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這個時代,還繼承著剪紙的手藝,恐怕只有像我奶奶這樣的人了。今天小編就來分享奶奶與剪紙的優秀范文,請各位讀者好好欣賞和借鑒。
奶奶與剪紙的優秀范文(一)
從我記事起,奶奶就剪的一手好紙!
現在想來,奶奶在世時她的人緣相當好!每天都有人手里拿著針線活或者其他的什么手頭活來我們家串門子,邊干活邊和奶奶前三皇,后五帝地聊天,顯得我家經常是一派熱鬧非凡的樣子。奶奶手里的活通常就是她的剪紙,也是她和爺爺的生活經濟來源。奶奶面前通常放著一個有些陳舊有些黑的篩子,里面盛滿了五顏六色的大大小小的彩色紙,有的已經剪成了海棠花的樣子,有的是菊花的模樣,還有不少皺巴巴的綠色紙團,都是花葉的形狀。篩子的旁邊是奶奶用面粉和水混在一起做成的黏糊糊的漿糊,和一把光滑閃著亮光的鋒利的大剪刀。奶奶的輩分在那一群人里也是最大的,她們通常叫奶奶嬸子,很喜歡奶奶也很尊敬奶奶。因為奶奶平時做了什么別樣的飯了,總是不忘了讓我一家一家端著碗去送點,讓大家嘗個新鮮。有時候她們家有個什么事情需要做紙花,紙人之類的,奶奶便是她們首當其沖一定會想到來幫忙的人。
剪起紙來的奶奶,通常要帶上她的老花鏡,才能正襟危坐地做下面的活兒。奶奶做的剪紙一般是誰家有新生的小孩過滿月,那小孩的姥姥姥爺去看小孩的時候要拿著個紙老虎去,至于這樣的風俗含義是什么,我從來沒有去細細研究過,也沒有問過任何人,包括奶奶。到如今這樣的風俗在我們那里是司空見慣的事,不足為奇。而我的奶奶就是個做紙老虎的高手,方圓幾里的人都來找她做紙老虎。奶奶做紙老虎的整個過程對我來說已經是見怪不怪的事了。她先用很疏松的黃色布剪出兩片老虎的樣子,再用針線一針一針細密的縫起來,快到最后要封口的時候,留一道口子收手。這時候就要從口子里往這個輕飄飄空蕩蕩的老虎身體里塞東西,塞得緊而實,每個角落都是一樣的均勻飽滿。奶奶每次塞的是麥秸稈,就是已經在揚麥場上經過爸爸的三輪車碾壓了無數邊之后的無楞無角一點也不扎手的麥秸稈。在老虎身子里塞滿之后,奶奶再用針線把最后的未縫合上的口子再縫上,這樣一只老虎的模型就在奶奶的舉手之勞下奇跡般的誕生了。接下來奶奶把平時剪好的老虎額頭前黃色的大王字和老虎黑色的長胡須,老虎的大嘴巴以及老虎的尾巴一一用漿糊黏貼上去。老虎的脊背的兩邊一般插得都是奶奶平時剪好的各種顏色的花兒,不像是現實中老虎的皮毛一樣看了讓然毛骨悚然。還老虎的四只腳,不知道奶奶是從哪里要來的人家不用的黃色玻璃紙纏了幾圈,在再腿上插幾朵鮮艷奪目的花兒。一只并不兇神惡煞,威風凜凜的老虎就成了,就活了。最后,在老虎的背上花的縫隙里找個地方縫上一根粗線,線上綁一根指頭粗細的竹竿,老虎就這個樣子被買家付錢之后挑走了。奶奶做這個紙老虎整個過程認真而細心也很有耐心,從來不偷工減料,偷梁換柱,來買的人挑走的都是一只只一模一樣活脫脫漂亮可愛的紙老虎。
真不知道奶奶的手藝是怎么來的,一直很佩服她。聽媽媽說,奶奶一般看見個什么東西就能像模像樣的地剪出個什么東西,不用任何人去教去指點,完全是熟能生巧,自學成才呀!
上小學時,每學期的課程里都有手工課,我卻自己從來沒有動過手去完成過一次。一放學回家,急急忙忙翻開課本跑到奶奶身邊,像個領導似的給奶奶吩咐今天要剪個像書上一樣的圖形。奶奶也是心疼我,從不推脫,就拿出她的老花鏡和五顏六色的紙,開始行動了。等我吃完飯,奶奶的手上的活也結束了,我除了高興就是喜悅,除了喜悅就是高興。第二天拿著“自己”的勞動果實去班里交作業,等第二次手工課受到老師表揚時,臉上歡快的笑容哪里還想的出這是奶奶的手藝,奶奶的絕活。
我們村子每年都有廟會,搭著戲臺子,抹著花臉吼起來的大秦腔。這樣的廟會上人擠人,人挨人,賣東西的小販在人煙荒涼的地方都能擺攤掙到錢。放鞭炮聲,唱戲聲,小孩的哭鬧聲,小販的吆喝聲等等混雜在一起好不熱鬧。連續唱幾天戲,可是讓那些喜愛看秦腔的老年人過足了秦腔癮。我爸爸就愛聽秦腔,看秦腔,小時候每逢廟會不管哪個村子,晚上去看戲的爸爸都帶著我去。廟會肯定跟廟里的神仙有關,也會有一段傳奇的說法。我們隊廟里面的神仙聽說叫地王爺,每年農歷十月十八的廟會,有時唱戲,有時不唱戲,這都是隊長和那些有錢人說了算。這個廟里的地王爺有什么說法與來歷還真沒聽說過,不過那個廟卻一直矗立在村子邊上,被濃濃的香火籠罩繚繞著。廟會的時候就會更加顯得有生氣,香爐里外插滿了無數無比虔誠的香柱,各種新鮮的水果滿滿裝了幾盤,恭恭敬敬地被擺放在慈眉善目的地王爺塑像眼前的桌子上,也有功德箱令人們發發慈心與善心,撫慰人們的心靈。廟里少不了各種花得裝扮,奶奶就是其中的貢獻者,做這樣的善事,能盡一點微薄之力的人都是樂此不疲的,奶奶就是這樣一個處處積德行善的人。廟里的那些紙花都是在廟會前奶奶熬夜趕做的。通常是奶奶一個人半晚上了,食指上是黏糊糊的漿糊,不停地剪不停地粘,老花鏡在燈光下熠熠閃爍。
有一段時間我很想跟著奶奶學習剪紙,后來自制力不行給放棄了,一來我還是個學生有功課負擔,二來我感覺自己沒有奶奶那么好的耐心與記性,面對一大篩子花花綠綠的紙片和黏黏的漿糊,我怎么也修練不成奶奶那樣的本事,怎樣讓那些五顏六色大大小小的紙片合理利用才最重要,才能剪得一手好紙。
奶奶去世后,她的這種手藝也就失傳了,加之這個社會發展的先進程度,什么東西人們都能發明出來,而且更加逼真,收益也好。不過像奶奶這樣的手藝出來的活兒,才能讓我們這些經歷過的人有一種實在,親切,樸實的感情融入心靈,激發起我們內心里最深處最本真的東西或情感,也是心靈的皈依!
奶奶與剪紙的優秀范文(二)
天快亮時,雨終于停了。奶奶換下了潮濕的衣服,打開屋門,濕漉漉的泥土味撲面而來,整個天井籠罩在一層薄薄的輕霧中。奶奶顛著小腳,順著青磚鋪成的窄窄的甬道,看看院墻被雨水沖壞了沒。昨晚的雨水透過去年蓋在院墻頂上的麥秸,淋濕了土打的墻,泥土順著水流沖下來,墻上留下了高高低低、無數的水痕,像爬著的一條條蚯蚓。
奶奶跟我們住的是挨在一起的前后院。奶奶轉到我們家房子窗根下,敲了敲窗欞,喊著父親的名字:“起來吧,起來吧!看看天井里存水了沒?看看院墻淋壞了嗎?”父親含含糊糊地應一聲,再沒了動靜,奶奶生氣地拍了拍窗框。
昨天晚上突然下起了大雨。大雨時停時續,奶奶一會清清陽溝;一會蓋蓋院墻;怕大雨灌了雞屋子,淋壞了小雞,又把雞屋子里的小雞抓到籠子里,搬到屋里。她過段時間就把父親喊起來,吩咐父親看看這,干干那,折騰了一晚沒睡!
清晨時,院子里的木槿樹喝了一晚上的雨水,精神抖擻地伸展著枝杈,粉紅色的花朵競相開放。奶奶采了十幾朵半開放的花朵,摘去花蒂,將花瓣撕開,拌上玉米面,準備上鍋蒸。蒸木槿花,孩子們愛吃,還能省不少糧食。奶奶從囤里取出了幾片炸魚。炸魚是過年時做的,奶奶留了一部分,放到囤里,陰干。家里的糧食不寬裕,肉、魚平時都不敢想,過年時節省一下,平時有客人來,取出點來,招待客人,面子上也好看。奶奶又取出兩頁粉皮,粉皮燉魚,可是一道不錯的菜呢。
奶奶燉上粉皮、炸魚,蒸上了木槿花。鍋底下,柴禾燒得紅紅火火。屋頂上,炊煙跟薄霧糾纏在一起,裊裊婷婷的,半天散不去。天井里不一會就滿是魚香味了。
三姑起床時天已大亮。她把雞籠端到天井里,把小雞放了出來,小雞孵出來沒多久,腳步還不穩,歪歪扭扭,探頭探腦地滿院子找食吃。三姑找了個笸籮,盛了些秕谷,三姑喚著小雞,把秕谷撒向地面,小雞一下子圍了上來,嘰嘰嘰地叫著,啄食著。
奶奶看火候差不多了,不再續火,從灶前站起來,拍打著身上的灰塵。聽到三姑在院子里喂雞的聲音,奶奶探出身子,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她走進里屋,從抽屜里取出一張過年寫對聯時裁下來的紅紙,拿起剪刀剪了起來,一會兒的功夫,一張剪紙就完成了。剪紙上三姑正把秕谷撒向小雞,三只小雞圍在她身邊,張著翅膀去搶食。整張剪紙,構圖簡潔明要,動靜兼備,栩栩如生。
上面的文字是我兒時記憶里永遠忘不掉的場景。
聽太姥姥說,奶奶自小記憶力超群,戲文聽一遍就能熟記,她一直希望能夠像男孩子一樣讀書,遺憾的是生在舊社會。奶奶嫁給爺爺后生了五個兒女,上面還有好幾個老人。爺爺是個窮教書匠,沒有多少薪水,因為工作的原因,常常要到遠離家鄉的地方工作,家里的重擔就壓在了奶奶身上。孩子多,吃飯都是問題,上學就成了可有可無的事情,但是奶奶頂住壓力,堅持讓每個孩子都上學。奶奶勤勤懇懇,忙完了地里的活,又要忙著做飯,做完了飯還要喂牲畜、喂家禽,忙到一家老小都睡下了,又忙著縫補全家老小的衣服。第二天早上天不亮,又早早起床勞作,好像永遠沒有休息的時候。盡管這樣,但溫飽依然是個問題。幾個子女在奶奶的精打細算下,漸漸成人。
奶奶干活利落,心靈手巧是出了名的。尤其是剪紙,別人剪紙需要描圖,而奶奶從不打稿。村里好幾個老人跟我說起奶奶的剪紙,她們說奶奶好像心里裝著剪紙,想要什么,就能剪成什么。剪紙的內容從傳統的福祿壽喜,到故事人物,到花鳥蟲魚,甚至解放后的歷次運動,奶奶都能用剪紙剪出來(家里原先存了不少奶奶關于文革題材的剪紙,可惜老家幾次拆拆建建,全都不知所蹤了)。縣文化館的領導曾提議給奶奶辦個剪紙展覽,因為種種原因,最終沒有辦成。
這幾張剪紙是奶奶送給我表妹程遠的,后來程遠又送給了我,現在一直珍藏在家中。看到它們就想起了奶奶:勤勞、儉樸、重視教育,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這些也是我們中國農民的優良傳統!
奶奶與剪紙的優秀范文(三)
有人崇拜在舞臺上盡顯風姿的明星;有人崇拜口若懸河的節目主持人;也有人崇拜那擁有著至高權力的國家總統。而我,卻崇拜奶奶那栩栩如生的剪紙。
一張普普通通的白紙,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到了奶奶手里,一會工夫,便出來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像真的一般。這還不算什么,奶奶會剪的花樣可多了。像什么''喜鵲登枝'',''嫦娥奔月'',''孫悟空大鬧天宮''等等,奶奶都剪的活靈活現,仿佛真的一般。
十里八村的,誰家結婚或辦滿月酒想貼點剪紙,都來找奶奶。奶奶總是爽快的答應,從不拒絕。一來二去,奶奶剪紙好的名聲也傳遍了大半個縣城。每當有人夸奶奶剪紙好時,奶奶總是笑這說''沒啥,也就會這點本事,以后想要啥樣的,盡管說。''
村里的孩子都羨慕我有個會剪紙的奶奶。有時,他們總會來找奶奶給他們剪紙。這是,不論多忙,奶奶都會放下手里的活計,讓他們坐下,拿出一張紙,抓起那把熟悉的剪刀,問我們想要個什么樣的。''奶奶,你能剪個漂亮的小女孩嗎?''隔壁的倩倩問奶奶。''行。''奶奶麻利的先畫出樣本,然后拿起剪刀,把大概摸樣剪出來,又細細勾剪出五官,再為女孩剪出漂亮的衣服,沒過一會,一個俊俏的小女孩就出現在我們面前,伙伴們高興地直拍手說奶奶剪的的好。
奶奶的剪紙真棒,奶奶的人真好!
- 相關推薦
【奶奶與剪紙的優秀】相關文章:
奶奶的剪紙作文01-27
奶奶教我剪紙作文07-18
奶奶的剪紙小學生作文08-07
關于剪紙的優秀作文08-10
剪紙的故事優秀作文01-27
優秀文章:剪紙暢想01-27
欣賞剪紙優秀作文01-28
初三作文:奶奶的剪紙(通用15篇)08-11
關于剪紙的優秀作文:一次剪紙的經歷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