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要怎么寫好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怎樣讓小球動起來》說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怎樣讓小球動起來》說課稿1
一、說教材及教學內容分析
《怎樣讓小球動起來》河北版科學教材,四年級上冊第11課內容,是《力與運動》單元中的第三課,它與前兩課《推和拉》、《常見的力》前后呼應,是知識的延伸,也是下一課《讓運動的物體停下來的》引子,在內容上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力的學習是本學期的重點,本課在學生認識了各種力的基礎上,幫助學生進一步感受力與運動的關系,意識到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即在力的作用下物體可以由靜止變為運動。
二、說學生特征分析
通過《推和拉》的學習,學生已認識到推和拉兩種力的方向和產生的結果是不同的,進而,學生又認識了生活中常見的各種力,并能正確的判斷常見的力,科學說出不同力的名稱。這為研究力與運動的關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說教學目標的確立
一個好的目標就象黑夜的燈塔,可以照亮學生探究的道路!犊茖W課程標準》提出教師應把科學課程的目標真正落實到每一節課,使每節課成為聚沙成塔的沙,滴水穿石的水。在三維目標的有機結合同時,應更關注全體學生的發展,注重科學情感的培養,把探究有效地開展及深化。為此,我在樹立了開放的教學觀點后,結合中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擬訂本課的目標為:
。ㄒ唬┨骄磕繕耍
1、能設想出多種讓小球動起來的
2、能用實驗證實自己的
3、能體驗到力可以使物體運動狀態發生變化。
。ǘ┣楦心繕耍
1、愿意動腦筋想出使物體運動起來的多種方法。
2、能與其他小組交流假設和實驗方法,并找出最好的辦法。
。ㄈ┲R目標:
1、能說出物體在力的作用下可以由靜止轉為運動。
2、能辨別出物體的運動主要使由哪種力(如風力、水力、重力、彈力等)作用的結果。
。ㄋ模㏒TSE目標:能聯系生活實際,舉出更多的力使物體運動發生改變的例子。
教學重、難點:能合作設計更多的使小球動起來的
能找出物體運動是哪種力作用的結果。
四、說教法分析及創新點
21世紀要求人具有創新
1、創造性處理教材,適應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一開課就從生活中的玩具小球入手,讓學生玩玩小球,同時設置生活情景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怎樣讓小球動起來?然后通過猜想假設、制訂計劃、實驗驗證等科學探究的方式獲得力與運動的關系。采用這種模式的依據:
。1)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因為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是知識的發現者,他們通過親身體驗獲得知識和技能效果更好。
。2)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欲望。
(3)在學習的全過程滲透"S—T—S"教育,使學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物理知識對社會生活的重要意義。
2、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以及創新意識與合作
五、說學法分析
《科學課程標準》指出: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一種科學學習的方式。人是天生的探究者,科學探究根源于人類
六、說教學過程分析
。ㄒ唬⿲胄抡n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驅動力。托爾斯泰曾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敝挥挟攲W生對知識產生興趣,才會積極主動地學習,才會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產生無窮的靈感,從而引發出創新的意識。因此,我用學生平時愛玩的小球引入,并請學生說說是怎樣玩小球的,學生的興趣馬上被激活,紛紛展示多種玩法。教師因勢利導,指向靜止的小球,適時提出挑戰:用多種辦法讓小球動起來。學生欣然接受挑戰,積極投入到猜想、設計實驗
。ǘ┳灾魈骄
科學探究不僅僅是動手做實驗那么簡單,而是一個包括提出問題、猜想假設、制定計劃、觀察實驗、制作、搜集證據、進行解釋、表達與交流等一系列的科學活動。因此在自主探究的環節中,我設計了
1、猜想與設計
2、明確實驗要求
3、實物投影出示實驗記錄表
4、分組探究多種讓小球運動的方法
5、分組匯報、交流
6、
7、
。ㄈ╈柟掏卣
陶行知先生倡導:“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笨茖W來源于生活,最終又為生活服務。《科學課程標準》提出科學教育要實現“S—E—S—T”目標,即注重科技與生活與社會的有機結合。實驗結束后,請學生說說在生活中有哪些力使物體改變運動狀態的例子,將科學與生活有機聯系,讓學生體驗到科學來自生活,又為生活服務。這樣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遷移到生活中,使得知識得以向課外延伸。最后談收獲環節,既是對本節課的知識
《怎樣讓小球動起來》說課稿2
說教學目的:
。、能設想出多種使物體運動起來的
。病⒛軌蛴脤嶒炞C實自己的設想。
。、能夠正確描述實驗中產生的現象,通過分析,得出結論。
說重點:
能說出物體在力的作用下可以由靜止轉為運動。
說難點:
能辨別出物體的運動主要是由哪種力(如風力、水力、重力、彈力等)作用的結果。
說教具:
小球
說教學過程:
一、讓小球動起來
1、以2人小組或一人單獨進行;顒訒r間約為20分鐘?梢园凑仗岢鰡栴}、設計
。、提出問題。教師引導學生回憶前面探究過的.各種力,然后提問:你能用幾種方法讓小球動起來,又能用幾種方法改變小球運動的方向?引起學生思考。
3、猜想與設計。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猜想用什么方法可以讓小球動起來,把自己的想法記下來,并與小組的同學進行交流,比—比誰想的方法多而奇特。教材中第37頁的圖只是為學生
4、分組實驗。教師提示學生,在球體上添加別的物品(如插進一枚大頭針等),可以改變底面的形狀(如改為斜面、挖一個小坑、放一個擋板等)。要求學生把實驗的力法、現象、結果記錄下來
內容
讓小球動起來
改變運動小球的方向
5、交流
6、思考與結論。引導學生思考:實驗中是什么力使小球由靜止變為運動的?并把結論寫在教材的橫線上。圖中的物體是在什么力的作用下開始運動的?
1、建議2—3人一組,活動時間為20分鐘。
2、活動可分三步進行:
。1)教師出示觀察問題:圖中的物體各是什么,是在什么力的作用下開始運動的?物體運動需要的力與什么有關?要求學生進行觀察思考。
。2)重點引導學生認識物體是在什么力的作用下開始運動。帆船是在風力的作用下由靜止開始運動的,箭是在彈力的作用下開始運動的,碾子是在牲畜力的作用下
。3)舉出更多生活中人們是如何利用力使物體運動發生改變的例子,并試著分析力與物體的構造、材料之間的關系。
3、閱讀科學在線。這是活動1、活動2的延伸,目的是幫助學生理解物體機械運動的三種基本方式。建議教師可以設計問題,幫助學生閱讀、思考:比如,物體運動起來是什么樣的?物體的運動方式與受力情況有什么關系?你還知道哪些物體的運動方式?等等。鼓勵學生列舉出更多的物體做平動、轉動、振動的現象。教學中不要求學生對平功、轉動、振動下定義。
說板書:
怎樣讓小球動起來
動力
靜止――――――――運動
【《怎樣讓小球動起來》說課稿】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