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的《湘中》寓激憤哀切之情和排奡跌宕之勢于清空的意境和深長的韻味之中,成功地將探怪求新的特點和傳統的表現方法揉為一體,充分體現了韓愈在藝術上的創新精神和深厚造詣。
《湘中》閱讀答案
韓愈
猿愁魚踴水翻波,自古流傳是汨羅。
蘋藻② 滿盤無處奠,空聞漁父叩舷歌。
【注】 ① 貞元末年,韓愈任監察御史,因關中旱饑.上疏請免搖役賦稅,遭讒被貶為陽山(今廣東陽山縣)令,路經湘中,過汨羅江時寫下此詩。② 蘋藻:指祭莫之物。
(1)本詩一二句句法奇崛,不合通常章法,試簡析其妙處。(3 分)
答:
(2)這首詩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情感?請作簡要分析(5分)
答:
《湘中》閱讀答案
(1) ①按通常章法,應首先點出汨羅江名,然后摹寫江上景色,但這樣些容易流于一般寫景,顯得平淡無奇。②詩人運用倒裝句法,突出描寫了山猿愁啼、江魚騰踴、湘 波翻滾之江景,所營造出的神秘愁慘的氣氛,實為詩人哀憤的心境寫照。③寫汨羅江,一不寫它的.浩瀚,二不寫它的平靜,而是寫它的動態,以突兀動蕩的氣勢和急 促的節奏感來渲染詩人激動不平的心聲。(答對一點即可得3分)
(2)運用渲染、情景交融、用典等手法,借憑吊屈原,含蓄地抒發了詩人無端遭貶的激憤哀切之情和滿腹憂怨,從而深刻地表現了世無知音的寂寞悲涼之感。(手法2分,情感3分)
拓展閱讀:韓愈《湘中》
湘中
猿愁⑴魚踴⑵水翻波,自古流傳是汨羅⑶。
蘋藻⑷滿盤無處奠,空聞漁父扣舷歌。
【注釋】
、旁吵睿涸嘲Q。
、欺x:往上跳。
、倾枇_江:汨(mì),汨羅江在湖南岳陽,為湘江在湘北的最大支流。
、忍O藻:蘋泛指沒有根的浮水植物;藻泛指生長在水中的植物。
【白話譯文】
山猿愁啼,江魚騰踴,水波翻滾,
這里自古流傳著汨羅江(屈原)的故事。
江邊到處飄浮著可供祭祀的綠蘋和水藻,可是屈原投江的遺跡已經蕩然無存,連祭奠的地方都無從找尋,
唯有江上的漁父舷歌依然,遙遙可聞。
【賞析】
前兩句,寫詩人在政治上突如其來的打擊,在詩人心底激起了無法平息的狂瀾,從而形成了詩中起調那種突兀動蕩的氣勢,語調拗折,句法奇崛。這里詩人運用倒裝句法,突出了山猿愁啼,江魚騰踴,湘波翻滾,一派神秘愁慘的氣氛,以為詩人哀憤的心境寫照。首句又連用“猿”、“魚”、“踴”等雙聲字相間,以急促的節奏感來渲染詩人激動不平的心聲。因而,詩人雖然沒有直抒見到汨羅江時所引起的無窮感慨,卻自有不盡之意溢于言外。
后兩句,韓愈借屈原跟漁父相遇有感而歌的故事,感慨自己就像當年的屈原,因此那悠閑的歌聲似乎永遠在嘲弄著一代代執著于改革政治、不肯與世同流合污的志士仁人。這里暗用楚辭《漁父》的典故,情景交融,渾成無跡,構成清空孤寂的境界,與前兩句激切哀愁的氣氛在對比中達到高度的和諧,生動地表現了詩人面對茫茫水天悵然若失的神情,含蓄地抒發了那種無端遭貶的悲憤和牢騷。
全詩不寫與屈賈同病相憐之苦,而是寫英魂無處憑吊之情。不正面用典,而是以神秘空靈的意境烘托心頭的迷惘惆悵,這就更深刻地表現了世無知音的寂寞悲涼。全詩寓激憤哀切之情和排奡跌宕之勢于清空的意境和深長的韻味之中,將探怪求新的特點和傳統的表現方法揉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