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載國
題目:閱讀下面一段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時下,風行“綠色”,什么“綠色”食品,“綠色”蔬菜,“綠色”材料,連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提出的理念中也有“綠色”的一席之地(稱作“綠色”奧運),甚至連乳白醇香的牛奶也冠以“綠色”的品牌。請一“綠色”為話題,寫一篇文章要求:1、自擬題目 2、文體不限 3、不少于600字。
范文:家鄉的山 作者:余姚市小曹娥鎮中 程載國
老家在贛北山區,小時侯屋前房后都是郁郁蔥蔥的小山,以至我總要以“六山三水一分田”來反駁老爸的“三山六水一分田”。
靠山吃山,對此我有頗深的體會。六歲的時候,母親便給我掃把和畚箕,讓我上山掃樹葉。上小學時,每天傍晚放學后我都要上山砍一擔柴,星期天要砍四擔。我們那里,每家都有兩個大灶,一個燒飯菜,一個燒豬牛食,所以家家戶戶的耗柴量都特大。而且,由于燒柴只須力氣不必花錢,柴的浪費也很嚴重,一進冬天,每戶人家堂前都回擺上火爐,從早到晚往里面添加硬柴。
除了自家用的柴火,燒窯也特別耗柴。我們村有三四個土窯,都是用來燒磚瓦的。每年早稻割好,窯上也忙開了。搭磚、砍柴燒一萬塊磚的小窯得耗幾百擔柴火。都是燒窯的人家自己到山上去砍。往往是一個窯燒好了,半座山也荒了,可大家都認為這是應該的,因為到外面買磚實在太貴了。
干農活之余,村民沒有其他農活可干,便有許多靠打柴賺錢的。這種柴要求挺高,一般都是一棵棵小樹,先鋸斷,再劈開、曬干,然后用獨輪車推倒鎮上市里去賣。一車柴賣得貴的話可以賣到十幾塊錢。我父親以前一到農閑也就去砍柴賣,我家的房子就是靠父親賣柴的錢建起來的。
到我十幾歲的時候,我家屋前房后依然是山。只是它的綠裝被人剝去了許多,斑斑駁駁的樣子像個癩痢頭。
也有鄉里縣里的文化人到村里來,叫我們不要再用柴做燃料,而改用沼氣、煤之類的替代品。可村里人都嗤之以鼻:誰會像你們城里人那么傻,花錢買柴燒。
等到我上高中時,上山砍柴變成了件困難的事,許多山都無柴可砍,有柴的也只長了不到膝蓋的短柴。
鄉里發動了幾次植樹造林,可往往是樹苗栽下不出幾個月便被人砍去燒了。
這些年我還常回家鄉,每次到家看到那光禿禿的山,我都會無比內疚,因為那里也留有我自己的“貢獻”,因為我至今尚無能力去喚醒家鄉農民的環保意識。
作者郵箱: jiaoshou@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