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的榕樹》教學設計
平陽職業教育中心 徐亞嬌
教學目的:1、體會作者對于大陸故鄉和鄉親們的真摯眷念的感情。
2、注意眼前景和故鄉情的聯結點,掌握文章情以物興、寄情于物的寫法。
3、體會文章語言的詩意。
教學重點:啟發學生領悟本文以榕樹為眼前景與思鄉情的觸發點、聯系點,并以此聯想到諸多瑣細平凡的故鄉生活的掠影,來表達自己真摯、濃烈而悵惘的思鄉之愁。
教學難點:能理解課文通過對榕樹及與榕樹有關的人和事的敘寫所抒發的思鄉之情。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幻燈片1)
一、(幻燈片2)創設情境 放《故鄉的云》(費翔演唱)(3分鐘)游子回歸的落寞情懷。曾影響了一批內地歌迷的著名歌手費翔。當時臺灣還是〝戒嚴〞時期,兩岸并未開放。
此曲表達何情感?
思鄉
二、導語
思鄉懷舊,是永恒的主題。文學史上也不例外,唐李白用“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來抒發自己對故鄉的情懷,杜甫用“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寫出自己對故鄉親人的懷念,當代詩人余光中用小小的郵票寄托自己對故鄉的依戀,歌手用故鄉的風,故鄉的云唱出游子的情懷。我們今天學習的黃河浪先生卻用一棵老榕樹表達鄉愁--這一永恒主題。當代詩人席慕蓉有這么一句詩“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永不衰老”。那么黃河浪先生的鄉愁到底有否衰老呢?他又是如何圍繞榕樹來展開敘述,表達自己的鄉愁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篇文章。(1分鐘)
(幻燈片3)
三、學習課文
先請大家聽老師朗讀。
1、 (幻燈片4)師范讀課文一、二小節(3分鐘)
“……而我的心卻象一只小鳥,從哨音里展翅飛出去”(停。
2、 問:飛到哪里?
“故鄉的榕樹”(生答)
問:你們眼中的榕樹是怎樣的?(幻燈片5)
(注:榕樹是我國華南地區重要的樹木。當你初次見到它的時候,一定會驚訝不已。因為它除去中央的主干部分外,還從側枝上伸出許多離奇的氣根,直扎入土中,遠遠望去,一棵樹就仿佛是一片樹林。這種氣根由于具有極大的支持作用,所以又稱支柱根。每根支柱根之間的距離很大,往往可以暢通汽車。唐代詩人許渾的“松蓋環清韻,榕根架綠蔭。”正是榕樹的生動寫照!
榕樹除去有龐大的樹冠,離奇的氣根之外,在它身上還寄生著多種其他植物,有苔蘚、石蘚、蘭草、藤蔓……它們的枝條從大榕樹的頂梢像頭發一般披散下來,又鉆入土中。有的寄生植物繚繞盤結在大榕樹的主干上,一簇簇的熱帶蘭花生在大榕樹的樹叉里,飄落下陣陣幽香,真仿佛是一座“空中花園”!花園自然引來小鳥,于是又成了鳥類的天堂。)
故鄉的榕樹是怎樣的呢?齊讀第三段“我仿佛有看到那……搖落一串串晶瑩的露珠!边呑x邊想象。(幻燈片6)
榕樹是溫州的市樹,隨處可見,很普通也很平常,但作者眼中的榕樹卻那么美,為什么?
王國維語:“以我觀物,則物皆著我顏色”。(點擊)自然景物一旦納入游子的畫框,則不可避免的帶上鄉愁色彩。--榕樹上凝聚著作者對故鄉濃濃深情。
作者簡介:黃河浪,福建長樂人,(冰心祖籍)1975年到香港定居,從事繪畫工作,堅持業余創作,《故鄉的榕樹》1979年獲香港第一屆中文文學獎散文組冠軍。(3分鐘)
3、 故鄉的一草一木都牽動著游子的情懷,這一段象引子一樣緩緩地“把我們帶進自己的回憶中,我們不妨隨著他的思緒去看看他的故鄉到底美在哪里?” (幻燈片7)
作者的思緒從后山流下來,還流過哪些東西?請生看第四小節,回答。(4分鐘)
明確:清澈的小溪、彩色的鵝卵石、洗衣和汲水的少女,嘎嘎……的鴨子,潔白的石橋,兀立的石碑,光滑的小石師。
這里交代了榕樹四周的景色,有聲有色,有動也有靜。黃河浪是詩人也是畫家,他用詩一般的語言給我們描繪出“小橋橫臥請溪汩汩”這樣一幅質樸的閩東農村圖。(怎樣的圖?鄉村?城市?)(幻燈片8)
這段描寫非常精彩,融入作者思鄉之情,齊讀第四段。(朗讀指導)
四、重點研習
1、(幻燈片9)榕樹四周景色美麗迷人,榕樹下的故事一定更加動人。作者說記憶里的故事有榕樹的葉子一樣多……,那么多故事,作者又給我們講了哪幾個呢?(請生默讀課文5-10段,加小標題。分組負責一段) (音樂伴奏,生邊看邊想象)(8分鐘)
明確:(幻燈片10)請生上黑板寫(注意錘煉字詞。文無定法,小標題也一樣)(供參考)凹槽童趣 駝背傳說 淳樸風俗 夏日諧趣 夏夜情韻
請生自評 師啟發點撥
(借鑒:白楊禮贊 海濱仲夏夜 畫卷 夏日的午后 曉月 巷韻)(3分鐘)
2、具體研讀
第5段
這一段,作者落筆就滿懷深情,用工筆細描的手法對榕樹尤其是對駝背榕樹進行細致刻畫,孩子們把駝背榕樹當成一條船,載著童年的夢,踏過秧苗青青的田野,繞過燃燒著火紅杜鵑的山坡,穿過飄著芬芳的小白花的橘樹林,駛向遠方。作者在這里給我們展示一幅“以樹當舟蕩槳遠航”的兒童畫。
第6段
駝背老榕樹還有一個傳奇的故事,是村里最老的老人講的,這個傳說一代傳一代,古老的講不清年代。
第7段
女人們到榕樹下虔誠地企求幸福平安,求醫治病。每當過年的時候,老祖母總要叫“我”爬樹去折幾枝四季常青的榕樹枝,插在米飯四周,祭祀祖先的神靈等。
第8段
鋪在榕樹下的石板條同樣令人留戀。在苦澀、單調的夏日里,那是農人們的“涼床”和“寶座”,是榕樹對農人們的庇護和愛,這是一幅樹下納涼談古論今唱曲的風情圖。
第10段
榕樹下,和大人擠在一起睡,仰望黑黝黝的榕樹影子,天上微笑的星星,如水的月華,披上透明輕紗的山野,夢里的嫦娥,桂花的清香,小橋流水,更有趣的事是,早上起來,才發現那調皮的枕頭,早已在靜夜中離我而去,在溪水中嬉戲了一夜,擱淺在亂石灘上。
五、難點突破
1、請針對感受較深的某方面內容說說你的體會。(幻燈片11)(10分鐘)
點撥處:A、作者對兩棵老榕樹,尤其是駝背老榕樹做了細致刻畫,一個人的精神往往可以通過一個人的動作看出來,那一棵樹的精神可以從哪個動作看出來?請生讀相關段落,強調動詞“橫、昂、伸”(回憶之真,描寫之細,寄托之深)幾個動詞形象生動地刻畫了老榕樹不屈不撓的頑強精神。
B作者把童年的趣事掛在駝背的榕樹上,感情沉甸甸的,實際上他們是在兒時的夢里行進,夢境是否蒼白?絢麗多彩。怎不令作者久久難以忘懷?
C老祖母形象如何?為何想起她?對作者疼愛,人物形象,“篤篤篤”什么意思?走路聲音,親情,老祖母對他的疼愛,三寸金蓮,腳小,走不快,小步走,走路獨有的姿態,
D如何看待 “駝背”老榕樹的傳說、燒紙錢“祈求”樹神和折樹枝“祭祀祖先”等細節?傳說,神奇*
E農人們在榕樹下的休閑為何令作者懷念,?農人感覺如何?得到短暫的安慰滿足,
F為何饒有興致地寫榕樹的傳說,還特別突出是村里最老的老人說的,
G為何寫榕樹之神,在榕樹下虔誠的求醫問藥?突出榕樹的神奇?生命力強、四季常青,素有避邪保安這祥。作者借寫這些來形象,真實地體現出故鄉的鄉情與民俗。
H為何寫枕頭掉下來這細節。枕頭怎么會掉下來?不小心。為何喜歡和大人一起擠在那里睡?涼快,寧靜,夢境,仙境,桂花香,流水聲
(采用前后桌討論的方式,教師巡回啟發點撥,讓學生展開討論。)
2、記憶里的故事有榕樹的葉子一樣多,讓人回味不已,難以忘懷,黃河浪小時候的生活條件應該說是苦澀,可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他為什么還念念不忘故鄉的榕樹呢?
生思考討論
明確:故鄉 童年 人 事
童真,親情,
故鄉的一切都是那么美,然而那樣的日子再也回不來,作者仿佛剛剛從夢中醒轉,這一覺睡走了三十載的光陰,故鄉的人和物都怎樣了?聽說蒼老的駝背榕樹已倒在了故鄉的土地上,只有另一棵,還在庇護著鄉親們,長胡子的老人去世了,老祖母也已離開人世許久了,我成了異鄉的游子,歲月無情,物是人非,作者留下了對故鄉無限的懷念,無限感慨 (勾起思鄉之愁,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
2、 不管多么美的夢都要在黎明前結束。誰喚醒了沉醉于故鄉甜美回憶中的我?
“爸爸,爸爸,再給我做幾個哨笛!眱鹤拥穆曇
那么一開始是什么觸發了作者的思鄉之情?
住所左邊的土坡上,有兩棵蒼老蓊郁的榕樹,以廣闊的綠蔭遮蔽著地面。
是兒子的 “哨笛”聲把我從眼前的榕樹引入對故鄉榕樹的回憶,而這里又是 “哨笛”把我從回憶中拉回來,可見“哨笛”是文章的聯結點!澳呛龈吆龅、時遠時近的哨音,彌漫成一片濃濃的鄉愁,籠罩在我的周圍”,這里是通感的修辭手法,本段最后設問結尾,把思鄉之情引到一個更高層次。
以“故鄉的榕樹啊 ”幾個字獨立成段,寓含了不盡的情思。
請生就后面幾小節,特動情的句子劃出,讀讀。(注意情感。)
七、總結
全文就是由眼前的景自然引出故鄉的榕樹(觸景生情),進而圍繞故鄉的榕樹描述了有關的人,事和物,抒發了蓄積在心頭的對于故鄉的真摯眷戀之情。
全文是按 “觸景生情--寄情于事--直抒胸臆”的次序來組織的,作者回憶的每個故事都那么清晰,一點也不拖泥帶水,可見他的思鄉之情并非偶然觸發的,而是在心中蓄積已久的。(回憶之真,描寫之細,以及寄托之深,都是矯情和著意所不能獲得的。)
八、作業:本文是典型的“寄情于物”寫法,請生根據相應文字,結合自己生活經歷等寫個仿寫性的片段。(例如可以幼年生活的某個場面、事物;或家鄉的某個難忘的時刻或事情來寫)。
(附)板書
(備課手記)
李白剛出三峽,便念念不忘誕生并養育了他的巴蜀故里。他在《渡荊門送別》一詩中寫 道:“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詰z故鄉水,萬里送行舟。”寫初出峽時眷戀故鄉的 心情,十分真摯親切。
而《關山月》則描寫了塞外征人的見月思鄉之情!懊髟鲁鎏焐剑n茫云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薄叭漳亨l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贝揞椀摹饵S鶴樓》更是無限思鄉的惆悵之情的真實寫照!熬┛诠现抟凰g,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泊船瓜洲》)京口和瓜洲僅一水之隔,離詩人故居鐘山很近了。春風又一次吹綠了長江南岸,明亮的月亮啊,什么時候照著我回去呢?詩人對月發問,充分反映出他急切的回鄉之情。
鄉情是什么?鄉情是詩,鄉情是酒,鄉情是裝在征人行囊的沉沉思念,鄉情是纏在游子心頭的千千情結。
“鄉愁是一杯濃濃的酒,鄉愁是一輪圓圓的月。”鄉愁如壇美酒,歷久彌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