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村田
何其芳
導學平臺
課標要求:
1、 注意關鍵詩句,理解其內涵。
2、整體感知詩人表達的感情。
3、理解詩中表現出詩人豐富想象的句子。
4、通過比較閱讀進一步理解本詩表達的感情。
5、了解作者,初步感知他的藝術風格。
學法點悟
關于聯想和想象: 寫詩、讀詩都離不開聯想和想象,詩歌靠形象化的語言創造意境,傳達情感,讀詩也要發揮聯想和想象,來對詩歌的意境進行再現和再創造。那么什么是聯想、想象?什么是意境?
所謂聯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由當前的事物回憶起有關的另一事物,或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想到另一件事物。事物的相似、相類、相關、對立、因果等關系都可以引起聯想。所謂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礎上創造出新形象的過程。聯想由事物的相關性產生,而想象則要靠知覺的再加工創造產生。
整體感知
這首詩以豐富的想象,新奇的比喻,表達了詩人熱愛青少年,熱愛新生活,勇于塑造新我的思想感情。語言生動,節奏感強。詩人為什么不停地歌唱?“少男少女”有什么更豐富的內涵?
疑難解析
質疑:作者為什么要歌唱?他的詩是不是一向熱情、明朗?
解惑:他為一種全新的生活而歌唱。這首詩與他以前的詩風迥然不同。1938年 何其芳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在那里,一種與在國統區迥異的生活展現在他眼前。詩人全身心投人了這一全新的火熱的生活,他觀察著,感受著,激動著。詩人的生活變了,性格變了,世界觀變了,詩風也變了,他不再寫那種纏綿憂傷的愛情詩了,流瀉于詩人筆端的是一種奔放快樂積極向上的詩句。《我為少男少女們歌唱》就是詩人詩風轉變后的代表作品。
質疑:“少男少女”有哪些豐富的內涵?
解惑:這里的少男少女,其實不是實指。而是代表著一種新的生活、新的希望和新的力量。也可以理解為“少男少女”就是“早晨”“希望”“未來的事物”和“正在生長的力量”。
質疑:如何理解這首詩的語言美?
解惑:這首詩想像豐富,比喻新奇,節奏感強,押韻講究,既有第一節一口氣貫注的排比,也有第二、三節的整散兼顧的詩行。藝術性很強。
語言揣摩
1、“所有使我像草一樣顫抖過的/快樂或者好的思想/都變成聲音飛到四面八方去吧。”
詩人把新生活帶給自己的興奮和震撼比做“像草一樣顫抖”,新鮮、形象。詩人揭示了歌聲的來源,乃是“快樂或者好的思想”,他想讓這些抽象的事物長上翅膀,飛到四面八方去,傳達給每一個人,引起感情的共鳴,心靈的共振。
2、“它像一陣微風/或者一片陽光。”
詩人先把快樂和思想比成聲音,又把聲音比成“微風”“陽光”,互相構成比喻,顯示了詩人豐富的想像力。這樣的詩句好在以形象寫抽象,使快樂這種心理感覺成為一種實在、可感的東西,便于讀者理解,有詩的韻味。
3、“輕輕地從我琴弦上/失掉了成年的憂傷”
這里暗含詩人現在與過去的對比。詩人在去解放區以前,思想和創作低沉、壓抑。來到延安之后,詩人重新彈奏生活的琴弦,發出的琴聲,已經“失掉了成年的憂傷”,而是變得輕快,變得健康。這個比喻與前面的“歌唱”也是相照應的。
4、“我歌唱那些屬于未來的事物/我歌唱正在生長的力量。”
“屬于未來的事物”和“正在生長的力量”。 暗含了另外一層政治意義,即歌頌延安的新天地和共產黨領導下的新生活。
研究課題
1、了解何其芳其人其詩。
相關鏈接:何其芳(1912~1977) 現代著名詩人、文學評論家。 四川萬縣人。1929年開始創作,1931~1935年在北京大學哲學系學習,課余寫詩和散文。早期作品表現了對舊社會的不滿,也存在唯美主義的傾向。1935年在北京大學畢業后,在天津南開中學和山東萊陽縣鄉村師范學校教書。抗日戰爭爆發后,回四川教書和編輯刊物。1938年到延安,在魯迅藝術文學院任教。寫出熱情歌頌延安和抗日根據地的作品。詩是何其芳先生最先喜愛和運用的文學樣式。他十分講究完整的形式、嚴格的韻律、諧美的節奏,并注意表現出詩的形象和意境。因此他的詩明顯地具有細膩和華麗的色彩。他有詩集《漢園集》 (與李廣田,卞之琳合集)《預言》《夜歌》《夜歌和白天的歌》。他曾提出建立新詩格律的主張,并親自動手編輯《陜北民歌選》,并為這個集子寫了長達萬言的代序《論民歌》,推動了新詩向民歌學習。
2、找一找本詩的韻腳。了解一些詩歌用韻的常識。
相關鏈接: 在詩歌的各句之末,用相同韻尾、同聲調的字(有的不同聲調),叫做“用韻”,也叫“押韻”。漢魏六朝的四言詩、五言詩,大都隔句押韻,這是繼承了《詩經》、《楚辭》的傳統,韻腳放在偶句。漢魏六朝的七言詩,如:曹丕的《燕歌行》“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是句句押韻的,但鮑照的詩中已使用了隔句押韻的方法。唐以后的五、七言詩,一般是隔句押韻的。尤其是近體詩,都把韻腳固定在偶句上;即律詩 在二、四、六、八句,絕句在二、四句。唐以后的古風和樂府,因襲漢六朝的用韻方法,一般是隔句押韻,也有的句句押韻。詞和曲的用韻,都規定在詞調,曲調上。新詩的押韻,沒有嚴格、統一的要求,較為自由。
自主探究
探究前期導引
首先把握整首詩的感情基調,理解詩中比喻的內涵,想象意境,結合寫作背景深入理解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在朗讀中表現詩歌的音韻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基礎鞏固集練
一、 字音字義
1、 掌握多音字的讀音。
顫抖( ) 冷顫( ) 顫栗( ) 顫悠( ) 顫巍巍( )
2、形近字組詞
檀 擅
嬗 膻
3、揣摩下列詞語在詩句中的含義
○1少男少女:
○2顫抖:
○3琴弦:
二、按原詩句填空
我為少男少女們歌唱
我歌唱
我歌唱
我歌唱
我歌唱
……
三、閱讀指導
讀詩要注意詩中比喻、象征的內涵,避免理解上的實指性。如果僅停留在表層字面上,就難以理解詩歌文字的深層含義以及所要表達的真實情感和思想內涵。要做到這些,了解相關的背景,合理發揮想象是很必要的。
使用比喻要注意什么?
使用比喻修辭時,除了本體與喻體要具有某種相同特征外,要盡量使二者不在同類事物中,突出其相似性,避免其相關性,這樣才會產生更好的藝術效果。
聯想和比喻有關嗎?
聯想和想象越豐富,越能產生生動奇特的比喻,在詩歌當中聯想和比喻往往是同時運用的。所以,平時生活中要有意識地鍛煉自己聯想和想象的能力,多練筆,相信你也能寫出好詩。
四、問題探究
1、為什么把歌聲比作“一陣微風”“一片陽光”?這樣比有什么好處?
[提示:發揮想象,加深理解。]
答:
2、使用比喻要注意什么?
[提示:通過優秀作品中的成功范例,揣摩、總結。]
答:
3、聯想和比喻有關嗎?
[提示:在詩歌當中聯想和比喻往往是同時運用的。相輔相成。]
答:
培優探究實踐
五、欣賞評價
1、詩的第一節中“早晨”“希望”“未來的事物”和“正在生長的力量”與“少男少女”是什么關系?
答:
2、第二節的精彩之處是哪幾行?為什么?
答:
3、整首詩你最欣賞哪一處,說明理由。
答:
六、拓展閱讀
再別康橋
徐志摩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艷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橋的柔波里,
我甘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淀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云彩。
十一月六日中國海上
探究建議:
這首詩是詩人徐志摩最重要的代表作,表達對母校的離情別緒。十分注意詩的結構、形式的美,語言優美洗練,感情真摯,形象生動、鮮明。最重要的是,作者將這些有機地統一,創造了深邃的意境,烘托出一種夢幻般的惆悵氣氛。
所謂意境,是文學藝術作品通過形象描寫表現出來的境界和情調。詩歌意境的創造基于意象,詩的意象也即詩人的意中之象。“意象是客觀的生活場景和詩人思想感情相交融,通過審美創造以文字表現出來的藝術境象或境界。”從詩的意象創造的具體氛圍中,我們才能把握它所要暗示或啟迪讀者的東西。
參考以上提示,反復誦讀,加以體會。
作者郵箱: zhct19480202@yaho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