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高級編輯,原國家人口計生委宣教司司長、黨支部書記,國家衛生計生委監察專員,現任中國衛生計生思想政治工作促進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下面是相關的讀后感范文,快來圍觀吧。
《一位資深司長的經驗之談:要這樣做事才能讓人放心》讀后感一:
《要這樣做事才能讓人放心》讀后感 近日,公司組織學習了《一位資深司長的經驗之談:要這樣做事才能讓人放心》,學習后感觸很深,這篇文章以樸實的話語闡述了一位領導工作多年的經驗,不管在工作還是生活中,不管在做人還是做事上都教給了我們很多知識,讓我們受益匪淺。 讀完這篇文章,對照著自己的工作,心理總會有一些共鳴。在現實中,也可以看到與我們相同的身影,結合著日常工作,我有幾點體會:
1、事畢回復:首先,我們必須具備很強的責任感。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這是對自己的負責,做好領導交代的工作,這是領導對自己的信任,所以,在工作中,必須具備強烈的責任心。無論是自己的事,還是領導交代的工作,都必須認真對待,從始至終都要具備一種高度的責任心,用心的做好每一件事,并且,及時的與領導溝通。其次,就是要有做成事的決心和堅強的毅力。世上沒有任何一件事可以輕而易舉完成的,在工作時,首先我們必須懷有一顆把事做成的決心。其次要懂得做任何事,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中間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所以,在困難面前不低頭,遇到不能解決的問題及時與領導溝通,集思廣益,想法設法的解決問題。
2、建立邏輯框架:當我回答某些問題時,只能說到一些零碎的點,但是說不全,講不透,往往結束交談后才想起有別的點是我所沒有提及的。這就要求全面的看問題,多角度思考。文章中,這為資深的司長交給我們“五要素工作法”,即總結出一般工作都必須回答的五個方面的問題,即“理念-目標-機制-內容-方法”,為我們以后思考問題找到了思路。
3、不講出格話:講出格話的人把自己的言行完全混同于社會上的一般人,不知道自己的言行受約束,不能正確認識事物的是非界限,個人利益高于一切,只圖個人說著痛快,不計較行為后果。作為一名收費員,在說話前要明白我們不是某一個自由團體,我們的言談舉止都要接受社會的監督,所以我們不能有半點馬虎和隨意。
4、不“兩幅嘴臉”:在我們身邊有很多人在面對領導時和不面對領導時“兩幅嘴臉”,每次碰到這種事情都感覺很不自然,個人感覺這種人就不靠譜,所以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會適當的疏遠此類人。如果與人不真誠,就不會得到應有的重,職業表情弄巧成拙,就會適得其反。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會以真誠和執著對待工作,為2016年畫一個圓滿的句號,為2017年做一個良好的開端。
《一位資深司長的經驗之談:要這樣做事才能讓人放心》讀后感二:
今天對孫總推薦的《要這樣做事才能讓人放心!》一文進行了閱讀學習,我深感受益良多。
作為收費站的一名后勤人員,我對“事畢回復”深有感觸。事畢回復不應只是對待上級的交代,而是應該作為我們為人處事的責任。就像文章里提到的《致加細亞的信》,它之所以廣為流傳,正是因為這個故事倡導了忠誠、敬業的精神,體現了人性中光輝的一面。那么什么是敬業呢?
敬業并不只是專心于工作,還要有對從事的工作負責的態度,歸根結底還是如何做人的事。就拿工作中的一件小事說吧:同事們在工作之余都會寫一些工作心得、學習趣事發到站工作群里,希望我們投到公司網站,我會在值班站長審核完后及時完成投稿并會第一時間給予回復“已投稿”,這樣,同事們就不用再惦記這件事。我只是完成一項工作后做了簡短的回復,但每次都會收到同事發來的“謝謝”。試想,如果我只完成投稿的工作,不給于回復,那同事們一定會總惦記著“我發的稿件有沒有投到網站”“我寫的稿是不是投稿后沒有通過”等等,這些思緒也一定會影響到他們做其他事情,他們也會對我越來越不放心。
事畢回復就是對他人的尊重,是講信譽的體現,是責任心的體現,是一個人品質的體現。而事畢不回復的人,或許他能力突出,不拘小節,但如果真的有事需要托付時,就像文中問到的“如果在有能力和靠的住的兩種人當中,只讓你選一種人,你會選哪種人?”,我的選擇一定是后者!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
1.《一位資深司長的經驗之談:要這樣做事才能讓人放心》讀后感
2.要這樣做事才能讓人放心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