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jīng),是一部很短但也很深奧的經(jīng),幾乎所有的學佛者都會背。以下是小編分享的心經(jīng)的修持之現(xiàn)前五蘊皆空,歡迎大家閱讀!
《心經(jīng)》當中所要斷除的部分為何呢?我們看《心經(jīng)》的開頭:「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這是一個直接建立觀自在菩薩所修行的功用,亦即他所修的行,他所行的功用。五蘊,就是色、受、想、行、識。「五蘊皆空」,就我們而言,是耳熟能詳?shù)氖拢俏覀兛峙乱呀?jīng)把「五蘊皆空」這個名詞,作為在腦中,一個可以隨便儲存,而不去運作的符號而已。
以上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說,現(xiàn)在我們看到佛經(jīng)中所言:「五蘊皆空」時,已經(jīng)不再思索這五蘊要怎么空法,而是把「色、受、想、行、識五蘊皆空」變成知識性質的認知,成為佛學用語了。
在原始佛教,不是如此看待五蘊的。原始佛典《雜阿含經(jīng)》中,有佛弟子依五蘊做正思惟,而悟道的經(jīng)文紀錄,甚而成為《雜阿含經(jīng)》重要的一部分──五陰誦。因此,「五蘊皆空」雖是很簡單的方法,卻能悟道,是佛弟子所重視的;而我們都把它當成認識佛法的基礎名詞,不用心去思惟,使得「五蘊皆空」這么清楚、有力的佛法,在我們生命中產(chǎn)生不了任何功效。如此,我們的心,到底有沒有真正的建立「五蘊皆空」的見地呢?恐怕是有極大的問題。
我們看五蘊中的色蘊,即我們的色身,這色蘊是空!我們是不是真的了解色蘊?有沒有真正徹底了解這個色蘊是空?我們想一想,思惟一下,什么是空?什么是色蘊?我們的手是不是空的?
假如一個腳曾受傷,并且把受傷當作「我的腳受傷了」的人,回答我:「空是無自性。」我認為他要先空的是「無自性」這句話。因為當他在講的時候,只是一句語言符號而已,并沒真真實實的認清楚:「色蘊是空」。為什么?因為他沒有把「色蘊是空」當作一回事。當他發(fā)生車禍時,他的腳受了傷,打上鐵釘,到現(xiàn)在還沒完全復原,而這整個過程代表著什么呢?就「色蘊是空」的一個現(xiàn)前的境界啊!若色蘊不是空的,那腳如何受傷?如何復原呢?
很可惜,他心里沒真實感受到「色蘊是空」,仍然把它當作是自己的腳受傷了,在走動的時候有障礙而已,這即是將現(xiàn)前的無常相、空相,當作「我的腳受了傷,有障礙」,或者「我的腳好了,可以自由活動」等的常相,而不能深刻體悟,現(xiàn)前境界明顯的變化就是無常!就是空!如此,用一些「空是無我」、「空是無自性」的語言符號來閱讀佛經(jīng),都跟所謂「色蘊是空」沒任何的相應。
當我們把無常的現(xiàn)前境界,當作是一種常相,并認為它本來就是這樣,這就沒辦法真正體會空和無常的。雖然我們了知空、無常的義理,卻從來不用它來思惟,來改變我們內(nèi)在的思惟架構,而將這色蘊變化的事,當作是常相來看待;若用這樣的態(tài)度,來做為修行的依據(jù),這是沒用的。因為這樣的態(tài)度,連基礎的功夫都沒進入,怎么能夠唱談空無自性的佛法呢?當我們連基本的正見都沒確立,如何能明白從正見當中所出生的正確覺受,乃至證入五蘊現(xiàn)空的境界呢?所以各位,回頭是岸!回到正確的正見來,要深刻了知-色蘊是無常的。
像我們身體,有時會出現(xiàn)一些病,而這些病,要視我們自己本身因緣所對應的恩師,因為這就是無常。例如一位漂亮的小姐,如果她早上起床,看到臉上長了一顆青春痘,通常會感到很討厭;如果她是佛教徒的話,她可能會感到高興,對佛陀說的道理,更能深信不疑。因為青春痘長出來,正是無常的現(xiàn)前,是一種空性的'展露!如此,才能真正體會五蘊是空的道理。
空就是蘊含著一切無常的可能性,空就是意涵著我們是由緣起所構成的;空不是我能造作、能完全控制的。不僅是身體這個色蘊如此,連我們的受、想、行、識這四蘊也都是空的。
我們?nèi)馍淼默F(xiàn)象,甚至包括整個當前世間的現(xiàn)起,都蘊含著變化,都是由相互的因緣和合所組成。當我們徹見這緣起所組成的蘊含變化,而不會被這緣起現(xiàn)起的相所牽轉,那我們即是現(xiàn)見無常,現(xiàn)證無我;如此,即達解脫寂靜,亦即湼盤寂靜。那么,我們即是現(xiàn)證諸法現(xiàn)空的境界,也就是現(xiàn)證佛法的根本──三法印。
在《心經(jīng)》中,將這三法印用一實相印來代替,經(jīng)文中:「照見五蘊皆空」,即是用一實相攝受三法印的展現(xiàn)。但若沒提出三法印的次第,一實相印是很難直接提出,也很難做為修行的運用。所以說,沒有次第,就沒有辦法進入圓頓的境界。我們的功夫若不扎實,就不要想可以隨隨便便的證悟。就好象初學騎腳踏車人,看到很多人都可以放雙手騎腳踏車,心中很羨慕,因此還不會騎車,就想學放手騎車,結果一定是摔倒的。
又如八大山人曾描述畫竹的十大忌諱,初學者若犯此忌諱,竹子就畫不好;但是有一次,八大山人自己畫出來的竹,就犯了他自己所立忌諱中的八大項目。然而,他的畫仍然有很大價值,但對初學而言,依然不能沒有次第性。所以我們要了解,雖然一切現(xiàn)空,但是次第不能亂來。因此我們最先要建立的次第,就是基本的見地,見地弄不清楚,《心經(jīng)》就白讀了。
很多人說《心經(jīng)》很好,我問:「為什么好?」他說:「可以驅魔。」修行過程中,有時真的會碰到魔擾,如果是初學的人,或只求信仰保平安的人,我會說:「恭喜!恭喜!很好,你總算趨入佛法。」但是,如果是志在佛法者或是老參的行人,我就會好好訶責他!拿《心經(jīng)》來驅魔,并不是說不可以,但是若把驅魔當作是《心經(jīng)》的唯一目的,實在是太不尊重佛經(jīng)了,《心經(jīng)》是要讓我們成佛的。所以,我們要弄清楚《心經(jīng)》的基本見地,別矮化了《心經(jīng)》的偉大啊!
【心經(jīng)的修持之現(xiàn)前五蘊皆空】相關文章:
《地藏經(jīng)》的修持方法10-28
《地藏經(jīng)》修持方法10-26
心經(jīng):佛的契機契理之教06-06
《地藏經(jīng)》修持法門11-28
太極拳心經(jīng)之八方通融11-27
《金剛經(jīng)》無所住心的修持方法11-29
張愛玲的心經(jīng)11-06
念誦修持《金剛經(jīng)》注意事項11-08
《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修持方法07-04
治心經(jīng)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