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報 2003-08-05 王建運
過去只聽說大學生、醫務人員、教師、技工等因工作需要,通過考試來獲取各類等級證書,殊不知如今廣大中小學生也不空閑,他們除了完成教學大綱上規定的學習任務外,也要像成人一樣為取得若干份所謂的“等級證書”,不得不去讀各種輔導班、去應付那些乏味枯燥的考試。
民進上海市楊浦區委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目前上海中小學生各類等級考試大抵有:信息技術等級考試、英語等級考試、寫字等級考試、勞技等級考試、理化生實驗操作技能考試等,其中需在小學階段完成的就有上述前三項。這些名目繁多的等級考試除一部分屬主管部門組織管理外,另外還有不少非教育部門組織的等級考,如少兒英語考級、劍橋少兒英語等級考試、數學奧林匹克考試、計算機初級考試等。這里還不包括相當數量望子成龍的家長要求孩子參加的各類文化藝術類等級考試。調查顯示,上述形形色色的等級證書考試對學生升學或選擇就讀學校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有些學校甚至公開在招生中要“參考這些證書”,這就使考證低齡化現象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調查還顯示,形成考證低齡化的另一原因,是考證時間的隨意提前,如原要求在小學畢業時完成的信息技術等級考試、英語一級證書,現在很多學校提早至三四年級完成;原要求初中完成的英語二級證書,有些學校則提前在小學四五年級完成。而這些提前考證的目的也很明顯,就是為了讓學生擠出時間去應付來自各方面更多的等級考試。
如此眾多的等級考試,實際作用如何呢?一些來自教育界的政協委員對此提出質疑:“這種低級證書能作為今后學生踏上社會、被用人單位錄取參考的憑證嗎?”有些政協委員講得更透徹,“除了家長多付費用、學生增加壓力,根本不派用場”。比如所謂的生活應用能力考試,是從全校學生中隨機抽查6名學生,只要其中4名及格,就可認為全校學生“及格”。
考證低齡化現象的出現,說明我們教育改革仍未從根本上解決學生負擔過重問題。為此,一些政協委員認為,給中小學生減負減壓不能停留在口頭宣傳上,一定要制定出相關配套措施,從具體實事做起,當前最重要的是細化各類等級考試目標要求,力求使必要的等級考試符合現行的課程要求,在此基礎上堅決清理、摒棄那些毫無實際意義的“等級考試”,把廣大中小學生從重負下解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