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大語文意識,培養高效語文課堂 。下面是語文迷小編收集的2017教師語文主題培訓學習心得體會,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2017教師語文主題培訓學習心得體會1】
兩周前,,我們參加了全國真語文系列活動(茂名站)的活動。來自全國各地的語文名師專家、教研人員、一線教師聚首北茂名,探討“真語文”理念,展示“真語文”課堂。特別難得的是全國特級教師賈志敏老師上了示范課《我的發現》。
賈老師的課沒有精美的課件,沒有動聽的音樂,沒有煸情的話語,每一句話都真實自然,每一個指導都恰到好處,每一句點拔都能讓孩子有所進步。尤其要說的是賈老師在課堂上體現出來的對學生的真實真誠的愛。賈老師從板書“我的發現”入手、直接入題。當學生站起來回答問題時,他會走過來傾聽,“嗯,不對,這里應該是……”“好,很好,這句特別妙……”學生每念一句,賈老師都及時指出其字句中的優點和不足,一字、一詞、一句地指導修改。在聽學生回答時,他經常用手按男學生的肩膀,嗔怪著,“你剛才沒聽啊,你要聽啊。”遇到好句子,他不吝贊詞,抬高聲調地夸。正是在這表揚與批評、寬與嚴之間滲透出一種真摯的愛。
在整堂課中,賈老師沒有對課文進行逐句講解,而是通過引導學生進行說話練習,學生通過一節課的在老師引導下的練說,學生水到渠成的掌握了課文內容。首先,賈老師讓學生說一說,課文里的“我”發現---------,在學生充分說了之后,賈老師在這基礎上又讓學生說一說,我發現課文里的“我”是個---------的孩子,在學生充分說了之后,再進一步,課文里的“我”是個-----、------、-------的孩子。由于之前由易到難進行了充分的練說,學生們已經很容易就能說出課文中的“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了!學生順理成章就理解了課文內容。
教語文的老師都知道,在一節語文課上,很難體現學生的語文能力有多大的提高,但可以肯定的說在賈老師的引導和教授下,這個班的學生的語文能力真的在提升。賈老師在課后的研討中說到被別人鼓勵的人是幸福的,會鼓勵別人的人是高尚的。反思自己,當自己在工作、生活遇到挫與困難時,都會得到來自家人、朋友、師長的鼓勵,那時的自己是多么幸福;然而當面對自己的學生時,我能給與他們的鼓勵又有多少呢?學生學習遇到困難時,我是否能做到循循善誘?老師幸福地教語文,學生幸福地學語文,這應該是語文教學的最高境界了吧!
這次學習不僅讓我開闊了眼界,更讓我清醒的認識到:語文教學是一門科學。科學需要嚴謹和規范,需要按事物發展規律行事,來不得半點虛假和浮夸。老師上課,就是借教材的課文,對學生進行說話訓練、寫話訓練。課堂上,要關注的始終是學生。
【2017教師語文主題培訓學習心得體會2】
這幾天的培訓讓我對“主題閱讀教學”有了更深的認識,下面就談談我在這次培訓中的心得體會。
1. 重視單元導讀。
單元導讀課重在導,以單元導語為切入點,帶領學生對整組內容進行整體感知。主要體現在:導趣,引發情感參與;導讀,全面感知內容;導學,明確學習任務;導延,課內延伸課外。在單元教學起步時,要讓學生通過單元導讀預習全單元,讓學生粗知單元內容,對單元的整體脈絡有一個大概的印象。可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
2. 培養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
“主題閱讀”教學共分為五個板塊,在二、三、四板塊中都有推薦叢書,而且推薦的都是同一主題的文章和書籍,使閱讀文本指向性更集中,目的性更鮮明,能夠更好地發揮教材的示范作用。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提升閱讀速度,以抵達“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的閱讀目標。
3. 語文教學更系統。
主題閱讀是把一個單元的內容都整合在一起,不再一課一課地教,而是一個單元一個單元的教,這樣一個單元變成了一個小系統,那么這個主題就是單元的魂,以此把所有課文串起來。
課堂的學習方式不再是一篇文章的閑敲碎打,而是以一個單元為一個整體,引導學生從整體入手,整體把握,緊扣單元訓練項目把相關知識聯為一條教學線索,把學生發散的思維最終集中于單元主題這一點上。學完課本內容后,再將這種學習的方法遷移到課外同一主題的其他文章中去,堅持“舉三反一”的原則,讓學生在課堂中分析比較,并抽象概括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4. 加強小組建設。
小組學習的過程是學生對問題深入探討、共同解決的過程。它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全體性和活動性,可使學生之間形成和諧、友好、合作、互助、競爭的關系,為接下來的單元主題式教學的實施奠定堅實的基礎。
小組合作學習中,建立有效的評價機制是最重要的。只要對小組合作學習施以恰當、系統的評價,就能調動每個學生合作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可起到紀律約束性。小組合作交流和探討,令學習效果、課堂氣氛產生神奇的變化,學生不僅愿學,而且樂在其中!
【2017教師語文主題培訓學習心得體會3】
回顧日常語文教學工作,相信我們每位也做了許多,我們一直也在倡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會讀書。一、二、三年級讀成語故事、寓言故事、中外童話故事,讀連環畫、小人書,讀一些高年級同學讀的書等等。四、五、六年級讀《童年》《名人傳》、四大名著等中外名著。從孩子一入學,我們也幫助孩子們學習積累古詩詞,欣賞名家名作。我們盡管讓學生讀了大量的書,寫了一些讀書筆記和習作,但是,我敢斷定,長期以來,我們缺乏一個完整系統的讀書模式,缺少高效、科學、符合規律的讀書方法。我們的讀書活動雜亂無章。我們急需要這方面的理論指導。正好,主題閱讀來了,我們的思路也越來越明朗了。
今年,小學三四五年級語文全員培訓了語文主題學習的相關內容,讓我學習到了以前在課本上根本學不到的知識。在培訓中,又通過學習各位老師上傳上來的教學資源,真的讓我受益匪淺,使我更加深刻的認識到以后如何進行扎實有效的語文閱讀教學活動。
自從實施主題學習以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呈現出了嶄新的面貌,老師教得有動力,學生學得有活力。審視我們的學校走過將近一個月的主題閱讀之路,其間有成功的快樂,也有煩惱的困惑,首先老師們打破了以教師為圓心,以教材為中心的教學方式,課堂上不再有老師大量的講解與提問,而是由書聲瑯瑯,朗朗書聲構成了一曲曲天籟之音。
現就將我的一些收獲總結如下:
1.主題單元教學必須吃透教材,整合教材,找出單元課文的相通點,找出學習方法的共性,制定出適合學生高效學習的學案。在精讀課文中教師引導學生摸索出學習方法,然后在略讀課文中運用這種學習方法,學生自主高效地學習、交流。
2.主題閱讀以讀為主,從讀中領悟文章中的精髓。從不同形式,不同聲調,不同理解去領悟作者在這篇文章中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正如陸恕老師所說的“一讀解千愁”。
3.語文教學要有語文味。在課堂上,學生對語言的學習、訓練要扎實有效;采用合適的、不同形式的讀,使語文課堂書生瑯瑯;課中課后注重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積累和運用。
4.閱讀教學以讀為本。朗讀能發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情感。學生朗讀能力逐步提高,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就會逐步加深。新課標在目標定位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朗讀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實踐經驗也告訴我們,朗讀是學生領略課文蘊涵情感的最佳途徑,學生富有感情的朗讀本身就是對語言文字有敏銳感覺的表現。如教學《草原》中“那里的天比別處的天……表示我的愉快”時,可從兩方面著手:一是要正確地停頓; 二是要讀出重音。“那里的天/比別處的天/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鮮,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通過這樣的朗讀指導,學生將會感受到草原的天,由于沒有遮攔,顯得格外開闊,也叫人特別愉快。有了這種體會,就自然而然地進入了這種意境,也就會無拘無束地讀出作者那種對草原的熱愛之情。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了課文當中,進入文章的意境,學習效果可見一斑。因此,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重視指導有感情地讀,讀出音韻,讀出意境,讀出情味。
總之,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我將更加努力,認真做到語文教學體現以語言訓練為中心,特別加強語言的運用。培養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努力轉變教學觀念及方法、策略,提高語文課堂的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