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作文的規律--小荷作文流星 教師隨筆
發布時間:2017-2-27編輯:互聯網
我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漢語作為我們的母語,為什么這么多孩子學不好?作文只是用母語來表達自我的一種方式,為什么對于很多的孩子來說,會這么恐懼?給他們造成這么大的困擾?看到絞盡腦汁、冥思苦想、搜腸刮肚這些詞,我的瞬間反應是,這些詞都是來形容孩子寫作文的狀態的。
作文真的有這么難嗎?不會!作文是一種表達方式,也可以說是一種技能。孩子要學習這種方式,是需要方法的。它也是有規律的,但是很遺憾,很多家長,包括老師都不知道這種規律。
學習什么東西他首先需要有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為有興趣才有動力。有興趣學東西那就很快,也很快樂。在我讀高中時,每次看電視,看到在舞臺上那些彈著吉他,盡情陶醉的人都激動的不能自已。剛上大學那會兒,心里憧憬著自己也能如此。恰好時間也比較多,我開始自己攢錢,買了一把吉他,然后自學,從認六線譜開始,不懂就問學長。我最終能自娛自樂,現在也算一個才藝。
有興趣還好,那沒興趣怎么辦呢?那首先就要培養孩子的興趣。我稱之為養趣。
我是做作文培訓的。每到開學都會有很多家長說孩子不會寫,看看能不能提高幾分。對此我問題我會很糾結,因為經過了解,孩子已經對作文恐懼了。我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如何消除孩子對作文的恐懼感,而不是提高幾分的問題。
孩子作文進步的一個很重要的標志就是對作文恐懼感的消除。來我這邊上課,不能讓孩子馬上覺得作文有意思,但起碼會覺得我挺有意思的。有這第一步就是一個很好的開端。如果家長對孩子作文階段認識不清,來我班上老想著學一期能提高多少,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現實的。
當孩子慢慢消除了對作文的恐懼感,開始對作文感興趣后才會進入到第二階段,入門。
不是說孩子對作文沒有恐懼感了作文就能寫的很好了,不是這樣的。孩子可能依然還是存在作文沒有故事性、沒有想象力、在表達上句子簡單等問題。
在小荷,特別是我班上,入門的標志是我隨便給你一個作文題目,你都能給我寫出一篇文章出來,不管你寫的是科幻還是童話,或者是恐怖版的。不管寫的好壞,你能寫出來就說明你是有思路的。這個階段,或許跟我學一期進步快的孩子就達到了,也有些孩子可能要兩期,甚至三期四期也有可能。每個孩子不一樣,進度也會不一樣。也會有很多家長會和我說,我孩子現在些事會寫了,寫的也很長,可是寫的不怎么樣。我說你孩子處在第二階段,我好不容易才讓孩子們寫得出來,對于要寫的有多么好是第三階段我要做的事情。
那第三階段我們要做什么呢?提高。
第三階段是家長們一直希望孩子能達到的。但是提高作為最后一個階段是最難的。只有在你有養趣和入門兩個基礎之后才能出現的效果。你只有入門了,才能考慮作文要以怎樣的形式創新,才會讓人眼前一亮;運用哪些作文的技巧技法,會能讓文章更具故事性和可讀性;用什么修辭會讓文章更具文采性。
所以,各位家長,養趣、入門,再到提高是一個過程,也是學習作文的一個規律。只有了解孩子處在哪個階段,才能更好的幫助孩子的作文進步,不然會適得其反,孩子會越來越討厭作文。如果真的到了這種地步,那真是孩子的悲哀,更是教育、母語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