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載國
由倪文錦、歐陽汝穎編成的《語文教學展望》有40余萬字,捧在手里沉甸甸的。這本書從課程、教材、教學、課外活動、教育評價、語文教師和教學技術六方面,將我國當前語文教育與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日本及我國的臺灣香港地區的國語教育進行了全方位的比較。讀完這本書,我有兩點感想:1、我從沒想到,我們的語文教學與人家有如此大的差距;2、我們目前的許多教育改革措施不是帶領我們去追趕這些發達國家(地區),而是領著我們朝相反的方向走。
先談談差距。1、教師素質。我們國家現在從事語文教育工作的,絕大多數是高考上榜名單中的二三流貨色,這些家伙到大學悠哉游哉三四年,然后道貌岸然地為人師表。很多人在捧上鐵飯碗之后基本上不讀書(除了課本和教參)、不做題(除了發給學生的試卷),不知道托爾斯泰的國籍,說不出巴金的代表作,總想靠著自己的“一桶水”永遠混下去。在這支教師隊伍中,有許多人自己也不相信有能力教好人家,除了混完一個接一個45分鐘,他們一無用處。而在英美等發達國家,教師作為一種職業(或專業)是很神圣的,在這些國家,要登上三尺講臺絕非易事。美國的教師培養課程包括三部分內容:普通課程科目,專門課程,專業課程,這三部分內容各占三分之一比例,均由十數門科目組成。就是香港大學的語文教育學位課程也遠比我們的師范教育要豐富的多,其分量是筆者讀書時所學的一倍以上。2、教育觀念。當我們的語文教學還在為工具性和人文性糾纏不清的時候,韓國對于語文課程的性質的認識卻達到這樣的高度:(1)是追求國家水準的共同性,同時追求地域、學校和個人水準的多樣性的教育課程。(2)是為提高學習者的創造性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課程。(3)是教師學生學生家長和教育廳一起要實現的教育課程。(4)是把學校教育體系改為以教育課程為中心的教育課程。(5)是為保持良好的教育過程和結果的教育課程。兩相比較,我們不難發現,中韓兩國在語文教育方面的差距比經濟方面還要明顯。3、教學技法和手段。我們的語文教師除了教本和試卷幾乎沒有其他教具,我們的學生除了教材和應試用書幾乎不接觸其他文字,我們的語文課堂,聽不到慷慨激昂的演講、機智風趣的辯論、惟妙惟肖的表演(除了各類公開課)。而俄羅斯的語文教師會引領學生讀大量的文學作品,日本的教師會帶著學生開展“自然教室活動”,法國在初二開設“多樣化途徑”課程。可以說我們的語文教師除了教學生用各種手段騙取點試卷上的分數,別無他長。我們的語文教學能最大程度激發學生對文學的蔑視,使學生最終背叛語文。
再看看我們的“教改”,如果不看文件,不參加會議,你根本不會知道中國正在向素質教育“邁進”,而且“碩果累累”。走進書店,堆放的像小山一樣的是“走向清華北大”之類的教輔用書,最暢銷的也是它們。來到學校,課桌內外總有無處放置的試卷,學生們即使六進六出也無法完成它們。如果我們把語文素質定位為言語交際、書寫寫作、閱讀欣賞這三大類的話。那么即使最虛偽的教師也不得不承認,我們基本上放棄了第一項。學生之所以還能說話交流,完全得益于父母的早期教育和影視媒體的熏陶。對于閱讀和寫作,我們自然不敢掉以輕心,但我們所孜孜以求的是各類考綱上的樣卷,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就撂到一邊,從不考慮學生的人文修養的熏陶及今后的應用需要。近十幾年來,我們語文教育界提出了許多教學方法,但除了發明者本人幾乎沒什么人應用。為什么?因為對于目前的考試最有效的方法還是死記硬背,一個能狠心抓學生背誦的教師,即使他的文化素質極低,學生也能考出不錯的成績。而那些在考試方面砸鍋的教師,往往是一些真正在實踐某些教學法的傻瓜(當然傻瓜只要領導幾次談心,也會改掉傻的毛病)。
沒有言語交際,遠離文學作品,而只親近毫無生趣的試卷,這樣的語文教學,除了戕害生靈,還能指望它完成什么神圣使命嗎?
作者郵箱: jiaoshou@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