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guī)》三字一句,易學易記,更重要的是,它中間的許多準則可以和相關文史知識、成語典故結合起來學習,這也正是《弟子規(guī)》人文氣息濃厚的重要原因。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弟子規(guī)故事,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弟子規(guī)故事 1
【白話解說】
《弟子規(guī)》是古圣先賢教導人們的道德規(guī)范。其中最重要的是對父母孝順,對兄弟友愛;其次是做人做事要嚴謹且誠信。愛護天下眾人,并且多親近有仁德的君子。還有多余的時間、精力,才能學習各種文學方面的學問。
【參考故事】
道德始祖———舜帝
舜是中國古代的五帝(注)之一,姓姚,名重華,號虞氏,史稱虞舜。
舜很小的時候母親就過世了,雙目失明的父親瞽瞍(g□s□u,ㄍㄨˇㄙㄡˇ)又娶了妻子,生下弟弟象。舜的父親是個頑固不講理的人,加上后母特別粗暴兇狠,弟弟蠻橫無理,后母和象因為得到瞽瞍的寵愛,三個人都討厭前妻生下的舜,經(jīng)常想殺死他。
有一次瞽瞍叫舜修理米倉,等舜爬上倉頂,瞽瞍就放火燒米倉,舜拿著兩個斗笠像小鳥一樣降落下來,沒能害死他。后來瞽瞍又叫舜去挖井,當舜深入井中時,瞽瞍和象合力用土填井,沒想到舜很聰明,挖井時就預先從旁邊挖了通道,逃了出來。象像本以為這次萬無一失了,就霸占了舜的家產(chǎn),看到舜回家來,大家嚇了一大跳。但寬宏大量的舜還是以德報怨,日后依然孝敬父母,愛護弟弟。
古人說:「百善孝為先!顾炊畾q就以孝聞名天下,三十歲時堯帝訪求賢才,四方群臣都推薦舜,堯帝因此把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舜,并讓九個兒子和舜相處,以觀察舜的品德。因為舜以德服人,娥皇、女英受到舜的德行感化,也不敢因身份尊貴就態(tài)度驕慢,待人都非常謙遜恭敬。堯帝的九個兒子在舜的耳濡目染下,也變得更加仁厚謹慎。
舜到歷山耕種,那里的人受到舜的影響,變得心胸寬大,讓出田界。
舜到雷澤捕魚,雷澤的人爭相讓出住所。舜到黃河邊做陶器,那邊出產(chǎn)的陶器變得非常精細。大家都喜歡和舜在一起,所以他住的地方,一年就聚成村落,二年形成城鎮(zhèn),三年就變成大都市了。經(jīng)過考察,堯帝對舜很滿意,將帝位傳給了舜。
舜帝特別注重道德教育,他宣揚五常之教: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推動人倫道德,開創(chuàng)了中華民族傳統(tǒng)道德的先河,成為歷代中國人遵循的典范。
幾千年來,舜文化以德為先的傳統(tǒng),經(jīng)由孔子儒家文化傳承下來,教化了一代代的中國人。
附注:三皇五帝,:遠古時候的伏羲,神農(nóng),黃帝,號稱三皇,是中國最早的三位皇帝。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號稱五帝。古文獻記載,黃帝為三皇之一,也是五帝之首。
【白話解說】
父母有事叫喚時,我們要馬上回答,不可拖延;父母吩咐做事,我們應立刻行動,不可偷懶;父母教導我們做人做事的道理,我們必須恭敬聆聽,牢記在心;父母指責糾正我們的過錯,我們必須順從接受,坦承錯誤,不可頂嘴爭辯,掩飾過錯。
【參考故事】
周拔忤逆父母墮落成驢
周拔是明代浙江省平陽縣人,從小就是個小神童,讀書能過目不忘,七歲就會吟詩作文。到十六歲,他的詩文更是名噪一時,被稱為「平陽才子」。他因為得到大家的稱贊,父母的寵愛,越來越狂妄自大,目中無人。他的父母、兄弟和鄰居經(jīng)常忍受他暴躁的脾氣。
有一年,周拔要進京趕考,父母為了他的旅費東借西湊,還請裁縫幫他裁制新衣。但不知足的周拔嫌旅費太少,嫌衣服太寬、褲子太長、帽子式樣老舊、鞋子顏色太深。父母的苦心反而招來他滿腹的抱怨,父親忍不住教訓他:「兒啊!你不要嫌這嫌那了,要知道父母為了你這次考試,幫你準備旅費,縫制新衣,已經(jīng)傷透腦筋,弄得頭發(fā)都白了,你還這樣不知滿足,我也想不出辦法了!怪馨螞]有被父親的話感動,反而大聲咆哮:「我是天上的文昌星下凡,是一個大貴子,你這個草包一樣的土老兒,有資格當我父親嗎?我才不是你生的,你沒資格做我父親。」他父親被氣得當場暈倒。
當天夜里,周拔被抓到地府(陰間的官府),閻羅王對他說:「你平時忤逆父母,雖有人的軀殼,卻是畜生心腸,心田里的畜生種子結果了,你就將失去人身,墮落成畜生!
周拔辯解:「我對父母只是據(jù)理直言,怎么算忤逆不孝?而且我是絕頂聰明的.才子,怎么可能變成愚蠢的畜生?你的話不能使我信服。」
閻王和善的解釋:「你這輩子聰明,是因為前生有善行。但是你今生任性狂妄、驕慢無禮、暴躁、忤逆等惡行,養(yǎng)成畜生的種子,上輩子的善良種子已被摧毀殆盡。你狂妄到目空一切,你的報應就該墮落為驢,被人遮蓋雙目(注),推磨受鞭!
周拔聽了覺得很有道理,自知惡報難逃,驚惶而醒。那天就得了急病,開口困難,牙關緊閉,喉嚨發(fā)出驢子叫聲,名醫(yī)也無法診斷是什么病,不到兩天,周拔就在驢鳴聲中死了。(取材自清代《暗室燈》)
注:驢子推磨時,如果看到磨上的食物,會使它想吃而停下來,不肯推磨了,所以要罩住驢的雙眼。
【白話解說】
冬天要為父母溫席,夏天要為父母涼席;早晨要向父母問安,晚上要幫父母弄好床被。
外出要稟告父母,回家要面告父母;生活起居要有規(guī)律,日常秩序不要任意改變。
【參考故事】
黃香搧枕溫衾(注1)
黃香,東漢江夏人。九歲時母親去世,對母親的思念非常深切,鄉(xiāng)人都說他是個孝子。
黃香做事勤快,不怕吃苦,一心一意侍奉父親。夏天炎熱,他用扇子搧涼父親的枕頭、席子。冬天寒冷,他用身體先溫暖父親的被褥。黃香十二歲時,太守劉護聽聞他的孝行而召見他,送他「門下孝子」的匾額(注2),表揚他的難能可貴。
黃香年少時就已熟讀經(jīng)典,博學能文,他寫的文章聞名京城,大家稱贊他「天下無雙,江夏黃童。」(取材《二十四孝》)
注1:搧(sh□n,ㄕㄢ),揮動扇子。衾(q□n,ㄑ|ㄣ),大被子。
注2:匾額,橫寫大字,高掛於園亭、大廳、書房上方的木板。
【白話解說】
事情雖然細小,不可不稟明父母就擅自作主;如果任性而為,有虧做人子女的本分。
物品雖然微小,不可私自藏起;如果占占為己有,會使父母親感到羞愧、傷心。
【參考故事】
陶母還魚責子
陶侃(k□n,ㄎㄢˇ),東晉名將,父親早死,幼年家境貧寒,母親湛(zh□n,ㄓㄢˋ)氏靠織布供他讀書,而且很重視陶侃的品德修養(yǎng)。
陶侃年輕時在江西潯陽縣當縣吏,監(jiān)管捕魚之事。他派人送給母親一罐腌(注)魚乾,母親將原罐退回,并寫信責備他:「你當縣府官吏,拿官家物品送我,以為我會高興嗎?這是在增添我的憂慮呀!」
之后陶侃所到之處,都以清廉盡責而受人稱贊。后來為征西大將軍,封長沙郡公。
注:腌,用鹽浸泡食物,避免腐壞。
【白話解說】
父母親有了過錯,要好好規(guī)勸使他們改正,自己要和顏悅色,聲音柔和;父母不聽勸告,要等到他們高興時再規(guī)勸,還不行就哭泣哀求,就算被打也毫無怨言。
【參考故事】
秀貞勸母救妹
明朝時,楊秀貞的母親一連生了三個女兒,沒有兒子,生第四個又是女兒,母親氣極了,要把女嬰淹死。當時楊秀貞十三歲,急忙抱起妹妹,向母親下跪哀求:「母親為了要兒子就殺女兒,越得不到兒子啊!如果煩惱以后的嫁妝,就把我的陪嫁給這個妹妹吧!」
祖母罵她不懂事,秀貞又跪著稟告祖母:「祖母天天念佛,現(xiàn)在卻見死不救,念佛有何用呢?」祖母也被感動而明白了,於是留養(yǎng)女嬰。兩年后,秀貞母親果真生了一個兒子。
母親生兒子時,秀貞的父親夢見祖父告訴他:「如果第四個女兒不留下來,這個兒子鐵定不能生的。」因為秀貞當初的跪稟之言,至孝感動上天,才得以延續(xù)楊家血脈。
弟子規(guī)故事 2
我們所應該做的,所應該了解的,都可以做到了,有多余的時間,還要不斷的提升自己的內(nèi)涵,充實自己。
“學文”,它有多種含義,學藝文也是學文的一種。生活的品質(zhì)能提升,人生才過得更有意義,更幸福,更美滿。人應當活到老,學到老,能學習的人,是最快樂的。
人的學問,應該隨著閱歷的豐富,隨著人生的歷煉,相對的要提升才對。做學問如此,做人也是要如此,外在與內(nèi)在都要同時的進步才可以。
紙上談兵的故事
戰(zhàn)國時期,趙國大將趙奢曾以少勝多,大敗入侵的秦軍,被趙惠文王提拔為上卿。他有一個兒子叫趙括,從小熟讀兵書,張口愛談軍事,別人往往說不過他。因此很驕做,自以為天下無敵。
然而趙奢卻很替他擔憂,認為他不過是紙上談兵,并且說:“將來趙國不用他為將罷、如果用他為將,他一定會使趙軍遭受失敗!惫,公元前259年,秦軍又來犯,趙軍在長平(今山西高平縣附近)堅持抗敵。那時趙奢已經(jīng)去世。廉頗負責指揮全軍,他年紀雖高,打仗仍然很有辦法,使得秦軍無法取勝。
秦國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間計,派人到趙國散布“秦軍最害怕趙奢的兒子趙括將軍”的.話。趙王上當受騙,派趙括替代了廉頗。趙括自認為很會打仗,死搬兵書上的條文,到長平后完全改變了廉頗的作戰(zhàn)方案,結果四十多萬趙軍盡被殲滅,他自己也被秦軍箭射身亡。
這個故事說明只照搬兵書,憑書本知識夸夸其談,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大器晚成的故事
袁紹身邊的一位門客,名叫崔琰,他從小喜習武藝,到了23歲才開始讀《論語》、《韓詩》,求師學習。
由于他刻苦努力,學問也逐漸多起來。當時袁紹的士兵非常殘暴,掘開墳墓將尸骨暴露出來。崔琰勸說袁紹不要這樣做,袁紹認為他說得對,封他為騎都尉。
后來,崔琰跟隨曹操,為曹操出了不少主意。在他作尚書時,曹操想立曹植為嗣子,而崔琰反對,他說:“自古以來的規(guī)矩是立長子,怎么能立曹植呢?”曹植是崔琰的侄女婿,盡管是親屬他也不偏袒,曹操十分佩服他的公正,崔琰有個堂弟叫崔林,年輕時既無成就也無名望,親戚朋友都看不起他,可是崔琰卻很器重他,崔琰常對人說:“才能大的人需要長時間才能成器,崔林將來一定會成大器。”后來,崔林果然當上了翼州主簿、御史中丞,還在魏文帝手下任過司空。
這個故事說明一定要堅定自己有能力,所謂“天生我財必有用”。對自己要有自重自愛之心。不能隨便拋棄自己,放棄自己。要自己尊重自己,就要珍愛自己,珍愛自己就能自立自強。
布袋詩人的故事
宋代詩人梅堯臣,外出時總少不了帶上一個小布袋,每當讀到佳句妙語,就把它們寫在紙片上,然后投入小布袋中。做學問時,便從小布袋中取出所記的紙條,或予以引用,或啟發(fā)思維,終成一位出色詩人。
唐朝著名詩人李賀七歲就能即席賦詩。據(jù)說為了收集創(chuàng)作素材,李賀經(jīng)常是天沒破曉就出門,他身上背個布袋,騎著小毛驢,到處游歷,觀察生活。每當觸景生情或想到好的句子,就隨手記在紙上,然后放入布袋。等晚上回到家中,就點上燈,把布袋里的紙條全部取出來,然后把零散的詩句加工成一篇篇完整的詩。
這個故事說明知識靠的是一點一滴的積累,只有不斷的進取,充實和完善自己,事業(yè)才有可能成功。
弟子規(guī)故事 3
孔子、孟子、老子、莊子……這些知名人物,大家都一定不會陌生,那么《三字經(jīng)》《弟子規(guī)》大家都會背誦嗎?《三字經(jīng)》早在幼兒園的時候我就背得瑯瑯上口了,可是學《弟子規(guī)》可就沒那么順利了,發(fā)生了許多點點滴滴的小事兒。想聽聽嗎?讓我來慢慢告訴你們吧!
老師說《弟子規(guī)》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晌矣X得它沒有童話故事那么精彩動聽,也沒有唐詩宋詞那么優(yōu)美抒情,甚至還一點都不押韻,難背極了。但這是老師布置的作業(yè),我只好硬著頭皮背。背了老半天都不熟練,真懊惱!我傷心地掉眼淚,我討厭《弟子規(guī)》。
“不能讀死書,要理解意思再背。”媽媽提醒我說。我就一邊讀,一邊看看旁邊的譯文,不理解的地方就請教媽媽。果然意思明白了,一下子就背下來了。漸漸地、漸漸地我發(fā)現(xiàn)其中包含著許多道理。我不再那么討厭《弟子規(guī)》了。
一次,我彈鋼琴很認真,把老師布置的曲目都彈了下來。媽媽高興地夸我真棒!我說:“別夸了!再夸我就譽恐啦!”“譽恐,什么意思啊?”媽媽納悶地問。我哈哈大笑,說:“聞譽恐,聞過欣—這是《弟子規(guī)》里面的,就是說聽到別人贊美你的時候就感到惶恐不安,聽到別人指出自己的過錯就欣喜接受啊!”媽媽聽了欣慰地笑了,我也笑了,我喜歡上了《弟子規(guī)》。
在學校里,有一次我著急去參加圍棋比賽,沒有收拾書包,課本,筆袋等等扔了一桌子就跑去了。比賽完,回到教室后我看到只有我的桌子上是亂糟糟,突然想到了“幾案潔、筆硯正”“讀看必、還原處”這兩點我都沒做到!我紅著臉把座子收拾好了,《弟子規(guī)》幫我改正了缺點。
我不再挑衣服了,因為我明白“衣貴潔、不貴華”;我不再挑吃的了,我懂得“對飲食,勿揀擇”;我不再害怕困難了,因為我知道“勿畏難、勿輕略”。《弟子規(guī)》就像一位老師時時刻刻在教導我,讓我成為一個品德高尚的人,我要衷心地感謝它。
弟子規(guī)故事 4
上了五年級后,我認識了一位新朋友---《弟子規(guī)》。聽了這話,你可能會吃驚地張大嘴巴,“朋友?”請大家聽一聽我和《弟子規(guī)》的故事吧!
剛開始,我發(fā)現(xiàn)《弟子規(guī)》里都是黑白字,感覺很枯燥,于是《弟子規(guī)》便躺在了我的舊書堆里。后來,老師發(fā)現(xiàn)我們的形象、習慣都不太好,于是極力向我們推薦說:“《弟子規(guī)》內(nèi)容很有趣,現(xiàn)在你們長大了,可以讀讀了!薄昂苡腥ぁ比钟≡诹宋业男睦,回到家,我東翻西翻翻出了《弟子規(guī)》。我捧起書,“啃”了起來。漸漸地,我被這本書的內(nèi)容吸引了,它仿佛把我?guī)У搅恕靶ⅰ钡氖澜纾嬗腥ぐ?我愈發(fā)感到癡迷,連媽媽多次叫我吃飯我都沒有聽到,直到媽媽快要發(fā)怒了,我才醒了過來。吃完飯,我急忙又去看《弟子規(guī)》,媽媽問了一句:“哎呀,什么書這么吸引你呀?”是啊,《弟子規(guī)》像一塊磁石吸引著我。從此以后,我再也沒有離開過這本《弟子規(guī)》,有時你在我睡覺的床上可以看見,有時你在我寫字的桌子上也能看見,《弟子規(guī)》成了我親密的伴侶,知心的朋友。連爸爸都受了我的影響,學會了好多句呢。尤其是“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靜聽,父母責,須順承。”幾乎成了爸爸的口頭禪,我只要有一點兒對抗情緒,老爸就會高聲誦讀,我只好乖乖聽命,啊,比緊箍咒還管用呢。不過,用爸爸的話說,這也是為了我的成長嘛,所以,我挺服氣的。
我的這位“朋友”對我影響可大了。比如“置冠服,有定位”。記得有一天早上,我經(jīng)常失蹤的紅領巾又找不到了,急得我都快要冒煙了。眼看就要遲到了,只好作罷,等著挨批吧!我哀求老爸用豹一般的速度把我送到了學校,累得我氣喘吁吁,大汗淋淋。奇怪的是,上樓梯的.時候沒有一個執(zhí)勤員叫住我,真是奇了!哎,到了教室,一摸脖子才知道,原來我早把紅領巾戴上了!啊啊!“置冠服,有定位”果然很有道理,以后我一定會做到的。
《弟子規(guī)》不僅僅是我的益友,更是我的良師。它包含了萬千有作為的人的智慧和成功秘訣,更蘊藏了君子所必備的深厚的道德修養(yǎng)!兜茏右(guī)》讓我受益無窮。
弟子規(guī)故事 5
“首孝悌,次謹信!弊髡甙选靶ⅰ逼旁诘谝晃,可見孝敬父母是古人認為非常重要的事情。“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靜聽。父母責,須順承。”這正是“孝”篇的前一段話。這幾句話,并不難,念上幾遍,就可以背得佷熟,但當我們真正的實行起來,是非常難的。在爸爸媽媽有事情叫你的時候,你是不是做到了“應勿緩”?當早晨,你還賴在床上不起的時候,父母過來叫你,你是不是做到了“行勿懶”?當你犯了錯誤的時候,父母教訓你的時候,你是否會靜靜地聽?如果你的答案是“不”,那么,就說明你沒有做到這些。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孝。動物尚知道報答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人更應做到。古人之所以重視“孝”,就是因為他們明白父母的苦心。
東漢時期,有一個叫黃香的人。黃香小時候,家境困難,10歲失去母親,父親多病。悶熱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趕打蚊子,扇涼父親睡覺的床和枕頭,以便讓父親早一點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鉆進冰冷的被窩,用自己的身體暖熱被窩后才讓父親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襖,為了不讓父親傷心,他從不叫冷,表現(xiàn)出歡呼雀躍的樣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種歡樂的氣氛,好讓父親寬心,早日康復。
中國有句古話:百善“孝”為先。也就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占第一位的。我們在孝敬父母的同時,父母高興了,我們是不是也會得到一份快樂呢?春秋末魯國人子路,是孔子的弟子。中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里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里一點米也沒有,怎么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
孝敬父母、呵護家人并不是私事,而是做人的公德問題,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流傳至今。
在全國以實施“跨世紀教育工程”而著稱的上海建平中學,一個13歲少年的題為《媽媽,我就是你的眼睛》的發(fā)言,使全國女考察團的26位成員潸然淚下。這位同學9歲時,母親雙目失明,他幼小的肩膀過早地承受了家庭的較多責任和義務,為了買一盤母親喜歡的滬劇磁帶,他利用休息日在上海的街頭整整跑了6個小時!
我們在父母的精心照料下,能夠茁壯成長,能夠受到良好的教育。而我們可我們又為父母做過些什么呢?偶爾的一次刷碗,可以讓父母在親戚朋友面前炫耀說:“看我女兒,多懂事,碗都是她刷!”我們?yōu)榱送瓿刹贾玫淖鳂I(yè),給爸爸媽媽洗了一次腳,可以讓他們伴著欣慰的眼淚到天明。我們的每一次漫不經(jīng)心的動作,會讓他們驚喜不已。而他們?yōu)槲覀兏冻龅,是這些動作的幾億倍,幾千億倍!當我們真正失去他們的時候,才會發(fā)覺,自己原來是不可以離開他們的。珍惜現(xiàn)在的時間,真心的孝敬父母,讓你的父母收獲一些欣慰與快樂。
弟子規(guī)故事 6
上小學的第一天,我第一次接觸了《弟子規(guī)》。那是同學們自我介紹的時候,楊奮琪自豪地對大家說她會背《弟子規(guī)》,大家都不相信,在一片懷疑的目光中,楊奮琪大大方方地走上講臺把《弟子規(guī)》流利地背誦完了。同學們都驚呆了,我更是對她心服口服,因為早聽媽媽說,她的年齡比我小,而且還會背《三字經(jīng)》和《百家姓》呢!從那時起,我就暗暗下定決心,我也要熟練地背會《弟子規(guī)》。真是巧極了,學校要求我們一年級的小學生每天早上的晨讀課也背《弟子規(guī)》,因為其中包含的道理就是我們一輩子需要做的。從那時起,老師不僅讓我們背《弟子規(guī)》,而且還要求我們按書上說的去做。
《弟子規(guī)》中一句話使我感觸很多,“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我是全家的`寶中寶,平時“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爺爺奶奶更是對我百依百順。我的脾氣壞極了,稍有不順心的事就沖爸爸媽媽發(fā)火。自從聽老師講了書中的小故事后,我漸漸明白了:在外面玩耍時,聽見父母的呼喚要及時答應,不要讓爸媽著急;父母要我去做事,我應該馬上去做,不能借故拖延,更不能不放在心上;父母教導我時,我該恭敬地聽而不可以隨意打斷他們,要將話聽進心里;我犯了錯誤,父母批評,應當勇敢地承認錯誤,不能狡辯,更不能和爸媽頂嘴,讓他們傷心。古人黃香九歲為雙親溫席;沈云英替父親守衛(wèi)道州府;郯子取鹿乳,供奉雙親;董永賣身葬父;陸績懷橘遺親;王祥為母臥冰求鯉;楊香扼虎救父。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應該學習先輩們以父母為首的優(yōu)良品德,把中華民族以孝為本的精神發(fā)揚光大。
隨著歲月的流逝,我已經(jīng)長大了。我時時以《弟子規(guī)》嚴格要求自己,不僅爸爸媽媽夸我懂事了,而且我的朋友也越來越多了,在學校的評比中,我還獲得了很多榮譽呢!這都是讀《弟子規(guī)》的功勞,真心地感謝它,讓我懂得了做一個孝順父母,誠實守信的人才是一個真正聰明的人!
弟子規(guī)故事 7
《弟子規(guī)》是一本教導我們?nèi)粘I钜?guī)范的書,它既教我們怎樣做人,又教我們怎樣做事。
周末的一個中午,吃過午飯我就出去玩了。我們幾個在小朋友家里,踢皮球,扔毽子,玩得忘乎所以。不知不覺中,兩個多小時就過去了。而興奮的我卻不知道因為出門前沒有告知大人們,把他們給急壞了。爺爺騎著摩托車,奶奶騎著自行車,滿村轉,爸爸媽媽挨家問,他們焦急、惶恐不安。
最后奶奶找到了我,看著奶奶“奇怪”的表情,我并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奶奶沒有責怪我,我們一起回到了家。事后,我聽媽媽說起,才知道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是多么的著急,他們找到我的時候心里都松了一口氣,但是又不敢有太強烈的表現(xiàn),怕嚇到我!案改负,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出必告,返必面”,隨著《弟子規(guī)》的深入學習,它讓我懂得了很多道理。我知道了每次出門前都應該跟大人說清楚去向,回來也應該跟家人打招呼,以免別人不知情而產(chǎn)生不必要的`麻煩。
媽媽說,《弟子規(guī)》就像一本“真理集錦”,我會更加努力地學習它。雖然我現(xiàn)在年紀小,還不能完全理解書里全部的道理,但是我相信,隨著我一天天的長大,一天天的學習,我一定會懂得書里教授給我們的全部知識。而那個時候,我也會更加孝順、團結、友愛、正直、守信,為建設更美好的祖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弟子規(guī)故事 8
我七歲生日的時候,媽媽買了一本《弟子規(guī)》作為生日禮物送給我,并對我說這是一本好書,要求我好好地去誦讀它。經(jīng)過我多次誦讀之后,發(fā)現(xiàn)《弟子規(guī)》里有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讓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弟子規(guī)》第一篇《入則孝》開頭第一句話說“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媽媽叫我拿這句話來對照自己平時的言行,我想到了自己平時做什么事情都拖拖拉拉,懶洋洋的'。記得有一次,媽媽叫我去拿一杯開水,我就慢吞吞地應了一聲“哦——”然后還要媽媽催了好幾遍才肯去拿,想起來真慚愧。
當我讀到“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后”時,懂得了謙虛禮讓,長幼有序的道理,聯(lián)想到平時自己的所作所為,不由得有點臉紅,平常吃飯的時候,我都給自己夾好吃的菜,把不好吃、不喜歡吃的菜留給爸爸、媽媽、奶奶吃,自己卻沒有照顧到他們,以后我要給大人留好吃的菜,把不好吃的菜留給自己,做一個尊重長者的小標兵。
“事勿忙,忙多錯;勿畏難;勿輕略”教育我們做事情要認真,不要害怕困難。這句話讓我想到我平時寫家庭作業(yè)的時候,經(jīng)常把它當成一次任務,馬馬虎虎地做完;為了回到家能有更多的時間去看電視,我也經(jīng)常在學校利用活動課的時間匆匆忙忙地寫,回家媽媽檢查時,錯題一大堆。書里告訴我以后要改掉寫作業(yè)馬馬虎虎的壞毛病,每一次作業(yè)都要認認真真的寫好來。
《弟子規(guī)》里值得我們學習和應用的道理還有很多很多,非常感謝媽媽給我買了這么好的一本書,我要把它當成我生活中的一位好老師,讓它不斷地教導我、激勵我;我還要把它當成我生活中的一面鏡子,不斷地看到自己的缺點,讓它指明我追求的方向,爭當一名品學兼優(yōu)的小學生。
弟子規(guī)故事 9
我學過許多歷史人物著作:《三字經(jīng)》、《弟子規(guī)》、《論語》……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弟子規(guī)》。
“弟子規(guī),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這段話讓我受到了深刻的啟發(fā),讓我學會“先做人,再做事!
我學習了《弟子規(guī)》,并且能運用到我的生活中。
有一次,媽媽送我到學校,我剛準備向學校走去,“出必告,反必面”一下子躍入我的腦中,我馬上跑回去,對媽媽說:“再見,親愛的媽媽。”媽媽笑瞇瞇地答應:“我走了,在學校喝水呀!”媽媽的聲音在耳邊回蕩。因此,我養(yǎng)成了堅持與媽媽說再見的好習慣。
有一次,爺爺?shù)轿壹彝妫交▓@里散布,我坐在沙發(fā)上休息。“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讓我一下明白自己的'行為不對,于是馬上和爺爺在花園里嬉笑、玩耍。妹妹見了,跑了上了,為花兒澆水。爺爺看到那些五彩繽紛的花兒是多么高興。
《弟子規(guī)》啊!不管是寒冷的冬天,還是炎熱的夏天,你都是我的老師,也像慈祥的母親,養(yǎng)育祖國世世代代的兒女們,把禮儀扎根于每個人的心中。
弟子規(guī)故事 10
黃舒,生活在距今一千七八百年前的西晉時代。黃舒以孝敬父母而著稱鄉(xiāng)里。他家境貧寒,父母又年高體弱,他只有賣力干活,才能勉強維持家計;他心地善良,十分懂事。生活雖然艱苦,但孝親禮儀卻從不懈怠。
他每天干完活回到家,一定要穿戴整齊,侍奉父母吃飯,以示恭敬;即使是盛夏酷暑,也不摘冠帽,不寬解衣帶。只要是父母要求他做的事情,即使有千里之遙,他也欣然前往,從未有一點畏難情緒,全都盡心盡力做好,讓父母高興。
當父親故去時,黃舒悲痛欲絕。為了讓父親入土為安,他一筐筐從遠處背土為父親造墳。墳成后,在旁邊搭起了一個茅草棚。白天侍奉母親,晚上為父親守墳。那時的沙井人煙稀少、很荒涼,豺狼虎豹四處出沒,野獸的吼叫此起彼伏,而他安然處之,沒有一絲的畏懼。每當想到?jīng)]有讓父親過上一天富裕的日子時,黃舒就不禁聲淚俱下,凄厲的哭聲傳入村中,鄉(xiāng)人無不為之動容。守孝期間,他不喝酒不吃肉,每天只喝一碗稀飯。時間久了,越來越瘦。人們不忍心,多次勸他節(jié)制悲哀,調(diào)養(yǎng)身體,但他一如既往。就這樣守了三年。
后來,母親去世時他也是如此。開始人們并不理解他這樣做的.心情和意義,但隨著北方移民的增多和中原文化的傳播,大家明白了,這就是孝道。
寶安人對黃舒生養(yǎng)歿哀的孝道非常敬佩,將他比作大孝子曾參。曾參,字子輿,是春秋戰(zhàn)國時的魯國人,孔子的學生,以孝聞名。用曾參作比是對黃舒的最高評價。
黃舒的孝名傳出后,當?shù)毓俑瓷蠄蟪,晉帝欽旌他為孝子,死后祀為鄉(xiāng)賢,并命名他住的地方叫“參里”,他住的村子旁邊的一座山命名為“參里山”,后簡稱作“參山”(在今沙井中學附近)。參山上有云溪寺,古木參天,風景秀麗,“參山喬木”還被列為著名的新安八景之一。
南宋后,歷朝歷代的《東莞縣志》、《新安縣志》都把黃舒排在“鄉(xiāng)賢”或“孝友”人物傳的首位。既然是鄉(xiāng)賢,就有資格建立紀念館,來接受人們的祭祀。明代萬歷元年新安縣剛成立,萬家蔭(今沙井街道萬豐居委會)潘甲第和汪桂等人便出資在大鐘山(今萬豐大邊山)下建立一座黃孝子祠。這座祠堂在清康熙年間的遷海事件中被荒棄了。
弟子規(guī)故事 11
在我們班,模仿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欄目開設了“少兒英才講堂”我也是“英才”之一。其中我們要講《弟子規(guī)》!兜茏右(guī)》是清代秀才李毓秀所編著的,將中華五千年來立身處世的準則,精微而獨特地濃縮在短短的篇幅中。
許博斕,班里的中等生,這個學期老師獎給了他一次登上“英才講堂”的機會,他講的是《弟子規(guī)》中的:“無心非,民為錯。有心非,名為惡!币馑际牵喝绻麩o意中犯下的錯誤,就叫“過錯”,如果是明之故犯,便是罪惡。雖然我們班每人都免費擁有一本《弟子規(guī)》,但他為了講這12個字,為同學們講一個相關的故事他父親又用自己的血汗錢專門為他買了一本《弟子規(guī)解讀》,他引用了其中一個恰當?shù)墓适隆恫懿俑畎l(fā)》。這節(jié)課我聽的非常入神。我懂了一個道理:如果是一個不小心犯下的.錯誤,是可以原諒的。如果是知道自己做錯了事還要做,那是錯上加錯。
感人的事情還有。張奕哲,主動申請主講《弟子規(guī)》中的:“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币馑际牵喝绻涯テ耍硎灸阈牟辉谘桑粚懗鰜淼淖秩绻什莶还ふ,就表示你浮躁不安,思想不集中。為了講好這一次課她專門請求父親從太原郵購了一本錢文忠教授在《百家講壇》講《弟子規(guī)》出版的《錢文忠講解弟子規(guī)》,這件事班里流傳,全班都被她感動了她以響亮的聲音和動聽的語言講完了這節(jié)課,班里響起了經(jīng)久不息的掌聲,她微笑地走下了講臺。這節(jié)課讓我懂得了字要正要寫規(guī)范。經(jīng)典道理我懂得了但真正落實到實際行動上,卻并不容易,老師有時說我寫的字像“扁柿餅”我感到很慚愧。我發(fā)奮以后一定要把只寫正,摒棄浮躁,踏踏實實。
愿我們班“少兒英才課堂”越辦越好讓我們從中學到更加經(jīng)典的作品,領悟經(jīng)典精神,健康成長。
弟子規(guī)故事 12
這學期剛開學,學校發(fā)給每人一本《兒童中國文化導讀》其中包括《論語》、《弟子規(guī)》等四篇經(jīng)典故事。并要求我們每天背誦。
《弟子規(guī)》是我最喜歡的一篇,我全能背熟,可是其中的道理卻不是太懂。和媽媽一起聽了《百家講壇》錢文忠教授解讀《弟子規(guī)》后,才明白了許多的道理。
《弟子規(guī)》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講到:“入則孝、出則弟、謹、信、泛愛眾、親仁、余力學文”。告訴我們?nèi)粘I钪袘撚惺裁礃拥男袨橐?guī)范。
聽到講“入則孝”,我對照自己,感覺到平時自己根本沒有做到。媽媽每天很早就起床為我做飯,接送我上下學,輔導我學習,她還要工作,非常繁忙,父母總是任勞任怨,盡他們最大的努力與能力將最好、最寶貴的留給我們,從不求回報。而我卻沒有為他們做任何事,甚至經(jīng)常惹父母生氣。
學習《弟子規(guī)》后,我要學會感恩父母,作為小學生我想,我的’孝”應該就是自覺的'管理好自己的學習、生活,不讓父母為我們操心。還要記住長輩們的生日,向他們祝福等等。
通過學習中華這些經(jīng)典故事,讓我變得懂事了,今后我不僅要學更多經(jīng)典作品,還要把它們應用到日常生活中去,讓中華文明經(jīng)過我們的傳承源遠流長!
弟子規(guī)故事 13
今年暑假我和媽媽一起學習《弟子規(guī)》,并背誦下來這1080個字,了解其意義,字字是真理。接下來,我和媽媽一起約定力行《弟子規(guī)》,并用《弟子規(guī)》來約束我們一家三口的所言所行……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眿寢屢笪易x書、背誦、說話都要做到這句話,我要改掉朗誦太快、吐字不清楚的缺點!
“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后。”爸爸夸我說,這句話落實得非常到位,是一個懂文明講禮貌的孩子,讓我繼續(xù)努力。我聽了心里美滋滋的!
“勿踐閾,勿跛倚,勿箕踞,勿搖髀!币淮螊寢屄N起了二郎腿,我背出了這句話,媽媽知道了,立即端正坐好并連聲說:“好孩子,能學以致用了,謝謝你的提醒!”
“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卑职执饝抑苣⿴页鋈ネ,結果又臨時有事,沒有去成,我說出了這句話,爸爸不好意思的'說“對不起,等有時間一定補上!
“房室清,墻壁凈,幾案潔,筆硯正!弊炖镎b著這句話,心里想著家中的不清潔,我和媽媽開始了家庭衛(wèi)生的整理收拾,母子倆干得熱火朝天,越干越來勁,整理好了,家中煥然一新,心情真舒暢!爸爸回家夸我們真能干!一家人相約:以后就按照這個標準來做!
“列典籍,有定處,讀看畢,還原處!边@句話提醒我們看完書,放回原處!胺阶x此,勿慕彼,此未終,彼勿起。”這句話告訴我們讀書要有始有終,讀完一本,再讀下一本……
學習并力行《弟子規(guī)》,好處太多了,它讓我知道了該怎樣學習、該怎樣處事、該怎樣做人。就讓我們認真學習,反復誦讀,逐一落實吧!通過學習讓我們期待:身心和諧、家庭和諧、社會和諧、世界和諧!
弟子規(guī)故事 14
有一天,我們學了《弟子規(guī)》中“房室清,墻壁潔,幾案潔,筆硯正!绷钗覐闹惺艿搅撕艽蟮膯l(fā)。
記得每次星期五,我回到家寫作業(yè)的時候,總是把書、筆、本子等等所有的學習用具扔的滿屋都是。
一天,爸爸的`朋友來做客,看到屋子十分雜亂,就問:“孩子,你為什么不把作業(yè)收拾好呢?”
我滿不在乎地說:“作業(yè)寫完就行唄,讓媽媽去收拾吧!我在看動畫片,我長大還要報效祖國呢,不要打擾我!”
學了《弟子規(guī)》中“幾案潔,筆硯正!保蚁,自己這么點小事都做不好,不但把媽媽忙的團團轉,還時常丟三落四,不是作業(yè)丟在家就是書本忘了拿,這樣能做好什么事呢?我下決心改掉這個毛病。
從此以后,每寫完作業(yè),我總是把書桌收拾干凈,把書包整理好。看著媽媽奇怪的眼神,我晃頭晃腦地背誦:“弟子規(guī),圣人訓--房室清,墻壁潔,幾案潔,筆硯正。”媽媽會意地笑了,我也笑了。
【弟子規(guī)故事】相關文章:
弟子規(guī)的故事08-24
弟子規(guī)的故事09-19
弟子規(guī)孝的故事07-21
弟子規(guī)故事及解釋10-04
弟子規(guī)的故事案例08-09
弟子規(guī)小故事08-26
弟子規(guī)中的故事09-08
弟子規(guī)背后的故事10-11
學習《弟子規(guī)》的故事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