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漢南一中 張大勇
一題多解在理科學習中經常用到,而在文科學習中卻殊為少見。實際上,在語文等人文學科中一題多解同樣大有用武之地,試以實例證之。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根據要求答題。
郡民趙潁曾為樂陵太守,八十致事歸。……天寶中,郡界大水,人災,絕食者千余家。瓊普集部中有粟家,自從貸粟以給付饑者。州計戶征租,復欲推其貸粟。綱紀謂瓊曰:“雖矜饑餒,恐罪累府君。”瓊曰:“一身之罪,且活千室,何所怨乎?”
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意義,與現代漢語不同的一項是:
A密走私訪,別獲盜者 B資產巨富,在郡多有出息
C每見則談問玄理,應對肅敬 D人災,絕食者千余家
解法一:從詞語本身著眼,抓語素,斷詞義。“私訪”與“密走”相參照,“私”即“密”,“訪”即“走”,合義“私下走訪”古今無差異;“資”義“資財”,“產”義“產業”,“資產”為“資財產業”之義,古今同義;“應”與“對”均“答”義,“應對”一詞今使用頻率仍高,義未變;“絕”乃“斷絕”義,“食”乃“飲食、食物”義。“絕食”文中義為“斷絕食物”,今“絕食”字面義仍如此。但是,詞義的范疇除了詞語的文面意義外,還包含色彩、傾向等附加意義。今“絕食”的附加意義多表示抗議或自殺,此義于文中顯然不合,故答案應選D。
解法二:立足文本,語境釋義。可以將四個選擇肢還原到文本之中,瞻前顧后,左右鉤連,以境現義。“絕食者千余家”之前,有“郡界大水,人災”之語,顯然,食物斷絕的原因是“天災”,“千余家”是受害者;今之“絕食”當事者多是有目的、主動的,而非被動承受,“絕食”在這一點上古今差異是很明顯的,故亦可斷定答案應選D。
解法三:從答題技巧方面尋求答案。單選題答案具有唯一性和排他性,四個選項中只要對其中任何三項作出判斷,整題的答案實際已明確。就本題而言,選擇肢前三項相對容易判斷,第四項即使拿不定主意,也無關大局,答案業已敲定(當然,第四項如能搞清楚心里會更有把握)。
上例一題多解主要是從單一角度著眼的,或從選項本身入手,或從文本本身入手,或從選擇技巧方面入手。若在一題多解過程中作通盤考慮,靈活地借助多角度、多途徑的結合,將使同一問題的解決呈現更廣的思路,更多的形式。仍以試題說明之。
依次填入下列兩句中橫線處的語句,與上下文連貫、音節和諧的一組是:
(1)每逢深秋時節, 松竹山茶,色彩絢麗,美景盡覽。
(2)遠眺群山環抱, 近看小河流水,茶園蔥綠,松竹并茂。
①置身山頂,俯瞰槐榆丹楓, ②置身山頂俯瞰,槐榆丹楓,
③白云繚繞,層林疊翠; ④層林疊翠,白云繚繞;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法一:語意和音韻相結合求解。題目所給出的兩句話盡管不完整,但從其局部字數相等、句式對稱等特征判斷,這兩句應是整句。整句除在字數、句式方面有要求外,還要求音韻和諧,而音韻和諧常常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音節協調,二是合轍押韻。以這樣的標準來審視這兩句,第一句,應填入“置身山頂俯瞰,槐榆丹楓”,這樣,“置身山頂俯瞰”與“每逢深秋時節”均為六字,“槐榆丹楓”與之后的“松竹山茶,色彩絢麗,美景盡覽”均為四字,前后不僅字數整齊,句式對稱,而且“瞰”“覽”押韻,語句暢通。第二句,若填入“白云繚繞,層林疊翠”,則全句的韻腳分別是“抱”、“翠”、“水”、“茂”,押韻不好;若填入“層林疊翠,白云繚繞”,韻腳則變為“抱”、“繞”、“水”、“茂”,音韻和諧,表達流暢。綜上,答案應選D。
解法二:語意和邏輯相結合求解。第一句,可抓住結尾處“美景盡覽”四字作點文章。空白處若填入“置身山頂,俯瞰槐榆丹楓”就會出現一個問題,“俯瞰槐榆丹楓”是一動賓短語,強調的是動作,這樣,它就與收束全句的“美景”產生抵觸,即“俯瞰槐榆丹楓”不是“美景”--“槐榆丹楓”才是“美景”;另從語意上看,“俯瞰槐榆丹楓”與“美景盡覽”雷同,有必要讓“俯瞰”與“槐榆丹楓”脫離接觸,在大的意義上讓“俯瞰”與“盡覽”、“槐榆丹楓”與“美景”產生照應。第二句,從小河、茶園、松竹的地理位置判斷,近看的空間順序是由低到高,根據整句對稱的特點,遠眺的順序也應如此,這樣才合邏輯。至此,答案已水落石出。
解法三:音韻和邏輯相結合求解。
解法四:句式和邏輯相結合求解。
三、四兩種解法實質上是一、二兩種解法的分拆重組,不贅述。多管齊下式的一題多解能夠在短時間內找到問題的突破口,并能提高答案的正確系數。
通過以上兩例不難看出,語文試題一題多解的運用面相當寬廣,一題多解的方式、角度也是相當靈活多樣的。語法、修辭、邏輯、文本以及題目本身透露的要求、暗示等均可作為一題多解的憑借,視具體情形,可選擇單用或聯用。
一題多解益處多多,首先有利于培養應變能力和立體審視問題的能力。“能力立意”已成為各類考試命題的指導思想,有備方能無患,備考只有以能力為本,才能以不變應萬變。事實證明,有意識地進行一題多解的訓練是提高備考含金量、特別是能力含金量的便捷途徑。其二,有利于知識的整合,可以打通各種知識、各種能力的關聯。一題多解往往需要全方位調動諸種知識和能力,知識和能力的分拆、聯用、換位等經常被用到,一題多解的過程既是知識得以梳理、能力重新整合的過程,又是知識、能力水準得到融合提升的過程。其三,有利于培養處變不驚、出奇制勝的心理品質和寬廣的視野。
作者郵箱: zhangdy69@to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