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學
目
標 1. 知識目標:了解本文題目的含義。
2.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分析小說人物形象的能力。
3. 德育目標:體會小說所揭示的人性中的美與丑。
重點 1. 分析人物形象。
2. 了解本文題目的含義。
難
點 把握文章的主題。
教學過程:
一、三分鐘說話練習。
二、導入新課:師:房間因為有了窗戶才透進陽光,心靈因為有了窗戶才看到希望。打開心靈之窗,我們還能看到人性的美丑,靈魂的高尚與卑劣。今天讓我們繼續學習這個跟窗有關的故事。(板書課題)
三、分析課文:
(一) 朗讀課文。
(二) 思考:
1、 有感情地朗讀第4段,說說靠窗口的病人為什么會向另一位病人講述他自己虛構的窗外美景?
(靠窗的病人為了同室病友心情愉快些,以減輕其病痛,根據自己的經歷和想象描述窗外并不存在的景象。)
2、 不靠窗口的那位病人產生了哪些想法?“他愈加克制,這種想法卻變得愈加強烈”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①問略。②問:嫉妒病友能看到窗外美景而自己看不到。這種嫉妒心理越來越強烈,占有欲不斷膨脹,以致他竟會做出見死不救之事。)
3、 靠窗的病人死了,醫護人員“靜悄悄的將尸體抬了出去,絲毫沒有大驚小怪”,課文哪里點明了其死不屬意外的原因。
(第1段,“他們的病情都很嚴重”,第3段,“每天上午和下午,時間一到,靠近窗戶的病人就被扶起身來”,第7段,“開始大聲咳嗽------液體已經充塞了他的肺腔”。)
北京市大成學校 田萍
(三) 討論:
1、 分析人物形象:
病人甲是一個 的病人;
病人乙是一個 的病人。
根據文中語句作答。
2、為什么同是在一個位置觀看,一位病人看到了豐富多彩的窗外世界,另一位病人只看到了一堵光禿禿的墻。
3、體會本文題目的含義。
(四)交流、明確:
1、分析人物形象:
病人甲是一個樂觀、善良、熱愛生命、心靈美好、品德高尚------的病人;
病人乙是一個自私、冷酷、狡猾、虛偽、見死不救、靈魂丑陋------的病人。
2、心靈美的人,想把幸福和希望帶給病友,他虛構了窗外的景色;自私的人,只看到事物的原貌。
3、體會本文題目的含義。
有兩重含義。一是小說的情節緊緊圍繞窗外景色展開的,靠窗的病人向同室病友描述窗外豐富多彩的生活,不靠窗的病人因看不到
窗外的景象而產生嫉妒,故事的內容聚焦在“窗”上;另外,“窗”
喻指心靈之窗的意思,暗示了從“窗”來洞悉靈魂的美與丑。
四、體驗反思:
結尾給我們留下無限回味,當病人乙“看到的只是光禿禿的一堵墻”時,內心的感受又是怎樣的呢?讓我們跨越時空,來到那間病房,進行現場采訪。請一名同學飾記者,其他同學飾病人乙。
五、小結:歸納主題:(可以用對聯的形式)
弘揚人性的真善美,鞭撻靈魂的假惡丑。
六、引申拓展:當回小作家:
小說的結尾戛然而止,請你發揮想象力,接著續寫一段情節。看看哪位同學寫得最有創意,又切合小說的主題。(寫在周記本上)
七、練習:見“學案”
八、布置作業:練習冊P30.二(一)
九、板書設計:
九、窗
泰格特
十、結束語:同學們設想的結局可能有無數種,然而我們還是衷心希望這位病人能找回自己善良的本性。最后,讓我們一起來關心這位病人。我建議每一位同學寫一句話或一段話作為禮物送給他,希望他在我們同學的幫助下也能看到最美的風景,能夠好好地生活下去。老師送給他的一句話是:生命之初留給我們的就是這結尾一樣的一片空白,我們心中有美,它便是幅五彩斑斕的圖畫;我們心中有愛,它便是天使圣潔的羽衣;我們心中有希望,它便是清晨的曙光;我們心中有熱情,它便是熊熊燃燒的火焰……同學們,讓我們打開心靈之窗,去沐浴窗外的陽光雨露吧!
十一、課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