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文標題有何好處?
答:概括了文章內容:1、與先生的一面之交;2、點明了寫作重點:以一次會面展示先生人格的偉大;3、揭示了文章主旨:一次會面贊揚先生對青年的關心,一次會面成了作者今后生活的力量源泉。
2、為什么開頭交代我的現狀?
答:表明了先生的大眾立場,我是一個普普通通甚至貧困的文學青年,先生卻給予了熱忱的關心;同時也可以說明我追求進步,不惜以伙食費購買進步書籍閱讀。
3、“非日本的什么東西”指什么?表明作者什么用意?
答:1、指不像日本人那樣的蠻橫不講理的語氣語調,文中還指對待中國人的友善舉止;2、表明了作者對日本帝國主義的憎惡和對同情中國人的日本人內山的肯定。
4、“門外,細雨煙似地?”一句屬于什么描寫?有什么作用?
答:環境描寫。作用如下:1、寫出了當時環境的陰冷2、對比反襯下文,先生對我的關愛和內山對我的殷勤接待給我帶來的溫暖。
5、“赫然”和“得到了保證似地”如何理解?
答:1、赫然是鮮明醒目的意思,表明作者一貫敬仰崇敬先生,所以見到先生作品時表現出了極為興奮激動地情緒。2、因為書籍是先生翻譯的,先生是當時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借別國的革命火種照亮了中國的前進道路,而阿累也追求進步,所以有這個感覺,說明了阿累對先生的高度信賴。
6、文中哪個細節寫出了內山對我的“優待”?寫他的優待和寫魯迅對我的關心有什么作用?
答:“一杯冒著熱氣的熱茶……”;內山的優待確是對我這個中國人的友善之舉,與其他日本人、中國的西裝同胞不一樣;但是他又是一個生意人,難免帶有推銷書籍之意。而先生對我的關心確是真誠實在的,沒有任何附加條件的,二者有一種比較關系。
7、“內山老板大概看出了什么苗頭”,請你推測他看出的情況?
答:這個青年喜愛進步書籍,但是囊中羞澀,買不起這些書籍。“周君,您過來一下,又是一個您的支持者,但是好像他錢不夠啊……”
8、魯迅先生外貌最突出的特點是什么?如何理解這個特點?
答:瘦。1、過度的革命工作毀壞了他的身體,也說明先生把全部精力獻給了革命事業的崇高品質和獻身精神2、先生的頑強堅強與側面說明革命工作的艱辛3、表現作者對先生的關愛、尊敬、愛戴。
9、請比較分析文章中的三次對魯迅外貌的描寫。
答:1、觀察角度不同:由遠而近、由粗到細、由略到詳、有整體到局部2、描寫重點是先生的瘦、精神好、頭發直豎、胡須打眼3、作用是①突出顯示頑強的斗志,不屈的精神,剛正不阿;②愛憎分明,不與敵人妥協;③把全部精力獻給了革命事業的崇高品質和獻身精神。
10、如何理解下面細節“我向四周望了一望”?
答:四周反動派的特務密布,怕對先生安全不利,表現對先生安危的關心
11、如何理解“他微笑”“默認的點了點頭”。
答:1、先生的慈愛、安詳2、先生知道我是一個進步的文學青年,不介意向我透露自己的身份,體現了先生對我的高度信任、認可。
12、請分析以下對先生的稱呼:同志、朋友、父親、師傅、戰士。
答:1、同志:志同道合,有共同的革命方向2、朋友:親密無間“俯首甘為孺子牛”3、父親:表示阿累對先生的崇敬、熱愛4、師傅:循循善誘,先生熱情指導文學青年,也表示阿累向先生仿效、學習5、戰士:頑強戰斗,不與敵人妥協,在戰斗中吶喊前進,“橫眉冷對千夫指”。
13、為什么本段不說我的戰士,而說“我們”戰士?
答:1、先生熱愛人民2、人民愛戴先生3、同時作者激勵大家學習先生的精神。
14、如何理解“站在前進行列最前面的”?
答:贊揚先生一往無前,帶頭前進的堅定地人民立場。
15、請簡要概括先生的人物形象。
答:1、關心愛護信任進步文學青年2、頑強的斗志和不屈的精神3、愛憎分明不與敵人妥協4、引導中國前進方向。
16、“我一進門的時候本來就有點疑惑”和“現在更加疑惑了”,各自為什么疑惑?
答:1、我是一個平日里被人欺侮的普通人,一進門就受到了內山老板的熱情接待;他們交談時我體會到了一些非日本的東西;先生的外形讓我覺得眼熟2、得到了素未平生的先生這樣誠懇的勸告,難免猜測他是誰?
17、“瘦的叫人擔心”和“非常瘦”的表達區別是什么?
答:非常瘦只是寫出了先生的瘦,而前者卻夾雜著作者對先生發自內心的關心、體貼。
18、先生為什么說“你買這本吧,這本比那本好”?
答:自謙;對同事曹先生的支持;對待讀者的誠懇(我的沒有曹先生的書好)。
19、為什么先生帶著獎勵似地微笑?
答:因為我追求進步,是一個進步文學青年。
20、“使我立刻感到受了父親的撫摩——嚴肅和慈愛交織的撫摩似地”,如何理解“嚴肅”“慈愛”?
答:嚴肅是指那本書是革命書籍;慈愛是對進步青年的關心、友善、愛護。
21、結尾幾段文字有哪些主要意思?
答:1、先生的關心使我產生了應對今后苦難生活的巨大精神力量2、沿著先生未竟的事業不斷前進是對先生最好的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