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0到1》PayPal公司創始人、Facebook首位外部投資者彼得·蒂爾在本書中詳細闡述了自己的創業歷程與心得,包括如何避免競爭、如何進行壟斷、如何發現新的市場。下面請繼續閱讀語文迷網整理的讀后感,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1:《從0到1》讀后感
《從0到1》最近很火,春節假期里看完。總的感受是并不系統,但是里面點綴著深刻的洞察。理解1,2,可實施,即有極大助益。這次快速看完中文版。很多人推薦英文版,大家有時間可以關注。
1,從0到1是創造,從1到n是復制。創造才能帶來真正的進步,改變世界。復制可能會讓世界更糟。
2,制造壟斷,獲得更高利潤。瞄準一個nich市場,制造壟斷,獲得高利潤。然后擴展。不要和他人在一個看似很大的市場中進行非差異化競爭。
3,壟斷企業的特征:專利技術、網絡效應、規模經濟及品牌優勢。
4,創造新事物或者比最相近的替代品好上10倍。(專利技術)
5,網絡效應必須從非常小的市場做起。
6,建立壟斷企業的方法:占領小市場(PayPal從幾千個eBay超級賣家上入手)、擴大規模、破壞性創新(用科技創新低價推出一種低端產品,然后逐步對產品進行改進,最終取代現存公司用舊科技生產的優質產品)。
7,對于破壞性創新的一個深刻洞察:如果可以將你的公司歸結為已有公司的敵對者,那你的公司就不是創新的,也不會成為一個壟斷者。因為你還是在用舊的眼光在看自身。你要去創造,創新的行為遠比舊產業不喜歡你的創新來的重要。破壞還會吸引注意,惹上麻煩。要盡可能的躲開競爭。
8,冪次法則。最重要的事情都是獨一無二的–一個市場可能會勝過其他所有市場。引申,專注的重要性。問題,如何判斷哪個機會是會出現冪次效應的那一個?
9,基礎沒有打好的初創企業是無法挽救的。作為創始人,首要工作就是打好基礎,因為你無法在一個有缺陷的基礎上創建一個偉大的企業。
10,分清復雜銷售和簡單銷售,采取有效的策略。對于每單收入巨大的復雜銷售,CEO都應該自己上陣;對于平均效益額很低的產品,可能需要大量銷售人員,或者找到“最大的擴音器”(適合的營銷平臺,可能是大眾媒體)。對于簡單銷售,可以通過可規模化銷售的戰略伙伴合作,快速達成銷售(如寶潔和大賣場的協作,賣出去大量的低價格洗發水)。每個新用戶可以獲得一個以上的用戶,才能實現指數級增長的鏈式反應。需要判斷自己的產品是否有病毒式發展的能力。
11,人和機器的混合策略可能達到最好效果。(從數據分析角度,實際上談的是Palantir的想法和實踐。Peter Thiel創立的一家極為成功的數據分析公司。)
12,一個創新或公司成功的幾個要素:工程問題、時機問題、壟斷問題、人員問題、銷售問題、持久問題、秘密問題。
篇2:《從0到1》讀后感
今天分享我讀了兩遍的一本書,也是目前業內很火的一本書《從0到1》。
分享我很感觸很深的幾句話(非原話);
如果你的產品需要廣告或者營銷人員去推銷,那就說明你的產品還不夠好(爆發式增長都是專注產品);
每個成功的企業都是靠解決一個獨一無二的問題來獲得壟斷地位(谷歌),0-1創造的過程;而所有失敗的企業原因卻相同,它們都是無法逃避競爭,1-n復制的過程;
一個人應該做力所能及的事,而不是糾結那些做不到的事;
你可能期望未來清晰可見,你也可能只把未來當做一團迷霧。如果你認為自己的未來是明確的,那么提前了解未來,并且努力打造未來就是有意義的。但如果你的腦海里的未來只是一團迷霧,無法預測,那你就會萌生放棄掌控它的念頭;
任何新方法,任何可以使事情更容易完成的方法都是科技;
未來是什么?能看見的未來才是未來,看不見的未來就沒有未來。
看這本《0到1》最大感覺就是作者分享的思路,不是教怎么去做事,怎么去營銷...而是在傳遞創業的思維和本質,創業,真的是需要“創造”,而不僅僅是復制!
篇3:《從0到1》讀后感
《從0到1》 講了許多直白的道理和創業故事,而如果把《從0到1》和 《浪潮之巔》 互相印證,則會覺得更有趣。下面是我的摘錄和一些思考:
最反主流的行動不是抵制潮流,而是在潮流中不丟棄自己的獨立思考。第2章 像1999年那樣狂歡
從技術層面看,我之前一直堅持幫 Adobe 洗地,也算是抵制潮流的一種表現吧。獨立思考必須堅定地建立在對當前局勢和潮流的理解和剖析之上。沒有永遠正確的潮流,也不可能有屹立不倒的公司。
即使你非常有才能,也未必要創建自己的公司。現在自己開公司的人太多了。懂得冪次法則的人在創建企業時候會比其他人更猶豫:他們知道加入一個發展迅速的一流企業會獲得更大的成功。
最重要的事往往不能一眼就看出來,它甚至像個密碼不為人知。但是在冪次法則的實踐中,如果你不認真想一想你的行動會使公司落在80-20曲線的什么位置上,后果你真的承擔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