詩歌情有獨鐘,通過反復吟誦能夠感受到其別具一格的意象之美,進而加深對原詩的理解。 3、 現代...
《鄉愁》教學案例 教材分析 本課是語文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語文》教材七年級第四單元第十四課,本單元是一個新詩單元,四篇課文都具有抒情性強,形象鮮明,想象豐富,語言優美的特點,充分體現了現代詩歌的基本特點。但這一些必須由學生自己在閱讀過程中來感悟和體...
揭陽市喬林中學 王鑾貞 一 教材簡析: 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的《鄉愁》以獨特的視角,滿含深情地表達了作者思念故國、盼望祖國統一、親人團聚之情,其作品有著深刻的時代烙印。詩人從廣遠的時空中提煉出四個意象: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將飄渺抽象難以捕捉的思鄉愁緒變為具體可感的形象。詩歌充分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