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編教材第五冊選學課文
片斷設計:俞國娣、徐華昆 評講:楊明明
片斷一
師:請同學們讀讀第二段,看黑板上這些詞,請把它們技事
情發展的順序進行排列。(教師出示詞語“刮狂風、船顛簸、帆吹
落、船平穩、上桅桿、去捕魚、扎緊帆”)
生:(自己讀讀課文,進行排列)
師:可以了嗎?誰來說說?
生:我是這樣排列的:去捕魚--副狂風--帆吹落--船
顛簸--上桅桿--扎緊帆--船平穩。
師:好,大家也是這樣排列的嗎?和他一樣的請舉手。
[評講]這是第五單元的選讀課文,第五單元的訓練目標是:學習
按事情發展順序寫的段落,在選讀課文中,有效地用排列詞序的
辦法進行目標訓練。這是教師一種較強的語言訓練意識,值得
提侶。
師:哦!大家的答案都一樣嗎?那位同學有不同意見,你是
怎么排列的?
生:我把帆吹落排在后面,船顛簸排在前面。
師:大家說說這樣排列和書上一樣嗎?請你讀讀書,想一想
該怎么排。
[評講]按課文中的順序排列確實應該先“帆吹落”再“船顛簸”,
但是這位同學提出不同的看法,也許不是不明白而是有自己的
想法。如果老師讓他把自己的想法充分的表達出來,可能是進
行思維訓練的好機會,因為船顛致了,也可能手致帆落下,而這
兒是吹落,那肯定是應該排在刮狂風的后面。如果老師重視了
孩子不同的意見(甚至是很錯誤的),并將此又作為一個訓練點,
那么我們的語言訓練變得更實在、更有效。
片斷二
師:同學們我們剛才運用提示語把爸爸的話和羅蒙諾索夫
的話都讀得很好,現在我們來看看這一段話:
羅蒙諾索夫說:“爸爸,衣服和書比,我更想要一本什么
知識都有的書,比如天上的星星為什么不會掉下來?為什
么黑夜過去就是黎明?海上的浪潮又是怎么回事?”
這兒沒有提示語,羅蒙諾索夫該怎么說呀?你能學著前面
的樣子,加上提示語嗎?
生:(思考、舉手)
羅……認真地說
羅……嚴肅地說
羅……一本正經地說
羅……抬起頭望著爸爸說
[評講]這段課文基本上是對話,教師運用提示語中的驚奇、搖搖
頭、笑著指導孩子朗讀對話,一般的訓練都到此為止。然而,這
個教學設計又將訓練提高了一個層次,讓孩子補充提示語。這
樣的設計體現了訓練的梯度,比較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