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編教材第七冊第十八課
設計:楊明明 鄭玉珊
片斷一
師:同學們,我們今天學習《小鎮的早晨》,鎮--請讀準翹
舌音、前鼻音(學生跟讀,正音)
師:小鎮,去過嗎?(學生搖頭)是的,老師也沒去過。可是
我想那地方就像插圖上畫的那樣。小小的,農民們上這兒來買
東西、賣東西的地方。大家看課文中的插圖。
(設計意圖:
對于比較難解釋的、與孩子的生活并不接近的詞語,教師充
分運用教材上的插圖進行處理,很好。如果按字典上的概念化
的詞條來解釋詞語,將會讓學生更加不明白o)
師:同學們聽老師讀第一段,聽完了說說小鎮是怎么醒來
的。(教師聲情并茂地背誦第一段課文,加上必要的手勢,并按
要求處理重音)
“城市的早晨,是汽車短促的喇叭聲驚醒的;蠶鄉小鎮,四周
河道縱橫,它的早晨是木船悠閑的搖櫓聲喚醒的。”
怎么醒來的?
生:是木船的搖櫓聲驚醒的!
師:聽下來,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嗎?
生:什么叫“櫓”?
“搖櫓聲”是怎么樣的?
小鎮的早晨怎么是搖櫓聲喚醒的?
師:你們真會動腦筋。有誰能幫助他們?
生:我知道。櫓大概就是槳,搖櫓聲怎么樣我不知道,我沒聽
到過。
生:小鎮旁邊河道縱橫,就有許多船,所以它的早晨是搖櫓
聲喚醒的。
師:說得真好!搖櫓聲大概“吱呀、吱呀”這么慢慢地叫:
“醒來啦!起床啦!”(教師形象地慢慢地叫著,同學們都笑了。)
(設計意圖:
搖櫓聲對城市孩子來說是陌生的,教師形象地擬聲又聯系
“喚醒”,讓孩子進入作者描寫的情景,并為小鎮早晨的恬靜作一
鋪墊。)
師:請同學們讀讀第一段的后半句話,把小鎮是怎么醒來的
輕輕地告訴大家。(孩子們有表情地讀)那么,前半句好像沒什
么用,我們把它去掉,行嗎?
生:那不行的,好像是對比。
師:哪兒是對比呀?你能讀讀第一段,告訴大家嗎?
生:短促的喇叭聲和悠閑的搖櫓聲是對比。
生:驚醒和喚醒是對比。
師:說得好極了,驚醒是一下子被嚇醒了,喚醒呢,是輕輕地
被叫醒的。
這么一對比呀,更讓我們感覺到小鎮的早晨是--(學生自
然地接上來說“是恬靜的”)
(設計意圖:
這個教學環節完全是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孩子體會對比的
作用。不是簡單地灌輸一種修辭方法,而是讓孩子真正體味到
小鎮早晨的恬靜。)
片斷二
師:你能很快的完成這個作業嗎?請快速地讀課文里的二、
三、四段。
教師出示“小鎮的早晨是( )、( )、( )。”
生:(讀書,完成填空)
師:這么快就完成了,你們有什么竅門?
生:我們一下子就找到了每一段的總啟句,找到恬靜的、熱
鬧的、緊張的。
師:你們真能干,真會學習。
(設計意圖:
讓孩子完成這個填空作業,目的就在于引導學生發現總啟
句,找到重點詞,這是一種學法的指導,但是,這種鼓勵學生在自
行研究的基礎上完成,更能讓學生充分體驗成功的愉悅。同時,
設計這項難度不高的作業,讓全體學生都能有效地參與。)
片斷三
師:請繼續學習課文的第三、四兩句。說說寫的是什么?并
且把這個詞寫在課文旁邊。
生:(默讀后,均在課文旁邊寫上“船”)
師:誰能告訴大家哪些詞說明船很多。
生:(一邊劃,一邊舉手。急于發言。)
師:不著急,劃到一個不稀奇,比誰找得多。
生:(在老師的激勵下,又埋頭讀句子。)
師:現在可以說了,找到三個的舉手。(紛紛舉手)
生:找到了“各式各樣”,“一只緊挨一只”,還有一個是“停
滿”。
師:是停還是滿?
生:(集體回答)是“滿”。
師:嗯,學得真不錯。你們真會學習。來,你們這個小組的
同學就當作是船吧,快,你們一只緊挨一只。(孩子紛紛靠攏)同
學們,瞧各式各樣的船,一只緊挨一只,你們覺得格外醒目的是
什么船。
生:(笑著指著穿黑衣服的小男孩兒說)烏篷船。
師:烏篷船?哦,他剛好穿著黑衣服。行,我們就把他當作
烏篷船吧。你們說說為什么它格外醒目。
生:它是油光發亮的,它是翹起尖尖的船頭的。
師:對呀,我們來把三、四兩句讀一下。讀出有趣!
生:(有趣地朗讀。)
師:老師不明白了,這么多的船怎么能說恬靜呢?
生:(思考,一下子被老師問住了。)
師:其實,這兩句話中有一個詞告訴我們“恬靜”,聰明的孩
子肯定會發現的。仔細找。把它圈出來。
生:(一下子又進入了課文的研究中,不一會兒舉起了手)
師:哪個詞?(孩子們紛紛說“停”)
對呀,這么多船如果都在開,肯定很熱鬧,現在都停住,所以
就顯得格外的靜。
(設計意圖:
教師一直以平等的身份,引導孩子自己去研究課文,讓他們
在不斷的發現中,體驗成功,因為教師的指向明確,梯度不高,學
生稍做努力就可以達到。這樣的設計讓全體學生都能進入學
習。在一次次的達成中,不斷增強學習情趣。特別是中間插進
“一只緊挨一只”的直觀游戲,讓孩子進入興奮,那么接下來的說
話練習和課文朗讀顯得更有情趣。)
片斷四
師:現在我們學習第五句了,老師覺得你們自己肯定會學得
很好,就像剛才一樣把表示恬靜的詞找出來,像老師一樣寫在小
黑板上,待會兒你來當老師,你來向大家介紹為什么選這個詞。
生:(饒有興趣的開始劃劃、圈圈,教師巡視作個別輔導,并
把小黑板發給舉手的孩子。)
師:可以了嗎?誰先上來?(不少孩子拿著黑板上來了。)
生:我找到的詞是:“悄悄鉆”,悄悄鉆當然就是恬靜。
生:我找到的同是:“輕輕飄”,輕輕飄也是很靜的。
生:我找的就是“飄”,輕了才能飄。
生:我找到的是“一葉葉”,像樹葉…樣,一葉葉的小舟,很輕
很輕。
師:說得真好,如果是一艘艘的大輪船那就不會恬靜了。
生:我找到的是“小舟”。因為大船就不會恬靜了。
師:還有嗎?
生:我找到的是“遙遙相對”。
師:誰和誰“遙遙相對”?
生:座落在小鎮上的兩座拱形石橋。
師:是的,這邊一座橋,那邊也有--座橋,兩座橋你看著我,
我看著你,靜靜地守在小鎮的兩頭,看起來就格外的恬靜。是
嗎?(學生笑著回答“是的”)
師:你們真了不起,把恬靜的詞都找出來了,下邊你們幫我
一個忙,你們讀,我來畫,你們可要慢慢讀,要不我來不及畫的。
你們讀得好,我就會畫得好,我們開始吧!
生:(慢慢地誦讀)兩座拱形橋遙遙相對,座落在小鎮兩頭,
不時有一葉葉小舟從半月形的橋洞中悄悄鉆出來,又在河廣輕
輕飄過。
師:(在學生的朗誦中完成小橋、小舟的簡筆畫)是這樣嗎?
我畫得可以嗎?(學生點頭稱贊)那么,看著我畫的圖,大伙兒試
著背背看。
生:(背誦第5句)
師:你們這么快都記住了,真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