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洛斯的維納斯教案
一、 教學目的:1.培養“研究探討、深入領會”的閱讀習慣;
2. 領會“以無勝有、以少勝多”的藝術原則。
二、 重點難點:1.探討、理解作者的基本觀點
2.藝術表現上的虛實相生的觀點
三、 課時安排:1課時
四、 教學手段:多媒體
五、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多媒體課件配音樂播放與維納斯相關的名畫:如《維納斯的誕生》等,配樂:《巴格達的星星》)
剛才伴著音樂我們走進了世界的藝術殿堂,欣賞了西方幾幅以維納斯為主題的世界名畫,在很多繪畫雕塑中,表現和贊頌女性的代表作都往往喜歡以維納斯來命名;而在文學作品里面,也經常以“東方的維納斯”來形容女性的美麗。
問:那么維納斯是到底是誰呢?
2.學生介紹維納斯的神話,教師作補充:
關于維納斯的神話傳說:(多媒體投影)
維納斯是羅馬神話中的愛與美神,也是象征豐饒多產的女神。古希臘神話中稱為阿佛洛狄忒。傳說她在大海的泡沫中誕生,在三位時光女神和三位美惠女神的陪伴下,來到奧林匹斯山,眾神被其美麗容貌所吸引,紛紛向她求愛。宙斯在遭其拒絕后,遂把她嫁給了丑陋而瘸腿的火神赫斐斯塔司,但她卻愛上了戰神阿瑞斯,并生下小愛神厄洛斯。后來特洛伊王子把紛爭女神丟下的“給最美的女神”的金蘋果判給了維納斯,維納斯就幫助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斯巴達國王墨涅拉俄的妻子、全希臘最美的女人海倫。引起希臘人遠征特洛伊的十年戰爭。
這尊雕像1820年發現于愛琴海的米洛斯島,經過多次爭奪,被法國人買走,并于1821年5月l起,珍藏于巴黎的盧浮宮,成了法國人的驕傲。
(課件演示:羅浮宮的世界“三寶”:愛神“維納斯”雕像、“勝利女神”雕像、《蒙娜麗莎》畫像。)
二、學生活動:
1、學生根據斷臂維納斯的形體及其有關傳說,展開想象。
維納斯的雕塑被公認為迄今為止希臘女神雕像中最完美的一尊。(欣賞雕塑)大家有沒有發現這尊雕塑作品與眾不同的最大特點在哪里呢?
對,就在于她的斷臂。千百年來,許多“好心人”運用豐富的想像替她的斷臂復原。那么,今天我們也不妨來大膽想像一下:斷臂之前的維納斯是怎樣的一個形象呢?她的雙手應該是怎樣擺放的?或者是什么樣的姿勢呢?請你根據它的形體和有關的傳說展開想象,談談你心目中完美的維納斯的形象。
2. 學生談心中完整的維納斯的形象,要說出想象的理由。(課件展示:米洛斯斷臂復原的大膽猜想)
3.教師總結:看來,斷臂確實能激發人們無窮的想象。我相信,一萬個觀眾心目中就會有一萬個維納斯,我們每個人想出來手臂的姿態都各有不同,各具特色,表現出了同學們對美的不同理解和追求。
那么課文的作者是如何想象的?請同學們快速閱讀,找出文章中對維納斯斷臂的猜想的句子。(課文第五段的前三句,集體朗讀第五段)
小結:各式各樣的猜想都有,甚至有藝術家通過雕塑為她還原,我們來對比一下:(課件展示:不同的維納斯的雕塑)對于斷臂的維納斯人們傾注了不盡的贊美和歌頌,而另一尊卻始終默默無聞,請同學們看一看,哪一尊比較美?你認為斷臂的維納斯美不美呢?(進行對比)
維納斯的美體現在哪里呢?為什么?(討論,要講出理由)
三、課文自讀:
1.本文的作者在觀賞了維納斯的雕像后對于斷臂的看法是什么?從課文中找。(小組討論)
作者認為米洛斯的維納斯“為了如此秀麗迷人,必須失去雙臂。”
發現:這一個句子存在什么問題?包含什么意思?文章的這一中心句至少存在兩個問題,(有歧義)
一是“維納斯的雙臂為什么必須失去?”(必須失去雙臂,才能如此秀麗迷人)
作者認為:一是有神秘氣氛,二是無勝有,無手比有手好。(可以給人無限的聯想)
二是“為什么失去的必須是雙臂?” 課文其實就是緊緊圍繞著這兩個問題展開的,二至五段是在談論第一個問題的,六、七段則是談論第二個問題。下面請大家默讀這四個段落快速找出你認為與這些問題有關的語句。
清岡卓行認為維納斯除了雙臂,其他何部位都喪失不得。你同不同意作者的觀點,你覺得維納斯的其他部位可不可以失去?失去了會不會影響維納斯的美?(如失去身體、頭部)
教師小結:我認為,米洛斯之美在于形體的美和斷臂的美,形體之美:秀顏、曲線、勻稱的比例. 美在形體的勻稱、內在的氣質,等等。 (高貴的單純,靜穆的偉大)
要不影響整體的效果才是美的,人像雕塑美主要就是軀干美,失去了身體的維納斯,她那和諧而優美的螺旋型上升曲線,富有韻律感,這種體形美就顯現不出來了,維納斯的頭部也很美,失去了頭部的維納斯也不能帶來美感。
斷臂之美:她散發了神秘氣氛,孕育了生命之夢。我們明白了維納斯的斷臂的美,就在于讓讀者產生無窮無盡的想像,讓人盡情感受她的整體美,說斷臂的維納斯讓人想像到她無數雙秀美的玉臂,給我們留下了想象的空間。留下空間讓審美者用自己的心靈和感受去填補空白,這恐怕就是斷臂所帶來的殘缺之美的妙處。
四、拓展:
這篇文章給了我啟示:維納斯的斷臂產生了有無相生的藝術效果,從特殊到普遍的這種飛躍使維納斯具有了曲線美、勻稱美、莊重美、青春美……換句話說這真實就是我們經常說的“以虛補實,以無勝有”的藝術效果。我想到其實這告訴我們有時候藝術的某種空白或者缺失反而會該觀賞者留下想象的空間,有一種以虛補實的藝術效果。
總結:古代的繪畫藝術講求虛實相生。
繪畫:繪畫中的留白藝術就是以虛補實,我給大家欣賞一幅宋代的畫《寒江獨釣圖》(以下為課件演示),
請同學們說說,畫中畫了什么? 船、人 。畫面除了船、人,就是大片的空白,可以是水,可以是天,也許是水天一色,還可能是無邊無際、空曠渺漠的境界,更有可能是一種曠達的情懷……
音樂:此時無聲勝有聲。
詩歌:如《尋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本詩妙就妙在“云深不知處”,隱者在云霧深深的大山采藥,讓人感到他與山林化為一體,無法尋覓他的蹤跡,只能憑想像感受,體現了虛實相生。
五、課堂討論:同學們,維納斯的斷臂引起了人們的遐想,也引起了人們的再創作,同時也產生了經久不息的爭論。但其實我們應該看到,美并不只是局限于此。
作為藝術欣賞者,必須驅遣自己的想象,才能欣賞到藝術的美,領悟到藝術的奧秘。美是到處都有的,羅丹在《羅丹論藝術》中提到: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又是多種形態的,是來自于你心靈的感受和觸動,只要你用心去感受了,那就是最美。
美有多種形態,斷臂維納斯是一種美,蒙娜麗莎的微笑也是一種美,除了這些令人產生無限暇思的美之外,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是可以稱得上美的?請你舉出具體的例子,談談你的理由和看法。
學生分組討論,要講出自己的理由和看法,教師可適當作點撥。
(如:可以舉《巴黎圣母院》中的卡西莫多:丑陋美; 在許多平凡普通的人身上的平凡的美)等)
教師小結:美的存在使不拘泥于表現形式的,美的真正所在是懂得欣賞,只要我們具備一雙善于發現美的慧眼,一顆善于領悟美、感受美的心靈,我們就不愁沒有美的發現、美的鑒賞和美的創造。
六、作業:
欣賞羅丹的雕塑《思想者》,寫一篇鑒賞文章,談談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