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了耳朵,那你的世界將變得暗淡無光,精彩就將遠離我們一步。美妙的音樂要用耳朵去享受,動聽的語言要用耳朵去聆聽,激動的場面要用耳朵去感受。如果耳朵失聰了,無論是忠言逆耳,還是謊話連篇,你都無法感受這其中的樂趣。
耳朵是我們人體一件不可缺少的大寶貝。聽課、聽京劇、聽故事、聽音樂......都要靠耳朵。有了耳朵,我們的耳朵就不會再“無聊”。在平常生活中,我們并沒有注意到耳朵的重要性,今天老師帶我們了做幾個關于耳朵的實驗。
首先,我們來做第一個實驗,空調的聲音是怎么樣的?
老師先把空調的總電源打開,只聽“咔”的一聲,空調“叮鈴鈴”一響,空調的葉片“咔咔咔”猶如一面千年沒有打開的大門被打開了。接著,空調開始往外“嗡嗡嗡”的吹冷氣,空調的葉片也被吹的“咔咔咔”的響。這兩種聲音合起來,好像浪花撲打在岸邊一樣。接著老師又把空調關上,關上的時候,空調又發出“叮鈴鈴鈴鈴”的聲音,猶如八音盒。
下面我們來做第二個實驗——滑稽噴嚏。
這時教室里鴉雀無聲,老師請了班里一個最大的男生上臺表演。這位男生張開他那“血盆大口”,只聽:“阿嚏!”這么一聲,威力夠大的,把我們給嚇呆了。接著,老師又請了一個班里最文弱的女生上臺表演,一開始她不肯,最后勉強上臺,她張開了她的嘴巴:“阿嚏”,這聲音好像比蒼蠅哼哼還小。
接著,老師又表演了無聲噴嚏,簡直太好玩兒了。
最后一個實驗是——聽聲音,猜動作。
老師先讓我們閉上眼,然后只聽一聲巨響,我猜一定是老師把椅子弄倒了......,我的耳朵被一番“嚴刑考打”以后,終于解脫了。
耳朵真的很重要。
愛耳日心得體會-2
耳朵是五官其中一個重要器官,它除了掌管聽覺外,也兼具保持身體平衡的機能。耳可分為耳廓、外耳道、中耳和內耳幾部分。若是耳的任何一部份受損,結果可能嚴重,甚至會造成失聰,所以我們要好好保護耳朵。
如何保護耳朵?
1.教育應由兒童開始
很多小孩子經常都會將細小物件塞入自已的耳朵中。當遇到這些情況時,父母應保持鎮定,然后立即帶同小孩去看醫生。
父母應教導兒童不要亂塞東西入耳,亦不可試圖自行替小孩挖出異物,以免引起外耳道炎或鼓膜穿孔。
2.耳朵的清潔
耳垢是一種天然保護外耳道的分泌物,毋須特別清理,每天只要清洗耳廓便可。不要以為棉花棒是較佳的潔耳工具,其實這只會將大部份耳垢推得更深入耳孔,形成崁塞,而棉花球也可能遺留在耳道內。
洗頭或沐浴時,可用棉花球塞耳,防止污水流入耳道。父母應留意嬰兒嘔奶時,勿讓奶水流入耳內,引致外耳道炎。
3.噪音環境
當人在每周超過四十小時及處於八十五至九十分貝的環境下而又沒有作保護措施;或暴露於突然爆發極大的響聲,都會毀壞耳蝸的精密細胞,造成聲震損傷。所以,在有聲震損傷危險的時侯,例如:工業噪音,尤以在機器車間或鑄造廠為甚,巨大的敲鐘聲、槍炮聲和爆炸聲,我們都應該戴上特制的耳朵保護器。在職業安全條例下,這種保護器須由雇主供應。
4.藥物的使用
當察覺耳朵有毛病時,應該去看醫生,切勿自行購買耳藥水滴在患處,以免因藥物不當而令病情更趨惡化。
婦女懷孕期間,應遵照醫生指示用藥,因為有些藥物會影響胎兒聽覺的發育。
5.及早治療
既然耳朵是一個重要的器官,在下列情況下,我們應盡早找醫生治療。
愛耳日心得體會-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