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一日,我帶了相機去拍薔薇花。老人的糖擔兒,剛好晃晃悠悠地過來了,我要求道:“和這些花兒合個影吧。”老人一愣,笑看我,說:“長這么大,除了拍身份照,還真沒拍過照片呢。”他就那么挑著糖擔子,站著,他的身后,滿墻的花骨朵兒在歡笑。戒拍好照,給他看相機屏幕上的他和薔薇花。他看一眼,笑。復舉起手上的棒槌,當當,當當當,這樣敲著,慢慢走遠了。我和一墻頭的薔薇花,目送著他。我想起南朝柳惲的《詠薔薇》來:“不搖香已亂,無風花自飛。”詩里的薔薇花,我自輕盈我自香,隨性自然,不奢望,不強求。人生最好的狀態,也當如此罷。
1、挑糖擔的老人具有怎樣的品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6段中的“記憶”和“稀奇”分別指什么?
記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稀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品味文中兩處畫線句,按要求答題。
(1)賞析句子。
起先只是不起眼的一兩朵,躲在綠葉間,素素妝,淡淡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句中加粗的“甜”字好在哪里?
哦,那是甜了別處的人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簡析“薔薇”在文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第3段中寫到“有些人走得匆忙,有些人走得從容;有些人只是路過,有些人卻是天天來去”,結合下文看,挑糖擔老人屬于走得從容、天天來去的人。
B、第4段中描寫老人的糖擔子,突出了一個“舊”字,暗示了老人做灶糖時問之久,也喚起了“我”對逝去生活的回憶。
C、第9段中的插敘交代老人的女兒不做灶糖了,表明老人做手工灶糖的技藝將盾繼無人,老人對此感到悲哀。
D、文中多處通過老人的“笑”來表現老人的心情,比如第13段中“老人呵呵笑起來”,第10段中“他看一眼,笑”,都寫出了老人的開心。
答案
1、隨性自然,不奢望,不強求。
2、記憶:貧窮年代的甜(或:貧窮年代的幸福和快樂/當年孩子們用破爛換灶糖的情景)。稀奇:少見的正宗的手工灶糖。
3、(1)運用擬人手法.生動形象地表現了薔薇花的不張揚、素雅。
(2)一個“甜”字,贊美老人的手工灶糖給很多人帶來了甜蜜和快樂。
4、(1)作為貫穿全文的線索;(2)引出挑糖擔的老人;(3)比喻(象征)老人的品格(或:比喻人生最好的狀態);(4)烘托老人的形象。
5、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