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縣安昌中學 董水龍
[背景]
建構主義認為,教學不是傳授知識。知識是不能傳遞的,教師傳遞的只是信息,信息通過學生的主動建構才能變成其認知結構中的知識。因此,教師要想方設法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促使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象磁石一樣緊緊地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這是學生能夠主動建構知識的前提。于是便有了下面的嘗試。
[案例描述]
浙江省義務教育語文中有一篇柳宗元的《童區寄傳》,疏通文字后,我進行了以下嘗試:
教師:“老師昨天布置的作業,要求同學們回家去問一問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或文化不高的鄰居,或爸爸媽媽,有關秦武陽的情況,不知同學們完成了沒有?”
生:“我問了,我高中畢業的爸爸知道一點,其余的人就都不了解關于秦武陽的事情了!
生:“我問的人,文化程度都不高,所以沒有人知道秦武陽這個人的事情。老師,你讓我們問這件事情的目的是什么。”
教師:“這位同學問得好。請大家想一想,老師為什么要你們做這份作業!
生:“老師是不是想告訴我們,書讀得不高、文化程度不高的人是不會知道秦武陽這個人和他所做的事情的!
教師:“這位同學問得好。但不是老師要告訴你們什么秘密,而是要同學們自己去思考,去發現問題。還有“書讀的不高”這樣的言語應該說是“學歷不高”,你們說老師說得有沒有道理,請同學們再想想。如果你們一時還沒有想好,我們先把課文來讀一遍。”
生齊讀《童區寄傳》,思考。
教師:“有同學想到什么了,請把你的思考貢獻出來,讓同學們共享!
生:“你是不是想讓我們說,文化程度不高的人,是不會知道秦武陽這樣的人的,因為依照課本的資料,有關秦武陽的事跡是記載在典籍中的,沒有讀過書的人,怎么會知道歷史上有個叫秦武陽少年英雄!
教師:“不是老師我想告訴你什么,是讓你們自己去思考。不過你的思考能給同學們啟發。你們還想到了什么呢?”
生:“受剛才那位同學的啟發,我覺得《童區寄傳》里的“劫縛者”的文化程度應該不高,甚至可能沒有讀過一天的書,因為古代讀書機會比我們現在更少!
教師:“這位同學想得太好了。老師我也認為這些“劫縛者”肯定沒有讀過什么書的!
生:“謝謝前兩位同學的啟發,我覺得,既然“劫縛者”沒有讀過什么書,那他們是怎么知道秦武陽的英雄事跡的。看來課文最后的一句“皆曰:‘是兒少秦武陽二歲,而討殺二豪,豈可近耶?’”,是作者捏造出來的。”
生:“不能說是捏造,應該說是作者虛構的。”
生:“傳記能虛構嗎?虛構的傳記難道不是捏造事實?”
生:“你倆別爭了,我們把這篇文章當成小說讀好了!
教師:“三位同學經過爭論,認為《童區寄傳》是小說,不知全班有多少同學同意這樣的觀點!
全班同學齊聲回答:“同意!
教師:“既然同學們認為《童區寄傳》是小說,那么,本篇文章還有沒有“捏造”的地方,再請同學們一邊讀課文一邊找一找!
學生讀課文。一會兒有人舉手。
生:“我認為課文第二段的‘市者良久計曰:”與其殺是僮,孰若賣之?與其賣而分,孰若吾得專焉?幸而殺彼,甚善!”’是虛構的。這個強盜已經被區寄殺死了,他心里怎么想的,作者又是如何知道?難道是強盜先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區寄,再有區寄講給別人聽,然后柳宗元又從了解這件事情的人那里聽到的?可見是作者為了增加文章的曲折度和使文章生動有趣些而向壁虛構的!
教師:“這位同學的說法,同學們要反駁的嗎?”
生:“我不是來反駁前面同學的觀點。我想說,這篇文章所寫的事情,都是柳宗元一個人虛構的。一個只有十一歲的男孩(依照現在還只讀小學三年級)怎么能殺死兩個大人,而且這兩人都是殺人不眨眼的強盜!
生:“我認為剛才那位同學說錯了,十一歲的人怎么不會殺人呢?首先,區寄是為了逃生,這時勇氣就從膽中生;其次,強盜是在睡著的情況下被區寄殺死的,完全可以。我在報紙上就曾經讀到過類似的報道。”
生:“我也認為區寄殺兩個強盜的事件是真實的,不是作者的捏造。他只是在寫本文時,添了點油加了點醋而已。要不,這文章不夠生動形象,就沒有人想讀了!
全班沉默。
教師:“這次討論,三位同學都發表了自己的觀點,但后兩位同學講得有理有據,應該表揚。小說雖然是虛構的多,但不是說可以胡亂捏造,沒有科學或生活等的依據。比如俄羅斯偉大的文學家列夫托爾斯泰就是因為看到報紙上的一則幾百字的報道,報道說一個青年婦女在莫斯科臥軌自殺,突然來了靈感,寫成了著名的長篇小說《安娜卡列尼娜》。同理,柳宗元聽到這則故事,覺得很好,就用文字把它記錄下來。虛構部分可能出于作者的想象,也可能是他的朋友講述時添油加醋上去的。因為人都是有好奇心的,即使大人也不能例外。合理的想象,適當的添加,都是可行的!
生:“老師,這是不是說我們寫作文時,并不是像小學老師說的,一定要真人真事,而是可以在真實事情的基礎上,允許我們有大膽的想象,而且只有這樣做,作文才能寫好。因為我們一直為寫不好--實際上寫不出作文而苦惱,F在我有點開竅了。”
教師:“首先請同學不要總是猜測老師心里在想什么,或者怎樣說才合老師的意思,你想到了什么就說出來,同學會幫助你的。有同學讀過科幻小說嗎?科幻小說除了人際關系,另外的可都是想象出來,雖然是在科學原理的基礎上的想象,但那確確實實是幻想。寫的事情都是現在根本沒有或者是要到將來才會發生的經歷!
生:“我覺得想象是思考的結果,或者說也是一種思考。閱讀文章要思考,寫作文時,也要想好了再寫!
教師:“同學們的思想還是非;钴S的,像剛坐下去的同學思考的結果,就值得我們注意。下面我們就來學習如何想象。還是從我們熟悉的課文入手吧!現在我們已經得出一致的結論:《童區寄傳》是篇小說。但編者卻把它放到了傳記單元,如果我們把它改寫一下,讓它成為名副其實的一篇傳記,應該怎么改呢?”
生:“把剛才我們發現的地方刪掉。然后添上一些話就可以!
教師:“你認為要怎樣添比較好?”
生:“我想把課文第二段的‘市者良久計曰:“與其殺是僮,孰若賣之?與其賣而分,孰若吾得專焉?幸而殺彼,甚善!”’改為‘市者默然良久’,這樣既點明了‘市者’在做長時間的思想斗爭,又不是虛構,因為這是區寄能看到的情況。至于最后一句我覺得要這樣寫:‘是兒才十有一歲,而討殺二豪,豈可近耶?’。當然語言就少了一些韻味。”
學生長時間鼓掌。
掌聲停止后,教師:“同學們的掌聲就是對這位同學的修改的褒揚,這位同學也就不用謙虛啦。老師還真想不到我們同學有如此大的潛力。下課時間就要到了,課后還是請同學們通過想象,把本文改寫成《區寄自傳》。哪些文字要去掉,哪些文字可以保留,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然后完成作業。”
一周以后,收到了學生以區寄的名義寫的自傳。其中有篇較好,讀給學生聽了。他是這樣寫的:
我叫區寄,廣西郴州人,今年十一歲。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標準農民,當然沒有書讀啦。六歲時爸爸就要我自己養活自己了,我會干的活兒不多,只好替有錢人家放牛,邊放牛邊割草砍柴,補貼家用?墒墙衲瓿醵瑫r,我被兩個強盜綁架了。
那天,將近中午,我把牛系在了山上,自己一個人背著柴草回家。兩個強盜從我身后襲擊了我,將刀架在我脖子上,然后用繩子把我綁了個結結實實,用黑布蒙了我的眼睛,叫我與他們一起趕路。這樣的事情在我們家鄉一帶經常發生,幸好父親教過我如何對付這樣的突發事件。于是我假裝很害怕的樣子,一邊哭哭啼啼,一邊全身發抖。大概走了兩個時辰的路,他們終于停止前進。也許是我的假裝起了作用,他們把我眼睛上的蒙布取了下來,面對陽光,我的眼睛極不舒服。他們邊喝酒邊用言語嘲笑我,我呢則假裝啼哭得更厲害了。喝了大約有半個時辰,兩個人都喝得滿臉通紅,想必都喝多了,神智不清的爭論著誰去市場,誰留下來看守我。最后那個看上去面色和善些的強盜走了,留下那個樣子兇狠的。
等另一個強盜走遠了,留下來的那個,把刀插進路邊的泥地里,自己則枕著隨身攜帶的包袱,躺倒在草地上,在酒的作用下,就慢慢地就睡著了。等到他睡著以后,我就悄悄走到插著的刀旁邊,把縛雙手的繩子對著刀刃,一上一下的切割。由于害怕用力過度,刀倒下去,所以我不敢過分用力,足足磨了一個多時辰,才把繩子弄斷。我立刻站起來,拔出刀,小心翼翼接近睡著的那個,用刀狠狠的砍向他的脖子,一下、兩下、三下……直到他的頭與軀體分為兩段,我才停息下來。丟下刀,朝自己家鄉的方向狂奔。
可是我太心急了,居然跑錯了方向。跑出沒多遠,就撞到了離開的那個強盜,他又抓住了我,看得出他比我還害怕。把我帶回了我逃脫的原地,看到躺在地上被我砍死的同伙,舉起刀,就要向我砍過來。我急中生智對他說:“做兩個人的奴仆,怎能比得上做一個人的奴仆?是他待我不好,所以我殺了他;如果你能好好的對待我,你要我做什么事情都可以!蹦侨顺聊撕荛L一段時間后,問我:“你真的肯什么都聽我的?”我點點頭。于是他讓我幫他抬著他同伙的尸體,胡亂在里道路不遠處的樹林里挖了個坑,給埋了,然后又綁了我手,奔到了他的窩藏地。天已經暗了,又縛了我雙腳,因為害怕我再次逃走,手和腳被綁得生疼。到了半夜,我一點點轉過身,先把腳上的縛繩在火上烤斷,接著又烤斷了手里的綁繩,這時候我什么都不怕了,一心想的是如何逃脫回家。手腳上的繩子一斷,我馬上再次拿起刀,把剩下的那個強盜也給殺了。我想這是賊窩,要保全自己,最好把這里邊的人都吵醒。于是我就大喊起來:“有人殺人啦!有人殺人啦!”整個集市的人都被我驚醒了。接著我對眾人說:“我姓區,我父母沒有把我賣給別人。是兩個強盜綁架了我,正好僥幸都被我殺死了。我愿意去見官!
最后此事一級一級上報,一直報到大府那里,大府接見了我,說“還是個小孩”,就把我放了。我們郴州的顏刺史要我留在他身邊當個小吏,我不肯,因為我想我媽媽。顏刺史雖然再三挽留,但我去意已定,他就不再強人所難,給了我許多衣服,新舊都有,還派了衙門里的人護送我回家。
從此以后,我的家鄉再也沒有發生強盜綁架小孩的事情,據說強盜們都怕我。聽別人說強盜們說我“才十一歲,就殺了兩個大強盜。我們還怎么敢接近,豈不是自討苦吃!蔽乙矝]有想到,我的威信居然有這么大。
[教學反思]
馬克思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一文中指出:“語言是思想的直接現實”,換成通俗的說法是語言就是思想。依照馬克思的觀點,語言的本質屬性不是交際,交際只是語言的用途而已。事實上語言的本質是人對對象世界的思維抽象,所以學習語文的過程,就是學會如何思想抽象的過程。教育家裴斯泰洛齊也曾呼吁:“教學的主要任務不是知識積累,而是發展思維!币虼,一個人智力的核心就是思維,語文教學的任務就是要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只有將聽說讀寫都納入思維能力的培養目標,學生語文水平和語文能力才會高效率的提高。
要改變學生等、要、靠的惰性思維習慣,就要教師的一步一步的相機引導,教師要盡量做到只參與,少介入,必要時只作點撥,以便學生順勢而下,思考發展,在思想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直到最終養成獨立自主思想的習慣。初中語文教科書內容是比較豐富的,每篇課文都蘊涵著深刻的思維訓練因素,只要運用得當、善于挖掘那些有利因素,就能很好的為高效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為初中生學好語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我的郵箱是dongshuilong@mail.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