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易取得成就感
可汗學院借鑒了網絡游戲開發的成功之處,設計了一種基于自動生成問題的Java軟件。做練習時,只有當你全部答對一套十道題后,才會提供更高一級的題目。做到某一步,就給你一枚勛章。
“大多數游戲是具有評價體系的。如果你取得進步,你會覺得很爽,無論你花了多長時間。想象一下,教育也類似。可汗學院只是讓你重拾學習新東西的成就感。”可汗學院人事總管杰西卡•袁說。
這種“滿十分前進”的模式能激發孩子們循序漸進地追求完美。而我們現在的課堂教學,更多的是讓學生收獲了沮喪和挫敗感。美國教育學家格拉塞在《沒有失敗的學校》曾經說過,“培養失敗者是學校教育的最大弊端”,一定程度上指的就是這種課堂教學容易讓學習者感受到失敗。
4、學習者合作開放、主動參與
可汗學院的慕課教學方式更充分的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參與和合作意識。
這一新興的教學模式不同于傳統的電視廣播、輔導專線、函授等形式的遠程教育:后者是單向交流、學習過程不可操控的;
也不完全等同于長期以來的網絡教學公開課:后者學習過程雖可操控,但仍是單向交流,尤為致命的是它只是教學過程的直線演示。
更不同于基于網絡的學習軟件或在線應用:后者多是學科知識本位的技術化改造,而慕課則是以人為本的開放型、合作型的學習共同體。
慕課方式是統合了教、學、評、議、賞等諸元素于一身,真正照顧到了個性化和差異化。同時因為參與學習的人員有可能來自全世界各個地方,大家相互之間既是學生,又是教師,并且可以保證每周七天、每天24小時都有人在線。任何一個問題提出后,5分鐘就能得到反饋。
同時,就國外慕課實踐來看,已經開始使用客觀、自動化的線上學習評價系統,可以進行隨堂測驗、考試等,而且通過大型開放式網路來處理大眾的互動和回應,實現自我管理學習進度,自動批改、相互批改、小組合作等,保證教學互動。從這一點來看,傳統的網絡課程,只是靜態的;而慕課則是動態的,是生長型的學習組織模式。
慕課的意義
當別人問起薩爾曼•可汗為什么會做這樣的事時,可汗說,“我希望這些孩子培養健全的人格,良好的直覺,科學的思維方式,去分析和思考他們周圍的世界”。
這應該是學校真正要做的事情。
在這里,最重要的不是學到了多少知識,而是學到了一種方法(不同的方法顯現的是不同的能力);
在這里,最關鍵的是保護了學生的尊嚴和隱私,不必去學習自己不喜歡的東西,不必去討好老師;
在這里,最鮮明的是尊重了學生的個性與選擇,一切都以自己喜愛的方式進行。
在這里,讓你跟著問題解決的思路走。
慕課的意義就在于,它告訴了我們“未來的教育可能會是什么樣子”。
未來的教師會不會失業?
牟先生是中國的一位互聯網咨詢師,他的另一個身份是可汗學院官方指定的中文協調人。在新浪微博上,他叫“阿力克獅”。牟先生說:“實際上,加減法、乘法、除法,全世界真的只需要講一次就夠了。極端一點說,任何一門課,全世界只需要一個老師就夠了。當然這個老師要足夠好。”
這對所有老師來說都是一個嚴峻的挑戰,如果我們仍茫然無知的話。
未來的教育不一定都發生在校園,未來的校園也不一定有圍墻、不一定有班級、不一定有學校管理者;
未來的教育肯定是學生們喜歡的、家長滿意的,是類似于私人定制形式的;
未來的學習將再也不會成為學生沉重的負擔。
一切你現在認為天經地義的東西,在將來都可能會改變。薩爾曼•可汗正把世界的未來拉近到我們面前。
我們如何面對時代發展
下面這些是我們曾經的生活:
二十年前個人裝個程控電話既要寫申請、還要交三千多元錢;現在不少家庭已經淘汰了固定電話,你到街上預存幾百元話費人家還送你一個手機。二十年前,學校考試還要刻蠟紙、推墨滾;現在出份試卷有海量的題庫,有試卷編輯系統,有謄印一體機,一分鐘能印出100份試卷。當時我們想象不出二十年后今天的生活,雖然只是差距二十年。
十五年前,我第一次申請了電子郵箱,那時逢年過節還要寄厚厚的一沓信封,貼上花花綠綠的郵票。現在電子郵箱也不是時尚的通訊方式了,甚至已不再是年輕人的主流通信方式了。(你有多長時間沒有看過你的電子郵箱了?)QQ還在沙灘上,微信就拍過來了。雖然差距只有十五年,但當時我依然想象不到十五年后今天的生活。
照此類推,你現在能想象得出十年、五年之后你的周圍會有什么樣的變化嗎?難以想象。
有時候往身后看一看,會讓你發現自己距離時代前沿有多遠。
2003年淘寶網總成交額3400萬元,2012年淘寶網(含天貓)總交易額超過1萬億元,而中國網購總市場規模不過1.2萬億元。
2006年淘寶網成為亞洲最大購物網站,同年,中國網民突破1億。淘寶網第一次在中國實現了一個可能——互聯網不僅僅是作為一個應用工具存在,它將最終構成生活的基本要素。
2008年1月的調查數據顯示,每天有近900萬人上淘寶網“逛街”。淘寶網一天的客流量相當于近600家沃爾瑪的客流量。
2013年,中國網民已超6億……
由此可見,時代進入了加速發展的微電子時期。作為教育者和發展者,我們現在需要做的是什么?
首先,做一個與時俱進的人。面對新思想、新理念,要了解并審視其精神實質,尋找其與時代環境相適應、并推動時代環境向好的內在因素。面對慕課和翻轉課堂,我們就要積極應變,要正視其內在的合理因素和積極成分,用以改革我們的教育實踐。
其次,做一個有準備的人。就像我們雖然很難一下子看透十年二十年之后的時代發展,但知道它一定會到來一樣,面對新技術、新成果,我們要主動了解,并努力學習、積極運用,做一個有準備的人。面對慕課和翻轉課堂所折射出的時代發展趨向,我們可以從學習簡單的視頻制作技術入手開始為未來的變革做準備。
第三,做一個有實踐力的人。常言說,“知易行難”,又說,“非不能也,是不為也”。看來,事情的難易程度,跟人們的行為趨向成反比。面對慕課和翻轉課堂的潮起云涌,雖然我們的軟硬件環境都不是最適合開展這一新式教育實踐的,但是,嘗試如何在現有條件下小范圍、小步驟的讓師生體驗“翻轉課堂”,則對于學生也好,對于教師也好,都算是走上時代前沿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