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去讀,給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下面是語文迷小編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2017語文教師主題學習心得體會1】
這個周末語文主題培訓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在培訓讓我學習到了一以前在課本上根本學不到的知識。在培訓中,通過學習各位老師上傳上來的教學資源,真的讓我受益匪淺,使我更加深刻的認識到以后如何進行扎實有效的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現就將我的一些收獲總結如下:
1.主題單元教學必須吃透教材,整合教材,找出單元課文的相通點,找出學習方法的共性,制定出適合學生高效學習的學案。在精讀課文中教師引導學生摸索出學習方法,然后在略讀課文中運用這種學習方法,學生自主高效地學習、交流。
2.主題閱讀以讀為主,從讀中領悟文章中的精髓。從不同形式,不同聲調,不同理解去領悟作者在這篇文章中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正如陸恕老師所說的“一讀解千愁”。
3、語文教學要有語文味。在課堂上,學生對語言的學習、訓練要扎實有效;采用合適的、不同形式的讀,使語文課堂書生瑯瑯;課中課后注重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積累和運用。
4、閱讀教學以讀為本。朗讀能發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情感。學生朗讀能力逐步提高,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就會逐步加深。新課標在目標定位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朗讀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總之,通過參加本次活動,我的收獲頗多,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我將更加努力,認真做到語文教學體現以語言訓練為中心,特別加強語言的運用。培養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努力轉變教學觀念及方法、策略,提高語文課堂的效。
【2017語文教師主題學習心得體會2】
52017語文教師主題學習心得體會2月15日至18日,我們學校二十五位教師一行來到林州市參加了第九屆全國小學“語文主題學習”觀摩研討會。會上,我們觀看了曲靜芳、陳一新、付軍英等十幾位名師的展示課,聽取了畢英春等幾位專家的報告及經驗分享,收獲良多。尤其是各位專家的報告,為我們今后的課堂教學改革,指出了明確的方向。總結梳理后,我把對語文主題學習的一點心得與大家分享。
首先,“語文主題學習”追求海量閱讀,通過海量閱讀提高學生自身的語文素養。我們二教組試行主題學習之處,我們幾個人就一直在糾結,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如何實行“語文主題學習”,如何能更有效地進行集中教學、海量閱讀。二年級的孩子識字量還較少,如何整合課文,如何進行閱讀?什么時間閱讀?采用什么方式閱讀?一連串的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們,但聽了張貴栓專家的專題報告和老師們的展示課后,我豁然開朗。付軍英老師、高艷老師和張云杰等老師的展示課也在告訴我,“1+X”單元主題教學可抓住一個知識點展開主題教學,找到一個單元的切入點整合單元,抓住典型的課例精講課文,一篇帶多篇,將“語文主題學習叢書”中與之相關的文章滲透到課堂教學中,努力實現課外閱讀課內化,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從而進行海量閱讀,營造高效課堂。語文教學不能芝麻西瓜一起抓,付軍英老師的《你是這樣的人》,抓住“周總理給你們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是從哪些語句體會到的”這一問題貫穿整個課堂展開教學,思路清晰,不論是課外延伸的《一夜的工作》,還是拓展叢書中《周總理的特殊要求》一文,均以這個問題為線索,讓學生學在其中,悟在其中。在這堂課上,最令學生和觀眾們感動的是,教師播放視頻《三繡總理》這一環節,在場的每一位觀眾都被感動得熱淚盈眶。隨后,老師又抓住時機讓學生寫下想對周總理說的話,在孩子們哽咽的話語中,不僅是孩子,我想,就連我們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深切地體會到了總理的人格魅力。通過學習,我明白了教師在課堂上,不應該面面俱到,到最后反而面面不到,讓孩子聽的一頭霧水。我們應學會舍取,抓住重點,突破難點。對于低年級來說,我認為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培養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尤為重要,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多思考、多摸索、多實踐,采取更適合我們二年級的、更有效的教學方式方法,培養孩子們的閱讀興趣和習慣,大膽嘗試以“單元主題”開展教學, 在有效的時間內高質量完成教學任務,實現課內既學課文又能海量閱讀。
其次,“語文主題學習”強調要重視語文教學的實踐性,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這正和我校提出的導學自主模式的課堂教學有異曲同工之妙。在“主題學習”課堂中,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成為最主要的學習方式,閱讀和交流成為課堂最主要的內容。在這次聽課的過程中,我真正領略了名師的博學多思,多才多藝,循循善誘;看到了學生的妙語連珠,出口成章,文采飛揚,旁征博引,字正腔圓,孩子們的創造力讓我們這群大人也甘拜下風、贊嘆不已;同時,我還感受到了活躍、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在侯華麗老師和王方老師的課上,孩子們所展示的那種自信和積極,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活了整個課堂。這顯然不是簡單應急性的訓練,而必然是一個長期積累的內化過程。真是“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呀!可以看得出,在他們的課堂上,孩子們是真的喜歡語文課,喜歡老師,師生的互動是那么的自然,氛圍是如此的和諧。學生之所以能在課堂上井然有序地學習,我想,這和老師循循善誘地教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我們教師要教會學生合作學習的方法,不要為了追求所謂活躍的課堂氣氛,不管什么知識什么內容就輕易讓學生進行合作,要讓學生帶著合作學習的任務“合作”,真正需要“合作”的時候“合作”,這樣才能避免“合作”學習成為一種“無效勞動”。教師必須融入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中,對學生進行適時地引導和點撥,全面調控合作過程,提高合作質量。其實,“合作探究”不僅體現在同學間的互相幫助上,還體現在互相鼓勵、互相督促上,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互幫互學、輕松學習的目的。
林州第二實驗小學的郭校長在介紹經驗時,有一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們只做了兩件事:讀書、寫字”,多么樸實的一句話!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將以此作為自己的目標,不斷摸索,逐步改變,讓我的教學更加簡單有效,讓學生的學習更加輕松快樂!
【2017語文教師主題學習心得體會3】
上周四,我有幸和同事們到林州大劇院參加了全國小學語文主題學習觀摩研討會議,聽取了方曉玉、王玉莉、李曉林、李曉偉四位名師的展示課,認真聽取了全國小學語文教學研究會理事長崔巒教授對改進閱讀的一些思考和實驗學校校長的報告,感受頗深。
首先為我們展示課例的是來自山東濰坊市臨朐縣第二實驗小學的王玉莉老師,她講的內容是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集中識字課》。聽了王玉莉老師的課后,我發出了深深的感慨:原來一個單元的生字可以這樣去學。這節課的內容分四個版塊兒,第一關是“我會認”。王老師首先把第七單元的生字以詞語的形式,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去認。形式是先讓學生讀,然后老師找學生讀,最后老師范讀,學生跟讀。第二關是“我會讀”,就是把拼音去掉,讓學生去讀。先讓學生自己來讀一讀,然后男生、生女分開讀。第三關是“我會記”,老師首先讓學生觀察每行字的特點,讓學生總結記字方法。最后總結出四種方法:1、聯系生活去記字;2、利用形聲字的特點去記字; 3、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的方法4、多樣方法去記字。第四關是“我會用”,老師把大部分生字融入到一首兒歌里面,讓學生自由讀,老師指名讀,學生齊讀,拍手讀。聽了這些課,總的感受是老師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讓學生通過多種渠道進行識字。
其它三節課教學模式一樣,都是采用“1+X+Y單元主題教學”。“1”,是指精讀課例的教學。就是從教材的每個單元挑選一篇富有代表性的文章進行“精讀”,引導學生深入文本,實現與文本、老師、編者、學生間的平等對話,從中品味、欣賞蘊含在詞語、句子背后情感、態度、價值觀,進行聽說讀寫的基本語文能力訓練,并滲透一寫的學習方法。“X”,指的是苦于篇略讀課例的教學。這些文章,不必逐一探究每個字、詞或句子的意思,有選擇地進行閱讀。這樣的文章教師可采用學案的形式,放手讓學生運用精讀課例中學到的方法進行自學。“Y”,指的是《語文主題學習叢書》的教學。拓展書目的教學一般在課內完成。這樣的教學方法給我的感受是:一、精讀與略讀的融合,既品詞析句,又海量閱讀。精讀課上,落實了葉圣陶所說的“一字未宜忽,語語司其神”;略讀和拓展課上,落實了詩人杜甫“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二、理解與運用的融合。理解是為了運用,運用是為了更好的促進理解。精讀課上,體會情感并把“學語文落實到實處;略讀課上和拓展上,突出訓練重點,強化鞏固,形成能力。三、學文與學法的融全。以精讀課文為例,以例悟法;略讀課和拓展課作為練習,依法自學。
聽完“這次小學語文主題教學”活動后,我的收獲是:
一、要“簡簡單單教語文”,把語文教學落到實處。老師要少講,把課堂學習時間還給學生;要求根據學生的“學”設計教學內容,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不搞繁瑣的課文分析,不盲目追隨“新”理念,要立足于學生的“學”,立足于學生的長遠發展來完成課堂教學。
二、要轉變教學方式,切實保障學生的“學”。“教”方面,教師不但要“備”教材,更要“備”學生、學情,也就是教師的“教”要圍繞學生的“學”進行,教師要做好引導工作。學生的學,要重視學生的自學與合作學習,同學間要互幫互助、互相督促,保證學習效果。
三、課內要大量閱讀,為語文學習引入“源頭活水”。葉圣陶先生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教材可以發揮例子的作用,引導學生去了解語言規律,學習語言。如果只學習教材,見到的“活生生”的語言就會有限,學到的東西也會有限。所以我們在課堂上要進行大量閱讀,豐富學生知識儲備,開闊學生的視野。書讀得多了,詞匯就會大,掌握的句式會更為豐富,頭腦鮮活的語言會更多,當然表達更自然、清楚、流暢。
總之,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我要認真學習這幾位名師的先進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快樂的學習中掌握更多的知識。創新地運用主題學習的方法,將語文學習與學生生活體驗緊密結合,真正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讓我們師生都行動起來,“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因為知識上的富有可以讓人享受心靈上的滿足,讓我們在讀書中體會人生的富有與美好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