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把握詩歌內容,在此基礎上準確流利富有感情的朗誦全詩。 2.體會景物描寫的作用,感受詩歌優美的意境。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2.點拔、引導、品味、賞析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體會詩歌中的純潔真摯健...
師:親愛的同學們,歡迎大家進入我們的語文課堂,我們的生活有多么寬廣,我們的語文課堂就有多么寬廣。大家來思考一個問題,你認為我們人類最高尚的情感有哪一些? 生:我認為母愛、親情、友情等都是。 師:很好,這些情感的核心內涵就是愛。從長城內外到大江南北,從小橋流水到街頭巷尾,到處都有愛的贊歌,這些愛...
《蒹葭》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詩經》相關文學常識;掌握朗讀四字詩的節奏,熟讀成誦。2、能力目標:體會景物描寫的作用,感受詩歌優美的意境;把握“追求者”和“伊人”的形象。3、情感目標:體味詩歌的音韻美、畫面美、?..
五河三中王小利 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 1、掌握朗讀古詩的技巧,熟讀成誦。 2、能體會詩歌中追求者、伊人形象的含義。 3、品味賞析詩歌優美的意境。 【過程方法】 1、四個層次朗讀法。 2、音樂感染,創設情境。 3、研討詩中的形象含義。 &nbs...
《蒹葭》是九年級下冊的一首詩。在教學中,我注重從教學整體出發,在讀中品析,在讀中感悟,在讀中聯想。 課前播放鄧麗君《在水一方》,創設情境,為學習《蒹葭》作鋪墊。 導入: 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有一首極其優美的抒情詩《蒹葭》。這節課,我和同學一起來學習這首詩。主要是通過美讀?..
課題:24《關雎》《蒹葭》主備:羅有志審核:羅有志 姓名:&n...
蒹葭《詩經國風秦風》 蒹葭(jiānji。┥n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sù)洄(huí)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qī),白露未晞(xī)。 所謂伊人,在水之湄(méi)。 ...
姓名 李梅 單位 新疆新源縣第六中學 新疆新源縣教育局 單位地址 新疆伊犁州新源縣第六中學 郵政編碼 835800 聯系電話 15299028088 E-mail地址 1214593478@qq.com 題目 《蒹葭》 授課時間 2011年6月 所屬學科 語文 適用?..
1.李白《塞下曲》(其一)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1)賞析有誤的一項是(C) A.詩歌開頭兩句,抓住環境、氣候的特點,描寫邊塞生活的艱難困苦,為下文作了鋪墊,表現詩歌的主旨。 ...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把握詩歌內容和純潔真摯健康的情感,在此基礎上準確流利富有感情的朗誦全詩。 體會景物描寫的作用?..
湖州十一中葛玉蘭 一、入題!对娊洝肥菑娜A夏先民內心里自然生長出來的。 課前放蒹葭音樂。 師:我國古代文化文化源遠流長。唐朝以前的詩歌是長出來的,唐朝的詩歌是養出來的。詩經是我們詩歌的源頭,今天我們就學習詩經中非常經典的一篇《蒹葭》。 二、讀準字音,讀出節奏和韻味。 請大家齊讀詩...
教材分析:《詩經兩首》(《關雎》《蒹葭》)是人教版義務教育九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22課。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詩經》,學生對其特點一知半解。教師在設計教學時要充分利用這一看似“不利”因素,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還給學生自由呼吸的課堂。 一、 課前預習任務(教師要明確具體任務,切忌太過概括。)...
關雎 教學目的及要求 1.使學生了解有關《詩經》的基本知識。 2.理解這首詩的主要內容;了解詩中運用的反復和賦、比、興等創作手法。 3.要求學生反復誦讀,背誦這首詩。 教學重點 1.在誦讀中體會這首古詩的內涵?..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詩經》的基本知識及其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2.把握《詩經》賦比興的藝術表現手法和章法的節奏特點。 3.反復朗讀,直至成誦。 能力目...
教學目標 1、學習掌握有關《詩經》的基本知識。 2、誦讀詩歌,體會詩歌蘊涵的美的情感、美的意境。 2、揣摩體會詩歌重章疊句的表達方式,提高詩歌的鑒賞能力。 教學重點 1、 把握詩歌誦讀要領,誦讀背誦詩歌。 2、 感悟詩歌感情,揣摩詩歌語言,學會鑒賞詩歌。 課時安排 2課時 課前準...
一、 教學設計思路: 本教案設計思路,清晰明了。擬用兩課時完成教學。 第一課時,重點誦讀教學。美讀吟誦,回歸語文教育誦讀之本。第二課時,重點體味情感,難點把握追求者和伊人美好形象的深層意蘊。體味情感,把握語文教學情感之美。意蘊探究,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
鄭雅艷 第1課時 《關雎》 【教學目的】 1、理解《關雎》所表現的青年男子對美麗善良女子的熱烈追求和青年男女真摯美好的愛情生活。 2、了解作品所運用的反復和賦、比、興手法 【教學重點】 詩歌的反復吟唱所表現出的情感 【教學難點】 比興手法的?..
詩是生命永恒的琴弦,詩是生命永遠的海洋。不論是詩人,還是讀者,詩語即心語,讀詩是一次心的交流和溝通,因此也就賦予詩豐富的生命內容和思想內涵。這切合新課標對詩詞鑒賞的要求:領悟作品的內涵,評價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體驗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以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
知識與能力目標  ...
上海中學彭振 教學目標: 1、掌握《蒹葭》中起興手法運用以及了解重章疊唱特點,體會(本詩藝術)手法對情感表達及主題深化的作用; 2、探討詩歌中“伊人”的多義性,從而發掘出詩歌主題的多義性。 教學重難點: 1、“伊人”多義性探究 ...
《蒹葭》教案 楊金萍 教學目標 1.了解《詩經》的基本知識及其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2.賞析詩歌,體會詩歌的含蓄美、朦朧美、意境美、音樂美。 3.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形象思維能力。 4.正確認識古代勞動人民對美好愛情的追求和向往。 教學重點 賞析詩歌,體會詩歌的含?..
詩經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遡洄從之,道阻且長。遡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
蒹葭》教案設計 蒹葭 教學目的與要求: 1.讓學生在把握全詩感情基調的基礎上,準確、流利、富有感情地朗誦全詩。 2.品味與賞析詩歌美的語言、美的意境。  ...
《關雎》、《蒹葭》兩篇比較閱讀教學教案 [教學目的] 1.了解古代勞動人民向往追之美好愛情的思想感情。 2.體會詩中重章疊句的形式 [教學重難點] 1.把握誦讀的要領...
《蒹葭》教學設計 江蘇省通州市金北學校(226300)狄袁輝 教材分析 《蒹葭》是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教科書《語文》(人教版)第四...
金華 Ⅰ.課外古詩背誦 【原文】 野望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萬里橋。 海內風塵諸弟隔,天涯涕淚一身遙。 惟將遲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馬出郊時極目,不堪人事日蕭條。 【賞析】 西山上皚皚白雪護衛著三城重鎮,南浦邊清江水...
《詩經》三首 牐牎窘萄目的】 牐1.了解古代勞動人民向往追求美好愛情的思想感情。 牐2.體會詩中重章疊句的形式及《詩經》的表現手法。 牐3.掌握下列字、詞的音和義:雎鳩、窈窕、逑、荇菜、寤寐、蒹葭、坻、塒、桀。 牐牎窘萄е嗇訓恪 牐1.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