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學習并運用聯(lián)想和想像來寫景狀物,抒發(fā)觀賞景物時的感受。
2、學習并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
過程與方法
1、體會文中的“我”在不同時期不同地點觀看繁星的情景描寫。
2、 誦讀課文并揣摩作者由眼前實景產(chǎn)生的聯(lián)想和想像。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樹立熱愛大自然,并能學會觀察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情懷。
教學重點、難點:
1、由景物引發(fā)的聯(lián)想、感受。
2、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生動、形象、恰當?shù)谋磉_感情。
3、欣賞文中描寫的觀看繁星的情景,領悟作者表達的感受。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繁星是常見的,引起過古今中外無數(shù)人的遐想,你一定也觀察過天上的繁星,你是怎樣觀察的?有什么感受?(學生回答)好,晴朗的夜空,往往星光燦爛,當我們仰望星空時,常常會有許多遐思幽想,我們女學生常常把心里話告訴星星,讓星星分享我們的快樂、憂愁……五四運動之后,有一位中國作家,經(jīng)常獨自仰望星空,他不僅用眼睛眺望繁星,更用心靈感受星星,讓心靈與宇宙直接對話。下面我們來看看著名作家巴金是怎樣觀察繁星的,有哪些感受呢?(板書課題)
二、作者簡介
巴金(1904~), 原名李堯棠,字芾甘,1904年生于四川成都。建國后曾任中國文聯(lián)副主席,中國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主席,作協(xié)上海分會主席,上海文聯(lián)主席,《收獲》主編。是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發(fā)展史中的一個重要人物,立志做社會活動家的他,卻成為小說家、散文家,可謂德高望重的文學泰斗。其作品感情豐沛,故三部曲式大部頭之作甚多,后期作品用筆趨于沉實,其長篇小說《寒夜》堪稱杰作。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愛情三部曲》(《霧》《雨》《電》),《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中篇小說《憩園》,《寒夜》;散文集《保衛(wèi)和平的人們》,《友誼集》,《隨想錄》;散文、小說、特寫集《新聲集》,《贊歌集》,還有不少短篇小說、童話、雜文等。
三、《繁星》的寫作背景:
這篇文章選自巴金的《海行雜記》。1923年,19歲的巴金和三哥毅然沖破封建家庭的樊籠到了上海、南京,考入東南大學附中補習班。在學習期間,參加了一些社會活動,著名的“五卅”運動對他的影響較大,他的民主思想得到進一步發(fā)展。1927年1月15日,他乘法國輪船“昂熱號”離滬赴法,衛(wèi)惠林同行,先后同船的中國學生計9人。他去法國是為了學習經(jīng)濟學,“向西方找真理”,進一步研究無政府主義理論,考察歐洲的社會活動。法國既是無政府主義的發(fā)源地,也是當時歐洲的政治流放者的庇護所。2月18日,“昂熱號”郵輪抵達馬賽。19日巴金抵達巴黎。在郵船航行期間,巴金撰寫了《海行雜記》38則。《繁星》是其中的一篇游記,寫于1927年1月。
四、檢查預習
1、生字詞語
半明半昧:半明半暗。
靜寂 :安靜,寧靜。
夢幻:夢境。
霎眼: 眨眼
搖搖欲墜 :文中指星星低懸,像要落下的樣子。
星群密布 密密麻麻 柔和 模糊
2、指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其余同學:
①用波浪線勾畫出寫巴金三次觀察繁星的時間、地點和三次看星感受的詞句;(第一次:甜蜜、溫馨,繁星如母親。第二次:親密、投機,如伙伴。第三次:舒適、信賴,如知心朋友、母親。)
②思考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的?用橫線畫出相關的詞句;
③理清文章結(jié)構(gòu)。
五、初步欣賞,整體感知。
1.(1)教師示范配樂朗讀。
(2)學生自由朗讀,教師指導。
(3)小組成員互讀,找出自己喜歡的語句,并用簡潔的語言說一說為什么?
2、學生分小組討論課文。討論文章寫作順序及層次結(jié)構(gòu)。
按時間順序。標志有“從前”、“三年前”、“如今”、“有一夜”
第一部分(第一段):描寫“我”最愛看繁星,回憶從前在家鄉(xiāng)夜晚望星天的情景和感受。
第二部分(第二段):描寫“我”三年前在南京讀書時看望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第三部分(第三~第四段):描寫“我”在海上觀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如學生將第3,4段內(nèi)容分開為“在海上的每一天觀看的情景與感受”,“有一夜看到的情景與感受”,也應加以肯定、認可)
3、討論:要求學生先回憶自己觀察繁星的方法和感受;再看看巴金是怎樣觀察繁星的,有哪些感受,感受為何不同?
明確:“望著星天,我就會忘記一切,仿佛回到了母親的懷里似的。”
“好象它們就是我的朋友,它們常常在和我說話一樣。”
“我仿佛看見它們在對我霎眼,我仿佛聽見它們在小聲說話。”
“在星的懷抱中,我微笑著,我沉睡著。我覺得自己是一個小孩子,現(xiàn)在睡在母親的懷里了。”
“那四顆明亮的星星是頭,下面幾顆……看,那個三人還在跑呢!”
這個不相同是因為隨著作者年齡和閱歷的增長,對星空的觀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精微了。
3、討論:文章寫“我”在什么時間、在哪些地方看星天?
明確:(從前) 家鄉(xiāng)庭院
(三年前) 南京菜園
(如今) 海上艙面
第二課時
六、合作探究,研讀課文。
1、細讀課文第一節(jié):
(1)學生自由朗讀第一節(jié)。
(2)討論:內(nèi)容理解:
明確:“我愛月夜,但我也愛星天。”表達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也為第二句引出“我最愛看
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作鋪墊。起點題作用。
第三句為全文定下感情基調(diào)。
2、細讀課文第二節(jié):
(1)學生自由朗讀第二節(jié)。
(2)討論:內(nèi)容理解:
明確:第1、2句描寫觀看繁星的寧靜環(huán)境:靜寂的夜;一片菜園;星群密布的藍天。
第3、4句描寫觀看繁星的感受:覺得光明無處不在;好像它們就是我的朋友。這是我觀看繁星的情趣和受獲。
3、細讀課文第三段:
(1)學生多種形式朗讀。
(2)討論:理解本段中心:寫“我”每晚在美的環(huán)境中看繁星所產(chǎn)生的種種美的感受。
(3)討論:理清思路:
明確: 仰 望 --> 欲 睡 --> 沉 睡
(1-4句) (5-8句) (9-10句)
(4)討論:“我覺得自己是一個小孩子,現(xiàn)在睡在母親的懷里了。”為什么用“覺得”這個詞?
明確:自己已經(jīng)不是小孩子,只是感覺上仿佛回到了童年,所以用“覺得”二字。
(5)討論:“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靜寂的,是夢幻的。”
明確:依次從觸覺、聽覺、幻覺的角度描寫海上之夜令我產(chǎn)生的種種美感,它們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充分渲染了海上之夜的柔美、靜謐和奇妙,使讀者受到強烈的感染。
(6)討論:為什么星光“微小”,作者覺得“光明無處不在”呢?
明確:因為作者當時很年輕,充滿幻想。充滿朝氣,所以它在微小的星光中,覺得“光明無處不在”。
(7)按以上思路逐層分別背誦,然后合成背誦全段。
七.作業(yè)
1、背誦第三段
2、在日記中寫一寫你觀察天上的繁星的情景,并寫出你的感受。
板書設計 二 繁 星
巴金
從前 家鄉(xiāng) 熱愛自然
三年前 南京 看繁星
如今 海上 向往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