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易哲
教學目的:掌握變式句的幾種常見格式
變式句中有幾種常見格式:主語后置,賓語前置,定語后置,狀語后置。
1:主語后置:一般是把補語放在前面,主謂結構一起后置。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2:賓語前置
(1)否定語句中,代詞作賓語前置。
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鐘山記》
(2)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前置。
沛公安在?《鴻門宴》
微斯人,吾誰與歸?《醉翁亭記》
(3)“之”“是”做標志。
“之”后如果加動詞,就是賓語前置。
夫晉,何厭之有?《燭之武退秦師》
“是”做標志,也是賓語前置。有時與唯連用。
豈不轂是為?先君之好是繼。《左傳 齊桓公伐楚》
現代漢語中仍沿襲古漢語習慣。
唯利是圖 唯命是舉
3:定語后置
(1)名詞+者字結構
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愚公移山》
(2)“之”后跟形容詞,是定語后置。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勸學》
(3)名詞+數(量)詞 (量詞為名量)
加以尖山萬重。《送宗判官歸滑臺序》
4:狀語后置 (介賓結構后置)
(1)介賓結構后置:“于”引出動作的對象,處所,時間作介賓結構,一般后置。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勸學〉
得雙石于潭上。〈石鐘山記〉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 〈師說〉
(2)動詞+(之)+以字引起的介賓結構。
封之以膏腴之地。〈觸龍說趙太后〉
為壇而盟,祭以尉首。〈陳涉世家〉
(3)動詞+(賓語)+量詞
舉所佩玉訣以示之者三。〈鴻門宴〉
(4)動詞+賓語+副詞
后秦擊趙者再。〈六國論〉
作者郵箱: wyz001100@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