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 辯
陶樂 佐紅星
這是中文系一年一度的畢業生論文答辯會。
今天是“中教法”課題的五位同學參加答辯。小趙也在其中之一。他寫的是有關高中語文課方面的內容。在確定這篇論文時,他征求了自治區教研室高中語文教研員的意見和建議,也廣泛采納了許多高中語文教師的意見,定了初稿。他的指導教師是在自治區內高中語文教研方面很有權威的李老師。李老師對小趙論文的選題、定位、寫法都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也作了很有指導意義的、具有點睛作用的披閱。論文定稿后,小趙覺得定會在答辯會上一鳴驚人。
當小趙宣讀完自己的論文時,在座的畢業生們群情振奮,象是找到了知音。提問開始了,前幾位老師對小趙的論文都給予了一定的肯定,并圍繞論文提出了問題。這時,一位操著很重的寧夏普通話的老師發言了,“你的論文很不謙虛,為什么不注明資料的來源,你的語言太俏皮,你的論文太……”,聽到這兒,小趙的腦袋“嗡”的一聲,心想:這是大學里的外行,他不了解“中教法”……
這場辯論會就這樣不疼不癢地過去了。
第二天是“古典文學”專題答辯會,小趙這回坐在觀眾席上準備欣賞“古典文學”同學的精彩表演。可昨天那位操著寧夏普通話的老師又來了,同樣又提了一些很那個的問題……
第三天的外國文學、第四天的美學、第五天的……,小趙和同學們也都同樣看到了那位“寧夏普通話”……
原來他是教什么文學理論的,是70年代本校的“工農兵”學員。
于是,大家覺得在大學里有這樣的老師實在是不易啊。
2003年7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