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新洲區第三中學 高建輝 郵編 431415
成語是語言中經過長期使用,錘煉而形成的特 殊的固定短語。高考說明中,對學生在成語方面的要求是:正確使用成語。 在實際學習中,要注意弄清四個方面的內容。
一。弄清成語的意思。
高考中有一些大家不常見的成語,這時切忌望方生義,很多的時候,字面的意思與它本來的意思是大不相同的。如果按字面的意思來理解就會出錯。看看下面的幾個例句:
1、在新的一年里,我們一定要發揚無所不為的精神,再創佳績,勇往直前。
2、 馬鎮長到任不久就和當地的群眾打成了一片,由于重足而立,工作開展得非常順利。
3、很少有人知道他最近出版了一本文不加點、幾乎沒有注釋的舊體詩集。
4、這是一位獨唱演員,先天素質好,訓練又刻苦,每次演出都能曲盡其妙。
5、他雖然腰纏萬貫,但終日游手好閑,不學無術,身無長物。
6、小李得了冠軍,尾巴翹到天上,對朋友竟然也側目而視。
以上的例句里加線的成語都是用錯了的,出現這種錯誤的原因是沒有理解詞語的真正的意思,而是根據字面上的意思去理解。例1中,“無所不為”表面上是指沒有什么不做,事實上它真正的意思是指什么壞事都做;例2中,“重足而立”根本沒有“踏踏實實”這樣的意思,它是指“后腳緊挨著前腳,不敢邁步。形容非常恐懼。”例3中的“文不加點”并不是寫文章不加標點的意思,而是指寫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寫成了,形容文思敏捷。例4中的“曲盡其妙”是指細致詳盡地掌握其中的奧妙。例5中的“身無長物”是指沒有多余的東西,形容窮困儉樸。例6中的“側目而視”, 如果只看字面上的意思,這個句子似乎是正確的,但側目而視的真正意思是不敢正面看,只能斜著眼睛看。形容拘謹畏懼的樣子。
下面這些詞語在考試中也經常出現,在學習時對它們也不能望文生義,如:天作之合,登堂入室,深入淺出,篳路藍縷,細大不捐,韋編三絕,首當其沖,不足為訓,坐不重席,信手拈來,期期艾艾等。
二.弄清成語的褒貶。
有一些成語是有褒貶之分的,如果沒弄清成語的褒貶,那么在做這類題時是很容易出錯的。在這種類型的錯誤中,最常見的是將貶義詞當褒義詞用,或者是將貶義詞當中性詞用。例如下幾個句子:
1、辛棄疾繼承并發揚了蘇東坡的豪放風格,以翻云覆雨的筆力、激昂跌宕的氣勢,抒情言志,針砭時弊,形成了南宋詞壇的一大流派。
2、科學工作者們在會上高談闊論,提出了許多寶貴的建議。
3、第四十九屆NBA東西部籃球全能明星賽將于北京時間明晨七時在三藩市舉行,屆時球迷所熟悉的奧尼爾、鄧肯等將粉墨登場。(喻壞人登上政治舞臺,貶義。)
4、政府要真正轉變職能,非要對現有的政府機構進行徹底的改頭換面不可。
5、魯迅先生不僅是“五四”新文學的偉大旗手,而且也是現代版畫藝術的始作俑者。(喻惡劣風氣的創始者)
6、該廠落實了減員增效的方案后,立見成果,當月就實現了扭虧為盈,收到了急功近利的效果。
例1中,本來的意思是要說辛棄疾筆下的功夫很深,而且富有豪情。但是“翻云覆雨”的意思是說“比喻反復無常或玩弄手段”,用在例1中顯然是將它當褒義詞來用。例2中的“高談闊論”這個詞語,在古漢語中并不作貶義用,但現在往往用作貶義,它是指漫無邊際地大發議論。這與第二句中的內容顯然是不相符合的。例3中,“粉墨登場”是比喻壞人登上了政治舞臺。例4中的“改頭換面”是貶義詞,比喻只改形式,不改內容。例5中“始作俑者”是貶義,指惡劣風氣的創始者。原文中的意思 是要說魯迅也是版畫藝術的開拓者。例6中,原文的意思是說收到了很好很快的效果,而“急功近利”則是指急于求目前的成效和利益。這顯然是與原文不符的。
這種類型的成語比較多,下面這些成語的褒貶可一定要分清。意氣用事,不可理喻,彈冠相慶,俯首貼耳,明哲保身等等。
三.弄清使用對象或條件
一般來說,一個成語總有它特定的使用對象或使用范圍,如果不清楚它的這些特性,就有可能出現錯誤。例如下面這些句子:
1、在“紀念周恩來誕辰一百周年”的大會期間,著名的畫家石堅先生即席作畫,他信筆涂鴉,似有神助,在三勾兩畫之中,一只展翅高飛的雄鷹便躍然紙上。
2、老張一家三代,十多年來和睦相處,互敬互愛,真可謂舉案齊眉。
3、.打假活動是長期的,如果我們稍有疏忽,冒牌貨又會東山再起。 東山再起是指再度任職,或比喻失勢后重新任職。它用于人而不用于物。
4、沒有好本子就沒有好戲可演,上質量差的劇本,演了就賠錢,所以尋找好本子就成了不少影視制作人朝思暮想的事。
例1中的“信筆涂鴉”往往是用作自謙之詞,原句中的意思是說齊白石作畫似乎很隨意,這根本不能說成信筆涂鴉。例2中“舉案齊眉”只能用于夫妻之間相敬相愛,類似的詞語還有“相敬如賓”“破鏡重圓”等。另外,“山盟海誓”只能用于男女相愛時所立的誓言或盟約;“兩小無猜”和“青梅竹馬”只能用于幼年天真無邪,融洽相處。例3中“東山再起”是說東晉謝安退職后在東山做隱士,后不來又出任要職。比喻失勢之后重新恢復地位。它使用的對象只能是人,而不能是物。所以“冒牌貨”是不能說東山再起的。類似的詞語還有“任重道遠”等。例4中的“朝思暮想”往往用于思念,而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想”,句子中的“朝思暮想”應該用“夢寐以求”來替換。
另外,下面的一些成語在試題中也經常出現,我們最好能夠弄清它們的使用對象或條件。如:一蹴而就(往往用于大建設、大工程、大事業等,且常用否定結構),萍水相逢(用于不認識的人),眾所周知(前面不用“大家”來限定)等等。
四、.弄清成語的來源及其故事的內容。
一般來說,成語的來源主要有五個方面,如,神話寓言,歷史故事,詩文語句,口語俗語以及外來吸收等。弄清這些成語的來源以及故事的內容,有利于更好地幫我們理解成語的內涵。
1、為了應付高考,老師越教越細,學生越學越碎,其結果是肢解了一篇篇美文,長此以往,學生自然目無全牛,見一斑而不見全豹。
這個句子劃線部分本來要表達的意思是學生們學習的是支離破碎的東西。但“目無全牛”能不能表達這種意思呢?如果清楚這個成語的出處以及它的具體內容,那么我們就很容易進行判斷了。 “目無全牛”出自《莊子養生主》,講的是庖丁解牛的技藝高超,牛在他的眼里已經不是完整的牛,而是由許多小的部分組成的。這個成語形容技藝精湛純熟。看來,“目無全牛”在這里是用錯了的。
2、 我們要用韋編三絕的精神同邪惡勢力劃清界線。
這個句子劃線部分要表達的意思可能是毅然決然之類的,但“韋編三絕”卻沒有這樣的意思,“韋編三絕”出自《史記孔子世家》,它原來的意思是指孔子晚年愛讀《周易》,翻來覆去地讀,使穿連《周易》竹簡的皮條斷了好幾次。后來用“韋編三絕”形容讀書勤奮。如果弄清了這個成語的出處和故事的內容,我們會很容易判斷劃線部分的成語使用的正誤。
作者郵箱: gaojianhui88@sohu.com