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課時 知識目標 疏通文言字詞句,歸納并掌握重要的文言實詞、古今異義、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和特殊文言句式。 能力目標 學習本文運用設分論點,例證法、對比法、引證法等論證方法,并以此指導寫作。 德育目標 了解六國破滅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諷今的意圖,培養學生的憂患意識和愛國熱情。 教學?..
第一課時 【學習重點】 1.落實“文言虛詞‘以’的用法和意義”等文言基本知識 2.初步梳理本文的論述結構 一、誦記名言警句--《六國論》高考名句測試 思厥先祖父,,,以有尺寸之地。(蘇洵《六國論》) 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蘇洵,積累、梳理并歸納文言知識。 2.過程與方法:理解并掌握本文關于六國滅亡的觀點、嚴密的論證及借古諷今的寫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了解六國滅亡的原因、作者借古諷喻的目的及本文的現實意義。 教學重點: 1、整體感知課文,初步體會作者...
【學習目標】 1、掌握文中重點詞語及各種特殊句式;能準確流暢地翻譯重點句段。 2、領會作者借古諷今的寫作意圖。 3、熟讀并背誦課文。 【課前預習學案】 ...
學習目標 1、理解:弊、率、完、暴、速、再、數、禮、宜、故事、顛覆等詞語的含義。 2、學習本文運用設分論點,并舉例論證論點的方法。 3、背誦課文,領悟借古諷今、對比論證等寫法。 學習重點、難點 理解文章論證過程及方法。 &...
教學目標: 1、掌握重點實詞、虛詞的含義和用法及特殊語法現象;能夠正確翻譯文章。 2、了解史論中借古諷今的寫法。 3、學習本文論證嚴密的特點。 4、認識蘇洵關于六國滅亡的觀點:“弊在賂秦”。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它的政論目的,即借古諷今,批評北宋政府對西夏、契丹侵略者的?..
教學目標: 1、掌握重點實詞、虛詞的含義和用法及特殊語法現象;能夠正確翻譯文章。 2、了解史論中借古諷今的寫法。 3、學習本文論證嚴密的特點。 4、認識蘇洵關于六國滅亡的觀點:“弊在賂秦”。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它的政論目的,即借古諷今,批評北宋政府對西夏、契丹侵略者的妥協政...
教學目的: 1、整體感知課文,初步體會作者縝密的構思和對比手法。 2、學習前兩段的文言字詞和固定句式。 3、領會蘇洵關心國家、反對屈辱求和,主張抵抗外辱的思想,了解作者借古 諷今的現實性和針對性。 4、提高學生對古今異義詞語的準確識別,運用的能力。 5、學習本文圍繞中?..
樊云芳 教學目標: 1.學習運用分論點,并舉例論證的方法,領略借古諷今的寫作特點。 2.理解:弊、率、完、患、暴、判、速、再、數等詞語的意義。 歸納:得、非、...
高二語文第五單元《六國論》第二課時學案 組題:王芳日期:5月6日審核: 學習目標: 1、研習文章第三、四、五自然段,掌握段中出現的重點實詞、虛詞。 2、學習本文運用設分論點,并舉例論證論點的方法。 3、背誦課文,領悟借古諷今的寫作特點。 導讀: 作者的意圖是點明賂秦...
高二語文第五單元《六國論》第一課時學案 組題:王芳日期:5月5日審核: 【學習目標】: 一.體會蘇洵明達而深湛的政治見解。 二.理清作者的思路,學習作者始終圍繞中心論點不蔓不枝地展開論述的方法。 三.掌握第一、二段重點實詞、虛詞的含義和用法,正確譯文。 【學習難?..
一、教材分析 《六國論》是高中語文教材第四冊第一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六國被秦國滅亡的教訓,是許多文史家關注的話題。僅“三蘇”就每人寫了一篇《六國論》。而蘇洵的《六國論》借古喻今,以談論歷史供當今統治者借鑒,這是蘇洵高出其二子的地方。作者正是通過論古來寄托自己的感慨,?..
教案提供者:張含光 教學目標: 1、理解:弊、率、完、暴、速、再、數、禮、宜、故事、顛覆等詞語的含義。 2、學習本文運用設分論點,并舉例論證論點的方法。 3、背誦課文,領悟借古諷今、對比論證等寫法。 教學重點:揣摩語言,掌握文言知識。 教學難點:理解文章論證過?..
教學目標 1、 認識蘇洵; 2、 積累文言詞匯和句式知識; 3、 鑒賞藝術特色: ○1、論點鮮明,論證嚴密,結構嚴整; ○2、對比論證方法; ○3、語言生動,氣勢充沛; ○4、借古諷今,切中時弊; 4、 體會蘇洵明達而深湛的政治見解; 5、 背誦全文。 教學重點 ...
《六國論》教學設計 執教人: 教學目標: 1、了解史論中借古諷今的寫法,領會作者關心國家命運,反對屈辱求和,主張抵抗侵略的思想,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2、 體會本文論點鮮明,論證嚴密,結構嚴謹的特點; 3、 掌握重要的文言詞語,特殊句式,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
《六國論》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A借助課本注釋和工具書(如《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容 B了解并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的意義和用法 C反復誦讀,體會作品蘊含的中華民族精神;從歷史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內容價值,...
《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第五單元單元設計 一、整體把握 1、教材解讀 本單元主要從形與神的角度欣賞古代散文。散文之“散”,表現了自然從容、姿態橫生之美,并沒有刻意安排的痕跡,而內中自有很強的思想邏輯和情感邏輯,要細細體味。 2、目標定位 (1)認識古代散文?..
《六國論》教學案 教學目標 1、學生能掌握文中重點文言實詞虛詞的用法,能用有關文言知識解讀文言作品。 2、學生能從歷史評論的學習之中,進一步了解如何處理議論文中觀點與材料的關系。 3、學生能通過對文本的研習,學習審視歷史,反思歷史,接受和借鑒歷史經驗,提高認識社會的能力。 教學重難...
[教學目標] 一.理解作者提出“六國破滅”“弊在賂案”的論題的本意、體會蘇洵明達而深湛的政治見解。 二、理清作者的思路,學習作者始終圍繞中心論點不蔓不枝地展開論述的方法。(例證、對比、分層、引用等論證方法)。 三、掌握重點實詞、虛詞的含義和用法及特殊語法現?..
教學目標: 1.學習運用分論點,并舉例論證的方法,領略借古諷今的寫作特點。 2.理解:弊、率、完、患、暴、判、速、再、數等詞語的意義。 歸納:得、非、或、相、勢等多義詞的義項,了解使動用法。 教學設想: 本文不同于純粹論史的文章,它具...
課題 《六國論》2 課堂類型 欣賞課 教 學 目 標 知識與技能 過程與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了解史論中借古諷今的寫法。 學習本文論證嚴密的特點。 認識蘇洵關于六國滅亡的觀點:“弊在賂秦”。 教學重點 政論目的,即借古諷今,批評北宋政府對西夏、契丹侵略者的妥協政策。 教學難點 史?..
《六國論》教學設計 萬州職教中心楊忠祥 教學目的: 1、在指導閱讀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總結歷史經驗教訓,學習作者緊密聯系當時的社會現實寫作的態度。 2、反復閱讀課文,認真體會課文論證嚴密的特點。 3、把握本文的論證結構。 重點和難點: 1、理解本文的中心論點及其?..
班級上虞豐惠中學高一(1)班 執教 劉建松(兩節連上) 怎樣上文言文一直困擾著小劉,有時看教學大家的課堂實錄,似乎有兩大派,一派是文派,挖掘古人的精神靈魂,這樣的課堂可以是天馬行空,忘乎所以,上侃蒼穹,下探碧海;一派是言派,似古代的老學究,講究的是真招數,雖是一招普通的拳術...
《六國論》教案 執教:韋清 班級:高二(10)時間:2006.10.27(星期日)第一節 教學目的: 1、領會蘇洵?..
陽燁2007、9、28 第一課時學案 一、 介紹作者: 蘇洵,字,號老泉,四川眉山人,著名散文家,據說27歲才發憤讀書,經過十多年的閉門苦讀,學業大進。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年)帶領兒子 ...
17.六國論 蘇洵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1:簡介作者以及寫作背景,了解作者借史抒懷、借古諷今的為文意圖,體察作者的愛國之情 ...
第一課時 授課時間 [教學目標]: 一.體會蘇洵明達而深湛的政治見解。 二.理清作者的思路,學習作者始終圍繞中心論點不蔓不枝地展開論述的方法。 三.掌握重點實詞、虛詞的含義和用法及特殊語法現象,正確譯文。 1.實詞,如:弊(名)賂(動)虧(動)與(動)判(形) 數(名)事(動)道(...
同學們,今天,在你們閱讀著名的《六國論》(蘇洵)的時候,是否感慨作者深沉的憂國情懷?是否感悟出作者借古諷今的良苦用心?是否感嘆作者無懈可擊的論證結構?是否感受到作者生動簡潔的古文魅力? 文言文經常會有一些特殊的字詞和文言現象,或許這些給大家的閱讀帶來了障礙。幸運的是我們身邊的《陽光課堂...
[學習目標] 1、學習運用分論點,并舉例論證的方法,掌握本文借古諷今的寫作特點。 2、掌握文中重要的實虛詞、通假字、詞類活用、特殊句式和一詞多義 3、能背誦全文,并準確地翻譯重點語句和語段 [學習重點] 理解文章的政論目的,...
六國論 教學目的: ⒈借古喻今的寫法 ⒉對比論證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解題 簡介作者...
歷史的回聲 一、專題內涵簡介: 二、學習方式:文本研習 三、第一板塊:后人之鑒 六國論 蘇洵 一、導入新課: 1、一門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詩賦傳千古,峨眉共比高。 2、四川眉山三蘇祠(對聯):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八大家 二、作者介紹: 蘇洵,字明允,自號?..
學習史論,以史為鑒 《六國論》教學設計 曹菊華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對學生的培養提出了更明確的目標,更注重想像能力、審美能力、感悟能力、實踐能力、創造能力的培養,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2004年夏季使用的蘇教版高中語文...
六國論 鄭州中學李蘭 學習目標: 1.誦讀課文,理清思路。 2.了解六國破滅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諷今的意圖,培養中學生的憂患意識和愛國熱情。 教法設計:誦讀法、分析討論法 教學步驟: 一、檢查預習: (一)說出下列各句中加點字的含義。 ...
《六國論》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了解作者借史抒懷、借古諷今的用意,領會作者關心國家命運,反對屈辱求和、主張抗擊強暴的思想。 2.結合單元知識短文,學習有關文言文中特殊句式的翻譯知識。 3.了解課文中部分文言詞的意義與現代漢語的區別。 4.學習本文圍繞中心論點用對比方?..
《六國論》 教學目的 1.了解史論中借古諷今的寫法。 2.學習本文論證嚴密的特點。 3.認識蘇洵關于六國滅亡的觀點:“弊在賂秦”。 教學設想 1.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文是一篇史論,但它的針對性很強,帶有明顯的政論色彩,不同于純粹論史的文章如盧照鄰的《?..
《六國論》教學設計 江蘇省吳江市高級中學錢海榮 教學目標: 1.學習運用分論點,并舉例論證的方法,領略借古諷今的寫作特點。 2.理解:弊、率、完、患、暴、判、速、再、數等詞語的意義。 歸納:得、非、或、相、勢等多義詞的義項,了解使動用...
江蘇省江都市丁溝中學張廣祥 教學目的:了解作者借史抒懷、借古諷今的為文意圖,體察作者的愛國之情; 掌握重要文言字詞及文言現象;背誦課文。 教學課時:3 ...
教學目的: 1、了解作者借史抒懷、借古諷今的為文意圖,體察作者的愛國之情; 2、掌握重要文言字詞及文言現象; 3、背誦課文。 教學課時:3 ...
六國論 教學目的: ⒈借古喻今的寫法 ⒉對比論證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解題 簡介作者和寫作背景 三、整體感知 ⒈自由朗讀,質疑解難 ⒉思考:六國破滅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從哪兩個方面闡釋的? 明確:&n...
六國論 蘇洵 [教學目標] 1、學習運用分論點,并舉例論證的方法,領略借古諷今的寫作特點。 2、理解:弊、率、完、患、暴、判、速、再、數等詞語的意義。 3、?..
六國論 作品定位 這是一篇史論,評議戰國時期六國對付秦國策略的得失,闡述了六國滅亡的原因在于賂秦,賂秦必然資敵而弱己。文章以古喻今,借六國“賂秦”而亡,提醒治國的人吸取這個歷史教訓,不要重蹈覆轍。閱讀這篇文章,應該注意到作者并非單純評論史實,而是采用借...
六國論 蘇洵 [教學目標] 1、了解史論中借古諷今的寫法。 2、學習本文論證嚴密的特點。 3、認識蘇洵關于六國滅亡的觀點:“弊在賂秦”。 [教學重點]...
六國論 蘇洵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借史抒懷、借古諷今的用意,領會作者關心國家命運,反對屈辱求和、主張抗擊強暴的思想。 2.結合單元知識短文,學習有關文言文中特殊句式的翻譯知識。&nb...
六國論 蘇洵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借史抒懷、借古諷今的用意,領會作者關心國家命運,反對屈辱求和、主張抗擊強暴的思想。 2.結合單元知識短文,學習有關文言文中特殊句式的翻譯知識。&nb...
歷史的回聲 《六國論》優質課教案 教學目的 1、了解作者借史抒懷、借古諷今的用意。 2、結合單元知識短文,學習有關文言文中特殊句式的翻譯知識。 3、了解課文中部分文言詞的意義與現代漢語的區別。 4、學習本文圍繞中心論點用對比方法逐層論證的方法...
六國論 教學目標: 1.學習運用分論點,并舉例論證的方法,領略借古諷今的寫作特點。 2.理解:弊、率、完、患、暴、判、速、再、數等詞語的意義。 歸納:得、非、或、相、勢等多義詞的義項,了解使動用法。 教學設想: 本文不同于純粹論史的文章?..
《六國論》教案 設計構想:本課教學分為四大塊:誦讀--翻譯--議論--品味,其中前兩塊注重工具性體現,后兩塊注重學生人文素質和語文素質的培養。誦讀和翻譯交叉進行,相互推進,主要依靠學生的自學和自我感悟;議論是對課文觀點的理解,這要結合背景,在熟練和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語言的品味,增加學生的美感。 ...
六國論 教學目標: 1.學習運用分論點,并舉例論證的方法,領略借古諷今的寫作特點。 2.理解:弊、率、完、患、暴、判、速、再、數等詞語的意義。 歸納:得、非、或、相、勢等多義詞的義項,了解使動用法。 教學設想: 本文不同于純粹論史的文章?..
第35課六國論作者:蘇詢 教學目標: 在指導獨立閱讀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總結歷史經驗教訓,學習作者緊密聯系當時的社會現實寫作的態度; 反復閱讀課文,認真體會課文論證嚴密的特點; 指導學生背誦課文。 重點和難點: 4、作者緊密聯系當時的...
MS 周 第三板塊--歷史的回聲(后人之鑒) ①《六國論》 【教材分析】 《六國論》新教材非常重視古代經典詩文的閱讀積累,全套教材編排的古代詩文作品,約占課文總數的40%,宋代散文繼承唐古文運動的傳統有所發展,題材更加廣泛,形式更加多樣,語言更加暢達,并且更長于議論,對后世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