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公輸 知識與技能 1.揣摩人物語氣,體會人物思想感情。 2.在理解全文的基礎上,掌握部分實、虛詞的含義及特殊文言句式的用法。 過程與方法 1.體會文章高超的勸說藝術。 2.理解文中的人物形象及文章所寓含的道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了解墨子的反侵略主張,理解人物?..
學習目標: 1、積累相關的文言知識,掌握古今異義詞及詞類活用。 2、學習孟子說理論正的方法,品味對比、排比等修辭的表達效果。 3、理解“天時、地利、人和”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含義,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張。 4、理解“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含義,增強憂患意識;體會孟子的人才...
【導學目標】 1、了解兩篇短文所表達的思想內容(中心論點),并能從中受到啟發。 2.學習兩篇短文結構嚴謹、層層推進的論證方法,并比較兩篇短文的差異。 3.掌握兩篇短文的論辯語言。 【導學重點】 了解兩篇短文所表達的思想內容(中心論點),并能從中受到啟發。 學習兩篇短文結構嚴謹、層...
李衛民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文言知識,掌握古今異義詞及詞類活用現象。 2.了解《孟子》散文的特點,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張。 3.背誦兩篇短文,積累名言警句。 &nb...
一、知識點撥與學法引導 (一)整體感知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這篇短論,從決定戰爭勝負的因素這一角度出發,通過對“天時”、“地利”、“人和”三個條件的比較,闡述了“人和”對戰爭勝利的決定性作用。由此,再加引申,推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論斷,闡明了施行“仁政”的必要性。文章用層層推...
程璐 課型:閱讀課 執筆:程 璐(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第一初級中學 chenglulaotu@163.com) 授課形式:學法指導 1、知識目標:積累四類實詞、背誦名篇、譯說文段、明確觀點與論證方法 2、能力目標:運用多種論證方法增強論證力量 3、情感目標:認識“舍生取義”...
從容說課 《(孟子)兩章》選自《孟子公孫丑下》。戰國時期,諸侯各國之間的吞并戰爭日益激烈,為了求得生存,乃至建立霸業,各國君主不約而同地崇尚武力而不體恤百姓。面對這種現實,孟子提出了他的治國理想。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主旨十分明確...
教學目的: 1、讀準字音,辨析多音字、通假字的正確讀音。. 2、掌握課文中主要的實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3、學習比喻、對比等修辭方法,學習運用對話方式進行說理或論辯; 4、了解孟子提出的“舍生取義”和“與民同樂”思想的進步性、局限性。 教學重點、難點: 1.《魚我所欲也》第二段從正反兩方?..
教學目的 1認識孟子“舍生取義”的道德主張和“與民同樂”的政治理想。 2了解本文邏輯嚴密、設喻巧妙和借題發揮的特點。 教學設想 這兩章內容涉及儒家學派的一些基本思想,修辭上有特色,頗具機鋒,必須反復誦讀才能領會得深刻,仍宜采用誦讀教...
二十一《孟子》兩章 一、教學目的: 1.學習比喻、對比等修辭方法,學習運用對話方式進行說理或論辯; 2.了解文言代詞和疑問語氣詞的一些用法; 3.了解孟子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