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中國建筑的特征》是人教版必修五第四單元的第一篇文章。這個單元主要學習自然科學小論文。本單元的學習目標旨在理清作者思路,歸納文章要點,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必修三第四單元已經學習過科普小品文,對于本文的學習既可以鞏固已學的知識,又可以獲取新的知識。從教材的編排位置來看,它體現了循序...
【本節要點】 1.掌握文章大意,概括文章內容以及所用的說明方法。 2.探究文章中重點詞語的內涵和比喻句的作用。 【教學過程】 ☆溫故知新☆ 【自主學習】 1.給文中的下列字注音 墁地()接榫()瓦當()戧獸()&nbs...
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了解中國建筑的基本特征和風格手法。 了解說明文的寫作特點。 2.過程與方法:在閱讀中探究中國建筑的特征。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對中國建筑的研究興趣,使其產生 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了解中國建筑的基本特征和風格手法 教學難點:對文中出現的建筑...
學習目標 1、理清作者的說明線索,列出課文的結構提綱。 2、學習本文科普文章的語言特色,在說明文或議論文寫作中有意識地學習和借鑒。 3、激發對我國古代悠久的建筑藝術的熱愛之情,提高對我國建筑藝術的審美能力。 學習課時一課時&nb...
【教學目標導航】 一、知識與能力 1.了解文章的行文特點和結構寫法,理清課文的結構層次,引導學生理清作者的說明線索,列出課文的結構提綱。 2.引導學生理清文章的重點和難點,提高學生對類似文章的自學能力。 3.學習本文科普文章的語言特色,并指導學生在說明文或議論文寫作中有意識地學習和?..
編寫:方永平 【學習目標】 1.了解文章的行文特點和結構寫法,理清課文的結構層次。 2.學習本文科普文章的語言特色。 3.通過本文的學習,逐步培養鑒賞我國建筑藝術的能力。 【預習導學】 一、文學常識 梁思成(1901-1972),我國著名建筑學家,清華大學教授,中國共產黨黨員,廣東省新...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了解本文作者的有關情況,掌握相關文學常識。 2.引導學生理清作者的說明線索,列出課文的結構提綱。 3、掌握文章中的重要字詞,能夠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 (二)過程與方...
陜西省佛坪縣中學王寶杰輯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引導學生理清作者的說明線索,列出課文的結構提綱。 2.幫助學生弄清文章的重點和難點。 過程與方法 &n...
【學習目標】 1.理清作者的思路,歸納文章的觀點。 2.學習本文科普文章的語言特色,在說明文或議論文寫作中有意識地學習和借鑒。 3.激發對我國古代悠久的建筑藝術的熱愛之情,提高對我國建筑藝術的審美能力。 【重點難點】 1.理清作者的說明線索,列?..
教 學 目 標 知識與能力 說明文的閱讀理解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課文的一些主要內容和觀點展開討論,提高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對我國古代悠久的建筑藝術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理清作者的說明線索,列出課文的結構提綱 教學難點 通過對課文的一些主要內容和觀點?..
學習目標: 1、了解中國文化--中國建筑的特征 2、鍛煉搜集信息、整理信息、歸納總結的能力 課堂實錄: 師:先請熱愛語文的、字體非常漂亮的李初曦同學上講臺,拿起粉筆! 我們的文化寶庫中有許許多多和房屋建筑有關的成語,請大家七嘴八舌、脫口而出...
農墾牡丹江分局高級中學第一教學部語文組李爽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作者及相關文學常識。 2、閱讀課文內容,理清線索,列出提綱。 3、識記重點字詞,學習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 【過程與方法】 講讀結合,學習科普文章的語言特色,能夠在說明文或議論文寫作中有意識的學...
中國建筑的特征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育目標 1.引導學生理清作者的說明線索,列出課文的結構提綱。 2.幫助學生弄清文章的重點和難點。 二、能力培養目標 &...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育目標 1.引導學生理清作者的說明線索,列出課文的結構提綱。 2.幫助學生弄清文章的重點和難點。 二、能力培養目標  ...
永泰三中語文組丁金東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育目標 1.引導學生理清作者的說明線索,列出課文的結構提綱。 2.幫助學生弄清文章的重點和難點。 二、能力培養目?..
中國建筑的特征 【學習精要】 1.本文從九個方面論述了中國式建筑的特征,按總體特征(包括單個建筑的特征和一所建筑 的特征)、建筑的結構方法(突出介紹了斗拱、、屋頂)、建筑的...
中國建筑的特征 [知識能力整合] ●字詞積累 1.字音辨析 (1)切削(xiāo)削(xuē)弱(2)門檻(kǎn)欄檻(jiàn) (3)殷(yīn)代殷(yān)紅 2.形似字辨析 (1)磨坊船舫額?..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了解本文作者的有關情況,掌握相關文學常識。 2.引導學生理清作者的說明線索,列出課文的結構提綱。 3、掌握文章中的重要字詞,能夠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 ...
《中國建筑的特征》教案 【意圖】梁思成家學淵源,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熏陶浸染,且學貫中西,養成了謹嚴的治學風格。探究這篇小論文的語言運用,對于忽視漢語基本功訓練的同學,是學習品味語言,錘煉文字的典范教材。善于透視關鍵語詞所傳遞的語言信息,逐漸形成簡潔、嚴密、清晰的語言風格,對提高閱讀和寫作小論?..
教學目標一、知識教育目標1.引導學生理清作者的說明線索,列出課文的結構提綱。2.幫助學生弄清文章的重點和難點。二、能力培養目標1.學習本文科普文章的語言特色,并指導學生在說明文或議論文寫作中有意識地學習和借鑒。2.通過對課文的一些主要內容和觀點展開討論,提高學生...
【課文解讀】 這是一篇科普作品,屬于建筑學小論文。 文章運用簡潔、嚴密、明晰的語言,通俗易懂地闡明了中國建筑體系在世界各民族數千年文化史中的地位、地理分布、形成年代和歷史意義,重點概況了中國建筑在結構和裝飾上的基本特征,提出了中國建筑學的“文法”理論,以及各世界各民族建筑之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