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那些平凡卻又讓人感到美好的事物,記錄著生活的軌跡。
細細想來,人生已經走過的路會越來越多,內容更加豐富。懷舊的東西在影視里大多喜歡蒙上一層暖暖的夕陽黃暈,細數生活中的事,能放進黃暈之中的也都是這些點滴的家常。我小時候語文不好,對于作者真的印象蠻淡的,書面簡介了解到這是一位通曉文史哲,在梵文和宗教方面都有研究的才人,也是多名有名文人的良師益友,能有緣拜讀許地山前輩的散文集,我倍感榮幸。他的書記錄著每個人都似曾相識的曾經,禪宗哲學與現實相結合,字字句句勾勒出了生活簡單的樣子。
這是一本讓人懷舊的書,也是一本讓人寧靜的散文集。質樸又溫和的語言載著每個日日夜夜的過往,一篇篇融合成了生活。而這也許是生活最真實的樣子,也是生活中經過篩漏留存下來的細膩。
書中《鬼宴》一篇這樣寫道,夜里,墓地中一群骷髏在放肆狂歡,因為它們已沒有肉生,沒有耳,不會聽到惡言碎語,沒有眼,不會看到瘡痍凄涼,沒有鼻,不會聞到煙熏腐臭,沒有口,不會嘗到難咽黃蓮……忽而筆峰一轉:“所以人啊,你在當生、來生的時候,有淚就得盡量流,有聲就得盡量唱,有苦就得盡量嘗,有情就得盡量施,有欲就得盡量取,有事就得盡量成就,等到你疲勞,等到你歇息的時候,你就有福了”。只有盡情的生,死了才能盡享安福,生命之中,不管是高興歡樂還是心酸苦楚,努力去嘗,努力去感受,總有一天,什么感覺都體會不到了。若是有生之年體會一番,也不枉此身,一切皆是來度你,造你,只有自己方是自己的佛。
我們都走在生活里,生活的經過是跌宕起伏的,是酸甜苦辣的,看不到結果,總錯以為一直在奔波勞累,其實生活的果子就在這些不起眼的花落之后,生在其中的果子慢慢越釀越甜,作為走過生活的人一生最好的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