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導入新課
師:人有人語,花有花語。人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對一些花形成了較為固定的寓意。[投影:玫瑰花圖片]生:玫瑰,寓意純潔的愛、美好常在等。[百合圖片]生:百合,寓意百年好合、事業順利等。[康乃馨圖片]生:康乃馨,寓意真情、祝福、健康永遠等。
師:真是不錯,顯示出同學們廣博而深厚的知識根底。
[鈴蘭花圖片]師:這是什么花?(學生默然)
師:這是鈴蘭花,同學們所不熟悉的,而在西方很常見的花,在法國每年的五月一日還舉行“鈴蘭花節”關于鈴蘭花還有一個傳說。
[投影:“鈴蘭花的傳說”](一學生朗讀)傳說亞當和夏娃聽信了大毒蛇的謊言,偷食了禁果,森林守護神圣雷歐納德發誓要殺死大毒蛇。圣雷歐納德與大毒蛇搏斗,最后精疲力竭與大毒蛇同歸于盡。在他死后的土地上,長出了開白色小花、狀似小鈴鐺的具有香味的鈴蘭。冰冷土地上長出的鈴蘭花是圣雷歐納德的化身,凝聚了他的血液和精魂。把鈴蘭花贈給親朋好友,幸福之神就會降臨到收花人身上。
[師]:在西方鈴蘭花象征著“幸福”。本文的作者沃蘭茨是南斯拉夫斯洛文尼亞著名的作家。
[投影]沃蘭茨(1893-1950),代表作品《與水搏斗》《縱火者》《妙齡》《從科特利到貝利沃德》《我們的界石》等,他在鄉務農多年,二次世界大戰中長期被囚于集中營。在南斯拉夫現代文學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文本研讀
1.師:本文通過鈴蘭花講了什么故事?
(學生在下面你一言我一語地發表看法,一生歸納)
生:不到六歲的我第一次獨自去“地獄”放牧,因恐懼而逃回去,又在某一天清晨卻勇敢地在“地獄”采回了一大把鈴蘭花的故事。
2.師:這位同學概括得非常好,對文本的內容把握很準,語言精當。那么我為什么對“地獄”是如此恐懼?
生:文章的第一段對“地獄”作了詳細的描寫,這里人跡罕至,陰森森的,“唯一有生命的東西是一眼泉水”,但“溪流日夜不息的聲響給這個陰森可怖的地方蒙上了更神秘的色彩。”
師:這是客觀環境的描寫。
生:還有我的主觀感受,“我打從記事的時候開始就害怕這個地方”,在教堂談到過地獄,“我總覺得我們的那塊洼地有點像真正的地獄入口”,以至于“我每次總是恐懼萬端地走近這個地方,然后又盡快跑開。”
師:對,作者從客觀和主觀兩個方面盡情地渲染出“地獄”的恐怖。這樣為寫我的失敗的“放牧經歷”張本。在我看來,這是一次“非常可怕的考驗”。我的結局是“狼狽而逃”,哭成了個淚人兒。
3.師:既然“地獄”如此恐怖,那我為什么要去呢?
生:因為那地方用來放牧最理想,還有父親的要求,但這對我是一個“非常可怕的考驗”。
師:人的成長需要接受種種考驗,只有敢于接受挑戰,才能勇敢地面對紛繁復雜的世事。溫室里的花朵終究經不起風吹雨打。
4.師:這考驗是如何設計的,文章有沒有明講?
(學生議論:意見不一,看看爭論得差不多,請學生歸納)
生:設計者是小男孩的父母,文中沒有明講,但作了暗示,他父親說“這個‘地獄’沒有鬼,快去吧!”“沒什么大不了的事。”母親說:“以后你不要再叫他去‘地獄’了,他年紀還小呢,要是嚇出毛病來,一輩子可就成了傻瓜。”還有父母坐在門檻上,若有所思地翹首望著春天晴朗的天空,母親深深地吸了口氣說:“哎呀,我真想明天帶一束鈴蘭上教堂,可惜哪里也找不著”,“要有也就是在‘地獄’里了。”從中可以看出這場考驗是父母精心謀劃的,目的是鍛煉我的膽量,使我能稱得上“小伙子”的稱號。(贏得一陣掌聲,學生信服)。
師:這位同學的歸納真是太精彩了。作為人生第一師的父母無不為子女的成長進行精心的策劃,請同學們回想一下,自己第一次乘公交車去探望外婆,第一次獨自背上大書包走向學校的情景。作為十六七歲的我們,正是一次次地通過了父母對我們的考驗,才能使我們勇敢地面對人生。
5.師:那么是什么使我完成了由“恐懼”到“勇敢”的飛躍呢?
生:首先是我對鈴蘭的特別喜愛,其中可能有對鈴蘭的幸福寓意的追求,最主要的是我的“愜意而奇妙的責任感”。
生:還有父母的安慰和鼓勵。
師:是的,請看投影,正是這三點促成了我的人生飛躍。英雄所見略同。說明同學們是用心看書了,真正理解了文本的內涵。古人說過“一切景語皆情語”,在描寫清晨美麗的洼地風光時,仍然著上了我憂愁恐懼的色彩,請同學們齊讀作者描寫的文字。
[學生齊讀該段中的文字:從“遠方的波霍爾耶山背后……仿佛大自然背負著沉沉的重擔。”]
6.師:同學們讀得很整齊。這里的山、這里的樹是如此美麗,難道是由“地獄”變成了“天堂”,不是,而是我的情感變了,因為我“勇敢”了。當然作為六歲不到的小男孩依然還有害怕的成份,如“緊閉著雙眼往下去”,“也沒有向四周張望的勇敢”等。但最終我完成了父母的考驗,文章最后的我得意的大喊:“媽媽、媽媽……鈴蘭……”那是一份滿意的答卷,是小伙子成長的宣言,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幸福”,而此時的母親也分外動人,在兒子的心目中母親成了“下凡的仙女”,是那樣的漂亮,又是那樣的偉大。其中也不乏對父母的感恩之意。
7.[總結]:本文通過鈴蘭花的故事,揭示了這樣一個主題:人在成長過程中必須接受考驗,只有勇敢面對,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完成人生的飛躍。而戰勝困難又需要父母的鼓勵、自身的責任感,以及對美的強烈追求。
三、思維拓展
還有一個文本,文章沒有到此結束,還有一個尾聲。[投影:我沉浸在幸福和無限喜悅之中,更顯得容光煥發。/母親的臉上也漾起了欣喜的微笑;她滿心高興地伸手接過花束,捧到臉邊。但在吸進那濃郁而清新的花香之前,她先看了看我。/“你為什么哭,我的孩子?……”/我剛才因為害怕而涌出的大顆淚珠還噙在眼里,但陶醉在勝利之中竟把它忘得一干二凈了。母親猜到了我的壯舉,她慈祥而溫和地摸了摸我的頭。]
8.師:兩種結尾哪個更好?
生:這個“尾聲”多余,這使我們聯想起《項鏈》中的結尾,戛然而止,讓人回味無窮,含蓄而雋永。(大部分同學都贊成此觀點)
生:不,加上這個結尾更好,使文章結構更顯完整,小男孩體會到的幸福感在母親的撫慰下得到更好的渲染。另外別忘了,本文是按照不到六歲的小男孩的眼光來寫的,他必須有個圓滿的結果,從母親的撫慰中得到勝利的喜悅,他要享受“幸福”。去掉這個尾聲,就顯得太成人化了。
(贏得同學們的掌聲)
師:真是太好的,兩位同學的評說都有道理,而第二位同學的回答更是另辟蹊徑,道出了他人所不能道的思考,確實是高見。語文的學習就需要這樣的不斷探索,能發現別人所不能發現的東西。
四、激情誘發
[投影]:送你一串幸福的鈴蘭花,愿你從今天起,有一顆勇敢的心;從今天起,做一個有責任感的人!
五、作業
[投影《鈴蘭花季》鈴蘭花季又至/就如老友重返/她沿著河岸姍姍而來/蜿蜒到我等待你的長椅邊上/而我看見你的微笑如花綻放/比任何時候都要動人心房/啊,鈴蘭花季從不會比五月更長/但即使所有的鈴蘭花都枯萎了/對我們來說也無妨/我們美麗的情歌/將永如初識之日一樣詠唱/鈴蘭花季離我們遠去/就如一個疲憊的老友/在一年之間杳無音信/但是離去之際/她給我們留下一點春天的念想/一點年少時光/讓我們能夠愛到地老天荒]
說明:這是法國一首著名的民歌,其旋律采用的是俄羅斯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旋律。請同學們自選一種常見的花卉,給予一定的寓意,再選一首自已喜歡的歌曲旋律,重新填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